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生物(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海底中的珊瑚 B.挺立悬崖的雪松C.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 D.漫天飞舞的雪花2.下列古诗词叙述的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 D.霜叶红于二月花3.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 B.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4.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某地想了解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好是A.调查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5.下列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群山羊 B.一个池塘 C.一所学校 D.一片桃园6.在“草→田鼠→鹰”食物链中,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田鼠食草后体内合成B.捕食后在体内合成的C.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D.草和田鼠体内的有机物7.下图表示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代表细胞的生长和分裂B.过程③后,形成的细胞种类不相同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D.过程②中,变化最明显的结构是细胞质8.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 B.碘液染色便于观察C.视野较暗时选用平面镜 D.能观察到细胞壁9.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活动不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是A.极少数鸟可飞越珠穆朗玛峰B.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完成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的试验性修复C.太空椒的大面积推广、种植D.万米深的海沟仍有少数微生物活动10.小明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小明对实验结果持怀疑态度,想进一步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实验开始时将鼠妇都置于暗处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2.丝瓜,夏季蔬菜,待其成熟干枯后,人们常常取出丝瓜络来刷碗或沐浴,这里的“经络”来自植物体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D.分生组织13.关于单细胞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够独立生活 B. 不能完成繁殖等生命活动C. 都对人类有害 D. 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14.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视野,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15.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藻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取材前,载玻片中央滴生理盐水B.取材时,吸取适量小球藻C.对光后,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D.观察时,光越强观察效果越好16.小静调查公园内的生物种类时,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分类,分类的依据是分类 类群1 类群2 类群3生物 杨树、冬青、柳树 蜜蜂、麻雀、鲫鱼 蘑菇A.作用或用途 B.是否由细胞构成C.形态结构 D.生活环境17.人们观看健美运动员的展示时,运动员身体某处多次产生的隆起是由于A.上皮组织具有分泌功能 B.肌肉组织具有传导兴奋功能C.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 D.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18.扬州市市花琼花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A. 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19.鸽子和橄榄树都是和平的象征,若想对进行科学分类,下列适合查找的工具是A. 生物检索表 B.新华字典 C.本草纲目 D.英汉字典20.某草原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若狼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羊的数量变化曲线是21.某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其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的DDT相对含量如右图所示。由此推测,位于食物链最顶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是A.甲 B.乙 C.丙 D.丁22.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的匹配,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视野太暗——用凹面镜和大光圈B.大幅度升降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C.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旋D.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23.下列人类活动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 ②要致富,砍大树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 ⑥提倡“免赠贺卡” “少用一次性木筷”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⑥24.一株小树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原因是A.土壤状况的好坏 B.细胞体积不断增长C.细胞无限增多 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25.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不正确的是A.修改实验数据 B.认真分析原因C.重新进行实验 D.继续查找资料26.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人工种草试验区用网罩起来,结果造成试验田牧草发育不良,这主要原因是A.土壤贫瘠 B.食物链被破坏C.光照不足 D.鸟吃掉草籽2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关于荷叶和蜻蜓描述正确的是A.蜻蜓体表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保护组织,而荷叶最外层的则是上皮组织B.蜻蜓的细胞和荷叶的叶肉细胞结构相同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D.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28.探究水温对鱼呼吸影响的实验中,设计对照组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两组鱼的大小相同 B.两组鱼的水温相同C.两组鱼的生活状态相同 D.养鱼的水质相同29.把苋菜放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水没有变色;而把苋菜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水则变成了红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苋菜叶肉细胞中的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30.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组成了A.植物门 B.植物界 C.植物纲 D.植物目31.“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种 稻 小麦 大豆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门 被子植物门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32.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然后在甲载玻片右侧培养液边缘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B.乙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C.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D.草履虫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33.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起支持和保护作用B.④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C.②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D.③是叶绿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34.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了“中中”和“华华”两只猕猴,培育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中中”和“华华”与核供体猴更加相像C.“中中”和“华华”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D.用这两只猕猴进行实验有利于排除个体差异的影响35.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开展了“调查校园生态系统”、“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等实验。下列选项中,完成以上实验所需实验器材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30分)36.(10分)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下图甲是顺序排错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制作步骤,图乙是显微镜下视野中观察到的不同物像,图丙表示显微镜结构,图丁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注:请在[ ]填写字母或数字序号,横线上填写名称)。(1)图甲中,“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重要步骤,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如果图甲中步骤[ ▲ ]操作不当,可能看到图乙中的A物像,步骤[ ▲ ]操作不 当,则可能看到B物像。(3)要使图丙中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C→D,看的更清晰,需调节图丙中的③ ▲ , 视野中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的结构层次是 ▲ 。(4)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图丁细胞结构[ ▲ ] ▲ 中。经过染色后, 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 ▲ 。(5)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结构上多了 ▲ 。37.(10分)湿地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 湿地日的主面是“湿地修复”,烟台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生态保护的同学前来实践和研究。(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深秋, 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 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2)湿地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社团同学经 过调查后,绘制了该湿地部分生物的食物 网,其中鳙鱼和白鹭的关系是 ▲ ,请写出一条包含中华绒螯蟹的最短食物链: ▲ (2分)。(3)修复后的鱼鸟河水质清澈。河里生长着 大量的芦苇、菖蒲、茭草等水生植物,这 些修复时种植的植物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吗?同学们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对菖蒲吸收磷酸盐的情况进行探究:①取甲、乙2个相同的塑料桶,在乙桶中植入10株菖蒲,两个桶中均加入20升生活污水,检测磷酸盐的含量。②将塑料桶放到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连续培养3~4周。③每周最后一天从甲、乙桶中取等量水样,分别检测磷酸盐含量,计算出磷酸盐减少的比率(即去除率,是污水净化指标之一)。结果如下:组别 第一周(去除率) 第二周(去除率) 第三周(去除率)甲 0 0 0乙 52.3% 80.6% 90.2%该实验的甲组起 ▲ 作用,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由此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同学们从鱼鸟河采集了动植物及河水等材料制作了生态瓶。下列利于生态瓶能较 长时间维持平衡的做法是 ▲ (多选,2分)。A.选择无色透明的材料制作生态瓶B.对加入的河水、河泥进行消毒C.加入适量的水生动植物D.所选动植物要能形成食物链E.生态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5)湿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保护修复好的湿地,你去湿地游玩时合理的做法是 ▲ (答出一条即可)。38.(10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鼠妇在爬行。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爬走。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 (2)作出假设: ▲ 。 (3)制定、实施探究方案:步骤1:在上述实验装置如图一的适当位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 。如果在铁盘中央放1只鼠妇 ▲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 ▲ 。分别统计两种环境下的鼠妇数量。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步骤3:……(4)仔细观察图二,将表格中的环境一栏填写完整后再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 第1次/只 第2次/只 第3次/只 第4次/只 第5次/只 平均/只① ▲ 2 3 1 3 2 2.2② ▲ 8 7 9 7 8 7.8③实验重复5次,并且求5次的平均值,目的是 ▲ 。 (5)结论: ▲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 的环境中生活。 (6)关爱生命,从我做起。做完实验后,将鼠妇放回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生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B C A A C D B B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A C B C C D A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B B D A B D B B B31 32 33 34 35D A D C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计30分)36.(10分)(1) c→d→b→a(2)b a(3)细准焦螺旋 组织(4) (1分) 液泡 (1分)细胞核(5)细胞壁 液泡(答全给分)37.(10分)(1)温度(2)捕食和竞争 水生植物→中华绒螯蟹→白鹭(2分)(3)对照 菖蒲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生物影响环境(4)ACDE(2分)(5)不乱扔垃圾,爱护湿地动植物(答案合理即给分)38.(10分)(2)鼠妇会(或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3)光 不能 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4)①明亮 ②阴暗 ③减小实验误差(5)光 阴暗(6)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或大自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