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7日,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如图为此次出舱活动照片。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出舱活动时,中国空间站( )
A.飞离了地月系 B.飞离了太阳系 C.飞离了银河系 D.一直在地月系
2.为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舱外航天服应具备的功能有( )
①供给氧气 ②调节温度 ③防止失重 ④防强辐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滕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购买材料,自制简易地球仪来认识地球。读图完成3~4题。
3.地球仪上甲、乙、丙、丁四点所处的纬线标注正确的是( )
A.甲—北极圈 B.乙—赤道 C.丙—北回归线 D.丁—南回归线
4.小组成员想在经纬网上标注滕州(35°N,117°E)的大致位置,应该标记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日晷是我国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滕州市某中学开展利用自制日晷计时的实践活动。下图示意同学们自制的简易日晷模型。读图完成5~6题。
5.古代人们利用日晷计时,其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形状 C.地球自转 D.地球大小
6.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春分蝴蝶舞花间,夏至稻花如白练,秋分丹桂香满园,冬至瑞雪兆丰年。”出自《二十四节气歌》。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7~9小题。
7.当北半球“冬至瑞雪兆丰年”的季节时,南半球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地球运动至处暑位置时,滕州白昼和黑夜的时长占比最可能为( )
A. B. C. D.
9.从立春到谷雨这段时间出现的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滕州市昼长夜短 B.立春节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滕州市某中学旗杆正午的影子越来越长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能更直观地显示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读“山东省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是鞍部,适合露营 B.②处为山谷,可以找到河流
C.乙和丙的相对高度为500m D.图中等高距为100m
11.下列是沿直线甲丁所作的剖面图的是( )
A. B.
C. D.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下图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在图中对应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若绘制该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表示( )
A.陆地海拔越高 B.陆地海拔越低 C.海洋深度越深 D.海洋深度越浅
读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若①②两地纬度相同,结合图文资料,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北半球海洋 B.②表示北半球海洋
C.①表示南半球陆地 D.②表示南半球陆地
随着共享理念逐渐融入市民生活,不少城市出现了共享雨伞。共享雨伞是指在降水较多的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区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列关于从b→c→d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减少,后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逐渐减少 D.逐渐增加
17.从降水量多少方面分析,图中各地最适合设置共享雨伞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e地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导致图中①、②、③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9.图中②、③、④、⑤四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2024年中期,全球人口达到82亿。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左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右图示意某同学手绘的世界人口分布。读图完成20~21题。
20.左图中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根据手绘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气候温和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气候湿热
C.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气候干旱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读“聚落的发展和演变”漫画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B.聚落分为城镇和乡村两种类型
C.城市聚落先于乡村聚落出现 D.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3.有利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包括( )
A.工业发达 B.交通便利 C.地形平坦 D.社会治安好
2024年1月,伊朗、沙特阿拉伯等5国成为金砖国家,成员国数量增加到10个,金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下图为金砖国家分布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金砖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划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
A.自然条件差异 B.国家面积大小 C.社会制度差异 D.发展(经济)水平高低
25.金砖国家大部分位于( )
A.北美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非洲 C.大洋洲和南极洲 D.大洋洲和非洲
二、综合题(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除特殊要求的每空1分,共14分)
材料一 “中国天眼”(又称FAST)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中,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时刻观察着深邃的宇宙。图甲为“中国天眼”景观图。
材料二 贵阳某校学生准备到“中国天眼”研学。行前,同学们利用手机软件查询到“中国天眼”所在地的地形图(图乙)。
(1)根据材料可知图甲中的“中国天眼”所处的地形是______。
(2)图乙中比例尺的数字式表示方式为______。
(3)从图中可知,“中国天眼”所在地处于(高/中/低)______纬度,位于______(五带)。
(4)瞭望台在停车场的______方向,仅从比较海拔高低方面思考,登上瞭望台能不能看到“中国天眼”,理由是什么?
(5)根据提供的日出、日落时间,可判断图示当日“中国天眼”所在地的季节为______(夏季/冬季),判断理由是______。
(6)从停车场到达瞭望台有①和②两条步道,你选择哪条步道登山?请说出你的选择及理由:______。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探究主题 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为了更好地认识海洋与陆地,同学们以“海洋与陆地”作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学习的内容。
探究一 大洲与大洋
(1)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填字母)。四大洋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__。(填数字)。
探究二 大洲的分界
相邻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海峡、运河等作为分界。
(2)图中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海峡,A、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运河。
探究三 海洋与人类
海洋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面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全球海洋事业发展不断开启新篇章(命运与共)》
(3)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请为保护海洋环境,写一条宣传标语。
探究四 海陆变迁
2024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4)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说出我国所处的板块及我国周边相邻的板块。
(5)概括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地区。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马达加斯加地处非洲东南部,自然环境独特,长期以来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地形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
【自然环境独特】
(1)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沿海以______(地形)为主,中东部以______(地形)为主,整体来说地势如何?
(2)图中该岛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所以该岛______(填“东”或“西”)侧降水多,主要是因为______。
(3)读图可知,甲地的气候统计图应该是______(A或B),其气候特征是______。
【纸币上的文化】
马达加斯加100阿里亚里纸币的正面是贝马拉哈国家公园的山脊。公园内多形状独特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纸币左侧的旅人蕉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喜高温多湿的气候,由于叶鞘能贮存大量液体,能为人们提供水源而得名。下图为马达加斯加100阿里亚里纸币示意图。
(4)贝马拉哈国家公园里的针尖石林,其物质组成是几百万年前海底珊瑚和海藻的化石堆积物,说明了______,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旅人蕉的生长习性,推断其可能会生长在马达加斯加岛的______(填“甲地”或“乙地”),理由是______。
【人地协调发展】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沿海民居使用旅人蕉和竹子搭建的传统民居。房屋都建在木桩上,与地面隔离,房顶坡度很大。
(6)说出该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答出1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