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南太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南太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地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
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
A.位于银河系的中心 B.在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
C.唯一有卫星的行星 D.具备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中国研制的滑坡仪和智能预警系统,能实时采集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关的地形
变化、降雨量等数据,及时发出明确预警信号,辅助应急救灾。据此完成 2、3题。
2.该系统在防灾减灾的应用中,利用
A. RS 监测地形细微变化 B. BDS 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C. RS 分析降雨量的数据 D. GIS 监测泥石流流动过程
3.滑坡、泥石流发生的相似条件是
A.有大量水流 B.有较多碎石 C.在沟谷之中 D.有适度斜坡
地磁暴是指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2024 年 10 月 8 日爆
发了强烈的地磁暴现象,对全球多地产生影响。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 4、5题。
4.太阳风主要发生在太阳外层的
A.甲层 B.乙层
C.丙层 D.丁层
5.地磁暴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A.有线通信传输中断
B.极地出现极昼现象
C.地震发生频率增高
D.电子设备受到干扰
2024 年 10 月 30 日, 我国 3 名航天员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6、7题。
6.神舟十九号飞向空间站过程中,
大气层气温变化最接近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各大气分层
A.Ⅰ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B.Ⅱ层易出现云、雾等天气现象
C.Ⅲ层大气中臭氧含量很高
D.Ⅲ层大气的气压和密度都较低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非常频繁……该时
期生物变化很大,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这是地球演化
史中某地质时代的情景。结合下面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局部),完成 8~10 题。
8.该地质时期,频繁活动的岩浆发源于
A.地壳 B.地核
C.岩石圈 D.软流层
9.该地质时候的气候特征是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10.按“代”的序列,该地质时期
A.出现了哺乳动物
B.爬行动物盛行
C.出现了脊椎动物
D.无脊椎动物盛行
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情况。据此完成 11、12 题。
11.导致不同纬度海区表层水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洋深度
B.太阳辐射
C.洋流性质
D.海陆位置
12.三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雅丹地貌最初命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
的小山包”,鲸背状雅丹地貌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图 1 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图 2 为罗
布泊盐碱地上植被景观。据此完成 13、14 题。
13.鲸背状雅丹地貌两侧坡度差异较大,成因是
A.迎风坡风力侵蚀强,坡度大 B.背风坡风力沉积强,坡度小
C.迎风坡风力侵蚀强,坡度小 D.背风坡风力沉积强,坡度大
14.罗布泊盐碱地上植物的叶片普遍较小,主要作用是
A.减小光照面积,抵抗风沙 B.减少食草动物的啃食
C.降低蒸腾作用,适应干旱 D.利于吸收和储藏水分
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于全球变暖,位于南极洲的南极半岛植被覆盖面积迅
速增加。有科学家推测,此现象会使南极增温。下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 15、16 题。
15.主要与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受热有关的箭头是
A. b B. c
C. e D. g
16.南极半岛植被覆盖增加导致南极增温的原因最可能是
A. a增强 B. b减弱
C. e减弱 D. f减弱
2024 年 6 月 25 日(农历五月二十),嫦娥六号携带从月球背面采集的 1935.3 克月
壤样品,在内蒙古四王子旗预定区域着陆。科学家发现,月壤较厚且细腻、颗粒尖锐。
下图为月壤剖面图。据此完成 17、18 题。
17.嫦娥六号着陆当天的月相是
18.月球表层土壤较厚且细腻、颗粒尖锐的原因可能是
A.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B.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强
C.低洼处较多,风力沉积强
D.表面温度低,冰川作用强
下图为 19 世纪 70、80 年代南方农村的典型民居,房屋大门一般朝南,中间是堂
屋,东西各有一厢房,厢房与院墙共同围出一个露天的院子,院内大都不种绿植。在
空调还不普及的当时,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中午都喜欢在堂屋的后门口摆一把躺椅,
吹着穿堂风纳凉午休。据此完成 19、20 题。
19.能正确反映穿堂风风向和民居前后气压状况的是
20.能增强穿堂风效果的是
A.屋前修建鱼塘,铺种草皮 B.屋后改种低矮植物
C.院子以水泥、石板等固化 D.扩大前后门窗面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一对一错得 1分,只选一个对的得 2分,二个全对得 3分,
不选、全部错选、多选不得分)
据数据统计,2023 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 27.44 万所, 比上一年减少了 1.48 万所,
下·跌幅度超过 5%。深圳、太原等城市已开启“幼儿园转行做养老”模式试点,幼教老师
参与其中,不少民办幼儿园在关停潮中迎来新机遇。据此完成 21、22 题。
21.该现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
A.新生儿出生率低 B.人口迁出率较高
C.老龄化问题突出 D.环境承载力下降
22.若“幼儿园转行做养老”模式得以推行可
A.彻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迅速扩大养老服务业规模
C.提高社会闲置资源利用率 D.缓解幼教人员再就业压力
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 11 时开始在相同光照条件下, 用两个相同的密闭玻璃
装置进行实验测定(如图,两个容器底部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砂土和水),2 小时后采集第
一次数据。之后将两装置放置在无直接光照的室内,再过 5 小时后第二次对两装置的数据
进行采集,并对比两次采集的数据。据此完成 23、24 小题。
23.该实验可模拟的地理原理或现象是
A.水循环主要环节 B.大气的保温作用
C.大气的热力环流 D.大气的受热过程
24.二次四个数据采集器采集的实验数据结论是
A.数据最小的是第一次的① B.两次数据差值最大的是③
C.数据最大的是第一次的② D.两次数据差值最小的是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48 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5 分)
材料 下图为南美洲及其附近海域 2月份盐度分布图。
(1)描述亚马孙河从源头到 Q 点河段河谷主要形态,并分析成因。(3 分)
(2)描述丙海区等盐度线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4 分)
(3)按垂直运动方向看,甲洋流为 ▲ ,故附近海域 ▲ 资源较为丰富;按性质分,
乙洋流为 ▲ ,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 分)
(4)图中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简述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主要纽带的表
现。(4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5 分)
材料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受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
图为我国各省份人口密度图(图中“☆”表示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外省人口流入数
量最多的 10 个省份)。
(1)我国人口密度大于 700 人/Km 的省份除津、京、沪和台湾外,还有 ▲ ,
简述这些省份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共同自然原因。(3 分)
(2)甲、乙两省区人口密度都较小,但自然原因不一样。说出两者的主要差异。(4 分)
(3)从海陆位置上看,外省人口流入数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 ▲ ,这些省
份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但人口仍是净流入,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
而甲省份人口净流入量较多的原因则是 ▲ 。(5 分)
(4)举例说出甲省区或乙省区人口分布稠密的一处地形区,并说明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3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动“农光互补”项目,光伏电站在发电的同时,
利用高支架下的土地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材料二 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贵州威宁县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及附近山区
植被照片。
(1)贵州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下列景观与此相关的是(▲)(填写序号),该类地
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 。(4 分)
(2)照片所示的当地山区乔木通常具有 ( ▲ )特点(填写序号),植被类型属
于 ▲ 。(3 分)
①树基有板状根 ②多革质叶片 ③叶面多蜡质层 ④终年常绿
(3)从能量来源看,光伏电站是直接利用 ▲ 发电的;从资源禀赋角度,简述
贵州威宁县发展光伏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5 分)
(4)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喀斯特地貌区光伏板下蔬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序 1 2 2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A D B D D A B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C B D A B C
二、双项选择题
题序 21 22 23 24
答案 AC CD BD CD
三、非选择题
25.(15 分)
(1)呈 V 字形(1 分) 河源地区或地势落差大或流速快,(1 分)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1
分)
(2)密集,(1 分)由河口向外凸出(1 分) 受径流影响,盐度由河口向外减小(2分)
(3)上升流(1分) 渔业(1 分) 暖流(1分) 增温增湿(1 分)
(4)海陆间循环(1分) 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1 分)陆地径流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有机物和无机盐(2 分)
26.(26 分)
(1)山东、河南、江苏、浙江(1分) 水热资源充足(1 分) 平原、丘陵地形(1分)
(2)甲省区:海拔高,自然条件差;(2分)乙省区:气候干燥,地表多沙漠。(2 分)
(3)东部沿海(1 分) 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高(2 分) 资源条件好,西部大开
发(2 分)
(4)甲:山前冲积平原或绿洲(1 分) 地形平坦,水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2
分)
或者乙:河谷地带(1 分) 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分)
27.(18 分)
(1)①④ (选对一个得到 1 分,2 分) 流水沉积或化学沉积(1 分) 流水溶蚀
(2)②④(选对一个得到 1 分,2 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 分)
(3)太阳(辐射)能(1分)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
(2分)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2 分)
(4)光伏板阻挡降水,减弱雨水下渗;(2 分);光伏板遮蔽阳光,降低板下气温,有利于
改善水分条件;(2分)光伏板遮蔽阳光,减少蒸发。(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