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 Ⅰ卷为选择题,第 Ⅱ卷为综合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使用答题卡的学校请将选择题的答 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为我国某中学生元旦跨年时刻在手机上查询到的当地日出 日落相关信息, 图 2 为 该地某学校运动场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图 1 图 2
1.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A.5/6 B.2/9 C.1/6 D.1/9
2.该日日出时,绕运动场逆时针跑步的宇宇看到其影子位于右前方,宇宇正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该同学所在地最可能是
A.北京 B.安庆 C.成都 D.拉萨
图 3 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6 题。
图 3
4.该区域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A.断层构造 B.褶皱变动 C.外力侵蚀 D.岩浆侵入
高二地理 第 1 页 共 6 页
5.图示虚线区域岩层接触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地壳
A.持续抬升 B.持续下降 C.先抬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抬升
6.导致断层南北两侧沉积岩层接触关系差异的原因是
A.岩性差异 B.风化差异 C.气候差异 D.升降差异
物源地的远近是影响风成沉积物粒径特征的重要因素。庙岛群岛横跨渤海海峡,岛上 发育了风成黄土地层,其物质来源主要为末次冰期出露的渤海海床物质。研究表明,在漫 长的地质历史中,受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反复升降,庙岛群岛多次成“ 岛 ”或“ 山 ”。 图 4 示意庙岛群岛某地地质制面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局部)。完成 7~9 题。
7.与我国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
A.粒径小,磨圆度高 B.粒径大,磨圆度高 C.粒径小,磨圆度低 D.粒径大,磨圆度低
8.与甲处黄土相比,乙处黄土
A.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
B.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寒冷 C.沉积更早,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 D.沉积更晚,沉积时期气候更温暖
9.剖面 50—60cm 处平均粒径最大,推测该处黄土沉积时期
A.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 山 ”
(

4
)B.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 山 ” C.渤海水位高,庙岛群岛成“ 岛 ” D.渤海水位低,庙岛群岛成“ 岛 ”
日本东西两侧海岸冬季降雪量差距很大,靠近日本海一侧冬季降雪量远大于靠近太平 洋一侧。但据古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在距今 2 万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全球气温比现在低
5-100C, 日本西侧的降雪量远小于现在。图 5 示意日本海周边地形与洋流分布。据此完成 10~11 题。
图 5
高二地理 第 2 页 共 6 页
10.末次盛冰期, 日本西侧降雪较现在少很多的原因可能是
A.寒流降温减湿 B.冬季风风速增强
C.下沉气流为主 D. 日本海面积缩小
11.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末次盛冰期的是
A.北欧峡湾、冰川湖广布 B.西伯利亚地区物种大量灭绝
C.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 D.阿尔卑斯山地雪线上升
某月 16 日夜间,我国沿海某地开始出现大雾天气。本次大雾的形成主要源于海洋上 的一股冷气流输送。通常情况下, 日出之后大雾会逐渐减弱,而 17 日 日出之后,该地大雾 天气加重。图 6 示意该地此月份 16 日 17 时—17 日 5 时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 12~14 题。
图 6
1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偏西侧 B.偏东侧 C.偏南侧 D.偏北侧
13.16 日 20 时—17 日 5 时,该地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南高北低,梯度大 B.东高西低,梯度小
C.北高南低,梯度大 D.西高东低,梯度小
14.17 日 日出之后,陆地大雾天气加重,可能是因为
A.空气对流加强 B.海风输送水汽增加
C.地表温度上升 D.海面蒸发强度变小
尼日尔河各河段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在中游盆地形成内陆三角洲。位于内陆三角洲最 南端的杰内古城,建造在尼日尔河一个小岛的小丘之上。图 7 为尼日尔河流域概况图,完 成 15~16 题。
高二地理 第 3 页 共 6 页
图 7
15.杰内古城将城镇建造在小丘之上,主要是为了
A.保护耕地 B.方便取材 C.通风散热 D.预防洪涝
16.尼日尔河通布图河段的水文特征为
A.河道平直,支流汇入少 B.流量相对平稳,泥沙含量较小
C.流速较快,结冰期短 D.流域面积小,形成地上河
第Ⅱ卷(综合题 共 52 分)
二、综合题:(第 17 题~第 19 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 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图 10 示意秦岭及其附近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虚线表示植 被类型分界线。
图 10
材料二: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是秦岭山脉的典型代表和生物多样性的精华所在, 已建的 自然保护区群森林总面积 1374.95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5%。
材料三: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 3475 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 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一段称为“石海 ”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
高二地理 第 4 页 共 6 页
爬。 图 11 为“石海 ”景观示意图。
图 11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的植被类型,并分析秦岭的山脊两侧呈现“南草北树”的景观 差异的原因。(6 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会使区域内水环境发生哪些变化?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力作用和地形分析秦岭石海的形成原因。(6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新疆赛里木湖(图 12)海拔约2073 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 257 毫 米,湖面年蒸发量约 550 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 6 个月。近 60 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 易透水的粉砂岩,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
图 12
高二地理 第 5 页 共 6 页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6 分)
(2)指出近 60 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4 分)
(3)分析近年来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且东岸坍塌最为严重的原因。(8 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段最高峰,山脉南北坡气候差异显著。南坡沟谷 众多,地势坡度相对小,西北坡及北坡地形陡峭,南坡雪线较北坡低。该区多裸露冰川(冰 川表面冰碛物少)和表碛冰川(冰川表面多冰碛物)(如图 13)。其中X 冰川为该区山谷 表碛冰川的典型代表,冰川内部多混杂着众多的冰碛物。
图 13
材料二 平衡线海拔用于衡量冰川的消长,在该海拔上,冰川的年累积量与年消融量相 当。平衡线海拔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与 ENSO 指数具有相关性。图 14 为 2001~2018 年安第斯山脉中段(30 °S~38 °S)平衡线海拔与 ENSO 指数相关性分析图。
图 14
(1)分析南迦巴瓦峰南坡雪线相较于北坡低的原因。(4 分)
(2)描述 X 冰川冰碛地貌的特征。(6 分)
(3)研究表明表层冰碛物的厚度对冰川的消融具有两面性,请尝试做出合理解释。(6 分) 高二地理 第 6 页 共 6 页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DDBCC DACAD CABBD B
17.共 18 分
(1)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原因;①在山脊南侧,由于是阳坡,光照足,气温 高,蒸发量大,导致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形成草地;②而在北坡,由于是阴坡,光照少, 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形成森林。(6 分)
(2)自然保护区群的建立,使得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上升,①增加 了地表水的下渗,②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季节变化减小(水位季节变化减 小),③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6 分)
(3)裸露岩石存在裂隙,在(寒冻)风化作用下,水分冻结膨胀,岩石破裂形成大片巨石角 砾(或者因温度变化,组成岩石的矿物不均一地热涨冷缩,造成岩石崩解破坏);在地形平 缓的条件下,大多岩屑在原地残留下来,形成碎石覆盖地面,这就是石海。(6 分)
18.共 18 分
(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湖水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 蒸发历时较短。(6 分)
(2)变化趋势:盐度降低。原因: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湿,降水量增加,汇 入的淡水量增加,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4 分)
(3)汇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水位上涨;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东岸是迎风岸,易受 风浪、湖冰的冲击;东岸湖岸相对陡峭。(8 分)
19.共 16 分
(1)南坡为西南风迎风坡,且沟谷多,有利于水汽深入,降水多;南坡坡度小,利于积雪, 故雪线低于北坡。(4 分)
(2) 自上而下冰碛物厚度增加;冰碛物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磨圆度差。(6 分)
(3)当表碛物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 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热量向下传递少),进而抑制冰川消融。(6 分)
高二地理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