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圣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河南八里桥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遗址南侧有祭祀坑,出土有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中部坑有大量黑土堆积,出土有铜炼渣与护壁等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线索。由此可见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共产党宜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共产党宜言》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画了一个圈”;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设立: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刻,邓小平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南方巡视,发表南方谈话。下列符合改革开放经济齐发展历程的选项是①顺应民心,邓公奋起开国门一实行对外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②乡土星火,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一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一一标志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一进一步完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试卷第1页(共6页)CS扫描全能王2024年秋季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④: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文化遗存,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铜炼渣与炉壁等遗存表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在奴隶社会,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①④符合题意。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奴隶社会,②排除。③: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材料体现的是奴隶社会,③排除。故本题选B。2.D【详解】①: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说法错误:②: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3.A【详解】①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民心,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②正确,我国改革开放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的首创:③错误,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错误,南方谈话是1992年,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故选A。4.C【详解】两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①入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提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第二次结合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的标志,也不属于新时代范畴,②和③不符合题意:第二次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时应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④入选。5.C【详解】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发生本质变化,①错误。②④: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说明新时代取得伟大成就得益于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②④正确。高一思想政治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玉林市2024年秋季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pdf 高一政治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