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思想政治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BCDBE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DAABAAD1.【答案】C【解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说法错,哲学才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表述错。2.【答案】B【解析】人工智能无意识;人工智能受客观条件制约:D目前无法判断。3.【答案】C【解析】①立足应是整体而不是部分。③使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表述错。②④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①材料不体现。②机遇大于挑战体现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③材料不体现。④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答案】B【解析】①③对,秸秆变废为宝,表明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材料强调同一性而不是斗争性,且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表述错。④表述错,应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6.【答案】D【解析】①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表述错。③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③表述错。②④表述对且符合题意。7.【答案】B【解析】①④表述对且符合题意。②不涉及生产关系。正确的社会意识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起促进作用,所以③表述错。8.【答案】C【解析】②④:“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正是理想大厦的一砖一瓦”,这强调要实现理想,需要从小事做起,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也说明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高二思想政治答案第1页(共3页)不懈,在砥砺自我中前进,②④正确。①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表述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③排除。9.【答案】D【解析】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所以不选①:材料没有强调中华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不符合。③④对,中国画的写意性,为世界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碰撞,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10.【答案】D【解析】①使世界认同中华文华,表述错。②展现中华文化优越性,表述错。③④:《凤鸣凌霄》以汉唐国风为主题,通过运用彩带模拟造型,表现民族乐器独特韵味:《共生共舞》则演绎天地合气、四时流变、万物相生的规律,启发人们以全球化视野思考世界环境问题。这表明,中国艺术体操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实现了融合发展,在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故③④正确。11.【答案】A【解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批研究成果展示,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②对:③应以社会效益为首位,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④材料说的是文化事业,不是文化产业,并夸大了作用。12.【答案】A【解析】①②表述对且符合题意。③满足人民一切精神需求,夸大作用。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表述错。13.【答案】B【解析】①高昂的竞选费用使得美国标榜的“自由竞选”成为空洞的口号,表明美国民主具有虚伪性,是少数有钱人的民主:②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③利益集团通过助选挑选自己满意的政治代理人来为自己服务:④利益集团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14.【答案】A【解析】中美因台利益对立引起矛盾,我国反制,①②对。③材料无体现。④表述错,应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5.【答案】A【解析】①②表述对且符合题意。③为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明了方向的是习外交思想。④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6.【答案】D【解析】①夸大了中国的作用。②中老结盟表述错,中国不结盟。③中老是南南合作而不是南北合作。④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年来,促进沿线商业、人文交融共赢,成为一条与山川同美、不断造福沿高二思想政治答案第2页(共3页)2024年秋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科学之科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直接提供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具体方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础支撑。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正由听从简单指令向拟人、智能方向不断“进化”。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娱乐、生产生活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表明A.人工智能具有人的意识,并能模拟人脑的思维信息过程B.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具有远大的前途C.人工智能不受客观条件制约,会大幅提高人们工作效率D.人工智能经过不断发展,总有一天会完全取代人的思维3.乡村振兴不是单方面的振兴,而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要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为着力点,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乡村振兴启示我们要①立足于乡村各个部分,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③深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使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④对乡村振兴各要素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年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该讲话强调蕴含的哲理有高二思想政治试卷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玉林市2024年秋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pdf 高二政治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