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54分)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2023年9月19日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的某行星发生冲日现象,该日夜间此行星较亮,较适宜观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行星可能是(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海王星2.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9月19日该行星冲日时与日、地位置关系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与同纬度四川盆地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晴朗天气多,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4. 关于我国太阳辐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台湾东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西部少,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东部降水多B. 台湾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北部多,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C. 重庆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盆地地形,多雾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D. 海南年太阳辐射总量比拉萨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关于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甲丙 C. 乙丁甲丙 D. 乙丁丙甲6. 与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 )A. 孢子植物时代 B. 裸子植物 C. 海生藻类 D. 被子植物下图示意某地大气垂直分层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该地可能位于( )A. 热带 B. 南温带 C. 北温带 D. 南寒带8. 下列关于图中大气及垂直分层,说法正确是( )A. 自地面向上,大气密度呈减少的趋势 B. 甲层大气温度因臭氧随高度减少而降低C. 乙层因下部热、上部冷,平流运动显著 D. 丙层气温受地面辐射影响而变化复杂当下恰逢草莓采摘时节,下图为某网友拍摄的草莓大棚场景,可见白色塑料大棚下一粒粒红草莓长在覆盖黑色地膜的土地上(下左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9. 关于草莓大棚所体现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强了A辐射 B. 减少了B辐射损失的热量C. 增强了C辐射 D. 减弱了D作用10. 与白色地膜相比,图中草莓种植覆盖黑色地膜突出作用是( )A. 美观 B. 除草 C. 保湿 D. 保温我国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语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散射作用 B. 反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折射作用1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导致“霜飞晚”现象的原因是( )A. ①增多 B. ②增多 C. ③增多 D. ④增多13.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①弱,夜晚②弱 B. 白天④强,夜晚②强C. 白天①强,夜晚③强 D. 白天④弱,夜晚③弱“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与6时相比,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趋势为(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15. 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B.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C.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D.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16. “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①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②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③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7.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关系(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乙>丁>甲>丙 D. 乙>甲>丁>丙18. 若仅考虑热力因素,则白天时,( )A. 甲地绿洲,乙地是沙漠 B. 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C. 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 D. 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二、单选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6分)19. 根据图示月相,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变化过程的是( )A. A→B→C→D→E→F→G→H→A B. F→A→G→B→F→C→H→D→FC. E→A→G→B→F→C→H→D→E D. E→D→H→C→F→B→G→A→E20.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下图中符合诗句所描述月相的是( )A. B. C. D.三、综合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材料二 我国在渤海湾黄河口凹陷发现一个新的油气田,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勘探再获新的进展。该新油气田的成功发现,进一步展示了黄河口凹陷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湾产储量规模的稳步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三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1)图中不连续界面A是____,B是____,其中横波完全消失的是____界面(填字母)。(2)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是:①+②是____;①+②+③是____;C是____;D是____。(3)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其位于图中____处。(填①②③④)(4)黄河口凹陷油气勘察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22.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是____。(3)下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A. B. C. D.(5)图中甲处的风向为____,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____。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养训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本题共计8小题,总分54分)【答案】1. D 2. C【答案】3. C 4. D【答案】5. C 6. D【答案】7. A 8. A【答案】9. B 10. B【答案】11. A 12. C 13. D【答案】14. A 15. D 16. B【答案】17. D 18. B二、单选题(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6分)19.【答案】C20.【答案】B三、综合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40分)21.【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古登堡界面 ③. B(2) ①. 地壳 ②. 岩石圈 ③. 地幔 ④. 地核##外核(3)④ (4) ①. 横 ②. A22.【答案】(1) ①. B ②. C(2)B (3)(4)B (5) ①. 东南风 ②. 甲>乙;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PAGE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