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合肥五中2025届高三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评价一、单选题1. 关于下列微生物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 酵母菌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C. 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2. 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远低于学会推荐的最低限度50微克。硒又分为植物活性硒和无机硒,植物活性硒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是人类和动物理想的硒源。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硒元素是植物细胞中必需的大量元素B. 细胞中的所有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存在C. 各种生物细胞中含硒化合物种类相同D. 硒摄入量正常就能保证动物正常发育3.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B. 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C. 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D. 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4. 许多生物在较高温度时,能受热诱导合成一系列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代谢,某些热休克蛋白可参与靶蛋白的折叠和去折叠过程,某些热休克蛋白参与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热休克蛋白基因受到热刺激后转录程度增强B. 超过最适温度使蛋白质肽键断裂造成蛋白质变性C. 热休克蛋白可对空间结构异常的蛋白质进行去折叠D. 降解变性的蛋白质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5. 氨基酸在人体内分解代谢时,可以通过脱去羧基生成CO2和含有氨基的有机物(有机胺),有些有机胺能引起较强的生理效应。组氨酸脱去羧基后的产物组胺,可舒张血管;酪氨酸脱去羧基后的产物酪胺,可收缩血管;天冬氨酸脱去羧基后的产物β-丙氨酸是辅酶A的成分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氨基酸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是脱去羧基生成有机胺B. 有的氨基酸脱去羧基后的产物可作为生物合成的原料C. 组胺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上升D. 酪胺分泌过多可导致血压下降6. 维持细胞的Na+平衡是植物的耐盐机制之一、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或液泡膜)上的H+-ATP酶(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将Na+从细胞质基质中转运到细胞外(或液泡中),以维持细胞质基质中的低Na+水平(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上的H+-ATP酶磷酸化时伴随着空间构象的改变B. 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C. H+-ATP酶抑制剂会干扰H+的转运,但不影响Na+转运D. 盐胁迫下细胞膜上Na+-H+逆向转运蛋白的数量可能会增多7. 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B. 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C. 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D. 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8.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9. 现有一种天然多糖降解酶,其肽链由4段序列以Ce5-Ay3-Bi-CB方式连接而成。研究者将各段序列以不同方式构建新肽链,并评价其催化活性,部分结果见表。关于各段序列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肽链 纤维素类底物 褐藻酸类底物W1 W2 S1 S2Ce5-Ay3-Bi-CB + +++ ++ +++Ce5 + ++ — —Ay3-Bi-CB — — ++ +++Ay3 — — +++ ++Bi — — — —CB — — — —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越多表示活性越强。A. Ay3与Ce5 催化功能不同,但可能存在相互影响B. Bi无催化活性,但可判断与Ay3催化专一性有关C. 该酶对褐藻酸类底物的催化活性与Ce5无关D. 无法判断该酶对纤维素类底物的催化活性是否与CB相关10.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时,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A. 从试管取菌种前,先在火焰旁拔棉塞,再将试管口迅速通过火焰以灭菌B. 观察黑藻的细胞质流动时,在高倍镜下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混合,然后在不同温度下水浴处理D. 鉴定脂肪时,子叶临时切片先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浸泡,再用苏丹Ⅲ染液染色11. 下图是某绿藻适应水生环境,提高光合效率的 机制图。光反应产生的物质X可进入线粒体促进ATP合成。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 物质X通过提高有氧呼吸水平促进HCO3-进入细胞质基质B. HCO3-利用通道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进入叶绿体基质C. 水光解产生的H+提高类囊体腔CO2水平,促进CO2进入叶绿体基质D. 光反应通过确保暗反应的CO2的供应帮助该绿藻适应水环境12. 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一些生产活动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农作物的合理密植能够保证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B. 当棉桃被摘掉后,靠近棉桃的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C. 某些农作物根部被共生固氮菌感染引发根瘤,可提高作物产量D. 给农田施加尿素的主要目的是利于植物合成葡萄糖、脂肪等化合物13. 植物甲的花产量、品质(与叶黄素含量呈正相关)与光照长短密切相关。研究人员用不同光照处理植物甲幼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光照处理 首次开花时间 茎粗(mm) 花的叶黄素含量(g/kg) 鲜花累计平均产量()① 光照8h/黑暗16h 7月4日 9.5 2.3 13000② 光照12h/黑暗12h 7月18日 106 4.4 21800③ 光照16h/黑暗8h 7月26日 11.5 2.4 22500A. 第①组处理有利于诱导植物甲提前开花,且产量最高B. 植物甲花的品质与光照处理中的黑暗时长呈负相关C. 综合考虑花的产量和品质,应该选择第②组处理D. 植物甲花的叶黄素含量与花的产量呈正相关14. 酷热干燥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 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 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 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15. 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B. 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C.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D.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16. 快速分裂的癌细胞内会积累较高浓度的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与锌离子结合可以抑制蛋白甲的活性,甲活性下降导致蛋白乙的SUMO化修饰加强,进而加快有丝分裂后期的进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乳酸可以促进DNA的复制B. 较高浓度乳酸可以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C. 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乳酸D. 敲除蛋白甲基因可升高细胞内蛋白乙的SUMO化水平17. 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的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B. 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C. 异染色质蛋白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D. 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可被再利用18. 我国科学家利用人的体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再用小分子TH34成功诱导衍生成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选择性表达被诱导改变后,可使体细胞去分化成多能干细胞B. 在小分子TH34诱导下,多能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获得胰岛素基因C. 衍生的胰岛B细胞在葡萄糖的诱导下能表达胰岛素,才可用于移植治疗糖尿病D. 若衍生的胰岛B细胞中凋亡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会发生程序性死亡(2022·全国·高考真题)19.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 有丝分裂的后期 B. 有丝分裂的末期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20. 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的一个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色盲基因B. 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含四个单眼皮基因C. 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D. 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21. 甲是具有许多优良性状的纯合品种水稻,但不抗稻瘟病(rr),乙品种水稻抗稻瘟病(RR)。育种工作者欲将甲培育成抗稻瘟病并保留自身优良性状的纯合新品种,设计了下列育种方案,合理的是( )①将甲与乙杂交,再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②将甲与乙杂交,F1与甲回交,选F2中的抗稻瘟病植株与甲再次回交,依次重复多代;再将选取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③将甲与乙杂交,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二倍体,从中选取抗稻瘟病植株④向甲转入抗稻瘟病基因,筛选转入成功的抗稻瘟病植株自交多代,每代均选取抗稻瘟病植株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 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 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C. 甲、乙两时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D. 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2023·北京·高考真题)23. 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B. 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C. 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D. 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022·全国·高考真题)24.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25. 某种昆虫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虫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雄虫只有黄色,控制白色的基因在雄虫中不表达,各类型个体的生存和繁殖力相同。随机选取一只白色雌虫与一只黄色雄虫交配,F1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继续让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雌性中白色个体的比例不可能是( )A. 1/2 B. 3/4 C. 15/16 D. 1二、综合题26. 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货币”,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包括线粒体、______。(2)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及时将合成的ATP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供各种细胞结构利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丰富的ATP/ADP转运蛋白体(AAC),AAC具有同时结合ATP和ADP的位点,可同时反向运输ATP和ADP。AAC的ATP结合位点主要分布于____(填“线粒体基质侧”或“细胞质基质侧”),这种反向运输的机制有利于____。(3)在无氧情况下,酵母菌线粒体上的AAC也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ATP运输到线粒体内。推测ATP进入线粒体用于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4)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该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研究发现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食用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的黑木耳,严重者会引发人体中毒死亡,引起人体死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2023·全国·高考真题)27. 某种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主要是由花瓣中所含色素种类决定的,红色色素是由白色底物经两步连续的酶促反应形成的,第1步由酶1催化,第2步由酶2催化,其中酶1的合成由A基因控制,酶2的合成由B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不同的白花纯合子,某研究小组分别取甲、乙的花瓣在缓冲液中研磨,得到了甲、乙花瓣的细胞研磨液,并用这些研磨液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一:探究白花性状是由A或B基因单独突变还是共同突变引起的1 取甲、乙的细胞研磨液在室温下静置后发现均无颜色变化。2 ②在室温下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充分混合,混合液变成红色。③将两种细胞研磨液先加热煮沸,冷却后再混合,混合液颜色无变化。实验二:确定甲和乙植株的基因型将甲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乙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发现混合液变成了红色。回答下列问题。(1)酶在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所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答出3点即可);煮沸会使细胞研磨液中的酶失去催化作用,其原因是高温破坏了酶的_______。(2)实验一②中,两种细胞研磨液混合后变成了红色,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3)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以推断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只将乙的细胞研磨液煮沸,冷却后与甲的细胞研磨液混合,则混合液呈现的颜色是_______。28. 某种由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S病)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眼球震颤,多在成年发病。甲乙两人均出现这些症状。遗传咨询发现,甲的家系不符合S病遗传系谱图的特征,而乙的家系符合。经检查确诊,甲不是S病患者,而乙是。回答下列问题:(1)遗传咨询中医生初步判断甲可能不是S病患者,而乙可能是该病患者,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①血型 ②家族病史 ③B超检测结果(2)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列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一定不属于S病的是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是________(填序号)。(3)提取患者乙及其亲属的DNA,对该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下图(1是乙,2、3、4均为乙的亲属)。根据该电泳图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2号和4号个体携带了致病基因,理由是________。(4)《“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重要环节。单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也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健康配子,再通过基因诊断和试管婴儿等技术,生育健康小孩。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有可能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卵细胞,请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合肥五中2025届高三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评价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B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D20.【答案】B21.【答案】C22.【答案】D23.【答案】A24.【答案】C25.【答案】A二、综合题26.【答案】(1)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2) ①. 线粒体基质侧 ②. 保障线粒体内ATP的再生(3)DNA、RNA、蛋白质(4)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导致人体细胞严重缺少能量而死亡27.【答案】(1) ①. 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②. 空间结构(2)一种花瓣中含有酶1催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另一种花瓣中含有酶2,两者混合后形成红色色素(3) ①. AAbb ②. aaBB ③. 白色28.【答案】(1)② (2) ①. ③ ②. 系谱图③中Ⅰ-1、Ⅰ-2不患该病,Ⅱ-3患该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一定不属于S病 ③. ①②(3) ①. 不能 ②. 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电泳图可知,乙(1号个体)为杂合子,但无法推断哪条条带携带致病基因,哪条条带携带正常基因(4)该类型疾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和正常基因是随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PAGE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