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舟山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地理试题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四个箭头为中纬度某地空气质点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及运动方向示意图。完成 1、2题。 4④③①②第1、2题图1.属于空气质点运动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南半球高空 B.该地位于南半球近地面C.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空 D.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怒江大峡谷东南侧的丹霞地貌——千龟山(图1),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红层堆积阶段、地壳抬升阶段、丹霞幼年期、丹霞壮年期四个阶段,图2为丹霞地貌四个阶段的示意图。完成3、4题。① ② ③ ④图1 图2第3、4题图3.和组成千龟山的岩石成因最接近的是()A.花岗岩 B.石英岩 C.页岩 D.板岩4.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四个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1页倒暖锋是指逆行的的暖锋,是东北地区独有的天气过程。倒暖锋一般发生在寒潮之后的2-3天,本质就是来自海洋的暖气团取代了东北的大陆冷气团。下图为东北地区某次倒暖锋过境时近地面气压形势图。完成5、6题。100°110°120°130°140°150°02 鄂 图例1040、 霍茨 990o 等压线/hPa99) 克海55°倒暖锋45°倒暖锋影1040 响范围35°10301 1020第5、6题图5、带来本次海洋暖湿气团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6、倒暖锋过境期间,锋线附近南北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高北低,南部较北部纬度低B.北高南低,北部受来自海洋的暖气团影响C.南高北低,南部较北部降水少D.北高南低,南部受来自海洋的冷气团影响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下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完成7、8题。Ob Ob(aO ao 图 例a d 河流堰塞湖堰塞体C O 村镇C第7、8题图7.该地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是( )A.滑坡 B.山洪暴发 C.泥石流 D.地震8.该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地居民自救措施最合理的是( )A.a地居民修建大坝,拦截河道 B.b地居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c地居民紧急撤离,防止溃坝 D.d地居民就地搬迁,迁往高处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2页地层沉积物的组成及粒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陕西榆林横山区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如图1)。图2为横山区某地沉积地层剖面示意。该地层沉积连续,层位清晰。研究发现,该剖面古风成沙层平均粒径较大,沙质黄土层次之,沙质古土壤层最小。而风力越大,气候相对冷干。完成9、10题。沙漠-黄土过渡带 cb.39°o榆林市横山采样点 图例b 古风成沙沙质黄土a, 沙质古土壤37 底部108° 110°图1 图2第9、10题图9.推测该剖面古风成沙层沉积物的搬运动力主要是( )A.高空西风气流 B.东北信风 C.东亚夏季风 D.东亚冬季风10.在b 到c:地层沉积期间,总体上该地区( )A.气候由暖湿趋于冷干 B.过渡带先向西北移动,再向东南移动C.沙尘暴发生频次减少 D.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再向西北收缩2023年10月,古生物分队在青藏高原卓奥友峰地区科考中有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找到了鲨鱼化石,距今7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地层中发现了异形菊石化石,菊石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目海洋动物。下图为“地质年代表”和“某化石采集点附近等高线与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前寒武纪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织纪石炎纪二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可古近记新近纪第四5.41 252 0.66 距今年数(亿年)U S U T寒武纪P D P石炭纪S T D三叠纪P S白垩纪DU 第四纪—— 地层界限 等高线5000m 4800m第11、12题图11.卓奥友峰地区抬升成陆最有可能在()A.古近纪 B.白垩纪 C.侏罗纪 D. 三叠纪12.该区反映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3页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北大西洋热带海域西部飓风生成较多而东部较少。下图示意某年9月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沿18°N的水温分布。完成13、14题。 深度/m04080-120 陆地-23一等水温线PC1601200-80°W 60°w 40°W 20°W 经度第13、14题图13.北大西洋热带海域东部较少生成飓风,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水的温度 B.海水的密度 C.海水的盐度 D.海区的形状14.图中海域东、西部垂向水温分布特征及导致东西部垂向水温变化差异大的因素为( )A.东部垂向变化较小 太阳辐射 B.东部垂向变化较大 盛行风向C.西部垂向变化较大 海底地形 D.西部垂向变化较小 海水运动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厘米、60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完成15、16题。土壤体积含水率/% 土壤体积含水率/%50 -I —Ⅱ 50r -I —IⅡ45 Ⅲ 45 Ⅲ40 4035 3530 30250 4 8 12历时/h 256 4 8 12历时/ha/覆盖石子 b/裸地第15、16题图15.据图判断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和土壤深度对应正确的是()A. I 100cmⅡ 60cmⅢ 30cm B.I 30cm Ⅱ60cmⅢ 100cmC. I 30cmⅡ 100cm Ⅲ 60cm D. I 60cm Ⅱ 30cm Ⅲ 100cm16.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减少(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4页位于云南沾益的大竹菁天坑是一个深度为123.6米的喀斯特退化天坑,其坑壁底部存在大量崩塌物形成的倒石坡。调查发现,该天坑南侧形成了坑底为草本、边缘为灌丛-森林过渡带、坑坡为森林的植被分异格局(如下图所示)。完成17、18题。北 南垂直坑壁石 森林谁草本 灌丛南北向剖面第17、18题图17.天坑底部形成草本一灌丛一森林的植被分异格局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18.南侧倒石坡形成森林的直接因素是( )A.光照条件 B.土壤水分 C.热量差异 D.地形坡度我国某城市的中学生进行日落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该地日落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甲乙两日影子央角达年内最大。(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19、20题。日第19、20题图19.该城市最可能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成都 D.拉萨20.甲日时,该城市( )A.正午太阳高度为年内最大 B.日出时间约5:50C.昼长为年内最大值 D.日出东南方向160° 165°右图为某半岛地形图,完成21题21.甲处板块边界类型以及海底宏观地形为( ) 60°A.消亡边界;海岭B.消亡边界;海沟C.生长边界;裂谷D.生长边界;海岭 55° 板块边厚河流-200等高/m甲 ▲4750火山及高程/m50*第21题图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5页海水温度距平是指表层海水温度与正常年份平均值之差。下图示意某年世界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状况。完成22、23题。120° 100° 80°-30°甲 -5~31 乙 图 例20°1 海域1 -- 洋流—3—水温(℃)距平第22、23题图22.图中所示洋流为( )A.自南向北的寒流 B.自南向北的暖流C.自北向南的寒流 D.自北向南的暖流23.该年甲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对图中区域自然环境影响是( )A.信风势力增强 B.信风势力减弱 C.降水增多 D.渔场增产从立春(2月4日左右)开始,以5天为一候,通过计算80°E-120°E东亚大陆与120°E-150°E西太平洋地区的500hPa等压面温度的平均值的差,得出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可以判断区域纬向热力差异季节转换的准确时间。下图为20°N-35°N范围内海陆热力差异的时间演变图,图中纬向偏差是指与同纬度平均温度比较,正值为热源。完成下面小题。3-2.5 大陆上空的纬向偏差2- 海洋上空的纬向偏差——纬向海陆热力差异1.51温度/K0.50--0.5- b /6 12 1824-30 36 4248,.5460 68 72-1-1.5-2时间/候第24、25题图24.图中数据表明( )A.第18-54候陆地上空为热源 B.第18-54候海洋上空为热源C.第18-54候纬向海陆热力差异最小 D.大陆与海洋上空的纬向偏差正相关25.纬向海陆热力差异与我国亚热带地区季节转换的关系是( )A.春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由正转负 B.夏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持续变大C.冬季转夏季的持续过程短暂且稳定 D.春季比秋季的持续过程漫长且波动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6页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舟山群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主岛为舟山岛,面积仅有502平方公里,境内多低山、丘陵,岛上缺乏大型河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舟山岛在低山丘陵区合适的地理位置修建了众多中小型水库。图一为舟山岛部分水库分布图。表一为舟山部分气候资料。材料二:舟山群岛捕渔业发达,但一些小岛缺少自然避风港。近年来,一批人工建造的避风港纷纷建成。图二为舟山某小岛的一处避风港简图,当地渔民发现,建港后该港区内需要定期清除淤泥。舟山部分气候情况(据1971-2000年资料)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温度(℃) 5.8 62 9.3 148 18.9 22.9 26.9 28.1 238 19.3 141 8.5平均降水量(毫米) 67.6 739 127.5 114.6 1393 186.1 1213 197.2 186.8 100.7 74.2 53.3平均风速(米/秒) 32 32 3 29 27 2.5 3 3.4 29 28 3 326题表一4N海洋岛屿海洋声施 避风港~100— 等高线/m水库26题图1 26题图2(1)根据舟山气候资料,判断舟山的气候类型。分别说出舟山平均风速最小和最大的月份,并分析其原因。(5分)(2)从自然环境角度说出舟山岛修建众多中小型水库的理由。(4分)(3)建港后该港区内泥沙容易淤积的原因。(6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 150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作为一个巨大的屏障,使得其南北两侧的气候呈现较大差异。汉中气候暖湿,是汉水谷地的重要城镇。图一为秦岭及周边区域简图。材料二:渭河流域南岸支流源于秦岭土石山区,以砂质粗颗粒为主,北岸支流多源于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据史料记载,渭河河道历史上北移明显。材料三:秦岭中部的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太白山南北坡拥有目前世界上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图二为太白山南北坡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7页太白山北坡3767.2m 太白山南坡3767.2m灌丛草句带 灌丛草句带 灌丛草句带106°E 108°E -3450m 3500灌丛草句带-3450m-黄土高 原 秦岭红杉林亚带 秦岭红杉林重带—3100—针叶林带 针叶林带泾 巴山冷杉林亚带2900 巴山冷杉林亚带渭 -2800m--2000m河 河 20-糙皮桦林亚带河 西安 2600糙皮件林亚带渭 O 桦木林带 红桦林亚带众秦 2400 桦木林带34°N 43767米 -2300m- -200 红桦林亚带念 岭proo蒙古标林亚带 2000嘉 -18s0汉曳 汉 图例 锐齿懈柝亚带陵 米 仓 山 河流 落叶锐齿橱栎亚带太 水 闻叶林带 350落叶巴 闻叶林带余分余山脉 -1250 栓皮怀林亚带今山32°N 江 ◎0城市 栓皮桥林亚带 800m_50 100千米 含常绿成分的落叶网叶林27题图1 27题图2(1)说出秦岭对汉中气候的积极影响。(4分)(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渭河河道北移的原因。(4分)(3)分析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原因。(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极地区,这与北极海冰减少对气温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关。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 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图一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材料二: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积水严重(积水环境下,水中氧气含量少),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2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 2b)。调查发现该类型湿地水中的营养元素较泥炭型湿地明显减少。积雪季节性冻土层育空河4林多年冻土活动层 a湿(水)生植物泥炭层多年冻土层 ■泥炭藓层b→水循环环节-冻土层分界线 ←→河流与地下水交换28题图1 28题图2(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北极海冰减少导致当地气温上升的原因。(3分)(2)从河流补给的角度,简析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6分)(3)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6分)(4)与典型泥炭湿地相比,雨养型泥炭湿地水中营养元素明显减少的原因。(6分)舟山高二上地理期末 第8页舟山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A A B A C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A D B B C B C D21 22 23 24 25B A C A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5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6月最小(1分),南北温差小(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小。(1分)8月最大(1分),受台风影响显著。(1分)(2)降水变率大(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旱(涝)灾害(夏季受伏旱影响严重);缺乏大型河流(缺乏储水空间);资源性缺水严重;多小型谷地(盆地)地形。 (任选4点)(3)港区相对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不畅;受潮汐(潮流)影响小;受外围堤坝的阻挡,港区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强(搬运、侵蚀作用弱)。(每点2分)27.(14分)(1)冬季,削弱南下的冬季风,使冬季相对温暖;夏季,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每点2分)(2)南岸支流堆积泥沙颗粒粗大(以砂质粗颗粒为主),抗侵蚀能力强;北岸支流堆积的颗粒质地疏松(细),抗侵蚀能力弱。(每点2分)(3)山体相对高度较大;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丰富(落叶木本植物丰富);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每点2分)28.(21分)(1)由于海冰减少,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增温;海洋辐射增强,使气温增加。 (每点1分)(2)育空河流域积雪融化增加;全球变暖,加剧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补给量);气温升高,蒸发增加(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 (任选3点)(3)气候寒冷,湿(水)生植物生长周期长(生长慢),有机质积累多;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弱,生物残体分解缓慢;冻土发育,下渗和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泥炭的积累;蒸发较弱,洼地积水,厌氧环境分解不彻底。 (任选3点)(4)生物量减小,且以贫营养的藓类为主,生物残骸分解提供的营养物质少;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动,缺少周边营养物质的汇集,且营养物质向外流失;积水减少,营养物质分解加快;下部泥炭层较厚,营养物质易向下淋失。(任选3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