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三单元总结提升1.“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与下列哪一思想最吻合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2.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②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③要在实践中探求真知④实践最重要,要放弃对书本知识的学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D3.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的内涵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对应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序号 诗句 中华传统美德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强不息② 雪中送炭三九暖,视若无睹腊月寒 敬业乐群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艰苦奋斗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爱国情怀4.创新考法·概括主题 道法老师在PPT上展示了以下名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可能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B.中华民族精神C.中华传统美德D.中华人文精神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司马迁《史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5.《经典咏流传》节目“和诗以歌”,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春晓》《长歌行》《游子吟》《将进酒》《送别》……在歌声中我们能 ( )①体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②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的文化④知晓外来文化的浅薄,中华文化的深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6.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不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A.沽名钓誉,明哲保身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D.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A7.跨学科·美术 “苍筤”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窃蓝”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点蓝,“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中国古色( )①精致且精妙,富有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②诗意而曼妙,彰显了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③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④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8.漫画向人们发出的倡导 ( )①弘扬了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②是对狭隘自私的纵容 ③彰显了中华人文精神 ④体现了某些人的傲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注:接近一个人时,不要去想他可以如何帮助你,要想你可以如何服务与帮助他9.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讲究“茶和天下”“清静和雅”,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①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②中国茶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文精神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延续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D10.2024年1月,河南某校组织七年级的同学们观看了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展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作为校园小记者,请你为这条校园新闻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 )A.行己有耻,不断创新B.崇德向善,见贤思齐C.拒绝诱惑,快乐成长D.安于现状,平稳度过B11.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2023年6月21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50名(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上榜好人中,有用皮影技艺帮扶残疾人就业,致力于非遗传承的北京“影人姐姐”王丽娟;有13年5次救火,感召身边500余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的吉林“好的哥”汤万春;有坚守山村38年,照亮孩子出山路的重庆乡村教师陈申福……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他们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关爱社会、温暖他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时代的脊梁。▲在活动直播现场,“中国好人”代表以真挚的情感、朴素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25年放映电影4 500余场、在高山村寨点亮电影之光的农村公益放映员杨明金说:“对放映的这份痴情将陪伴我的终生。”一双黄胶鞋、一个安全头盔、一辆摩托车,这是重庆山火申奋勇逆行的“80后”青年张俊的标配。他说:“这里是我的家,我不救,哪个去救?”扎根野外一线13年的地质队员舒记德讲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与坚守……(1)创新考法·拟定题目 拟题:运用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2分)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等。(任答一点即可,2分)(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4分)①做敬业乐群的人的角度: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②做见义勇为的人的角度: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害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每个角度2分,共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共15张PPT)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思维导图释疑解惑1.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改正: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改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名言解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解读: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关联考点:弘扬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1.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1)国无德不兴,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是世代相传的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4)运用好中华传统美德,有助于我们明是非、 、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人无德不立价值标准精髓民族智慧辨善恶道德水平2.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内容 内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 为荣,以 为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要不断向有、有才能、有 的人学习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要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 、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的担当意识 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遵守道德违背道德美德贡献祖国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管子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此四维乃:礼、义、廉、耻。四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中的 ( )A.核心思想理念B.中华人文精神C.中华传统美德D.基本价值标准C2.核心素养·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孝悌忠信”的荣辱观念。以下理解不当的是 ( )A.孝:对父母要恭敬扶助,尽心孝敬B.悌:对兄长要尊敬爱戴,平等礼让C.忠:对朋友要忠诚友善,言听计从D.信:对事情要守诺负责,诚实不欺C3.跨学科·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他们承载着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下面故事与美德相符的是( )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C序号 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① 程门立雪 尊师重道② 孔融让梨 求贤若渴③ 三顾茅庐 谦让他人④ 车胤囊萤 勤奋学习4.“时代楷模”万步炎秉持科技报国理念,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时代楷模”万步炎诠释了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B.推己及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A5.创新考法·概括主题(湖北中考)以下是各班根据学校要求设计的黑板报标题。由此推断该校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B.不断与时俱进,共筑生命家园C.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品质D.关注民生问题,共享发展成果A6.创新考法·学习心得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85岁的李德仁院士凭借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此殊荣。向上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大地上,感动我们的榜样人物不断涌现。请阅读李德仁院士的事迹,向榜样致敬。人物图像人物事迹 李德仁院士常用“不停歇地思索,不停歇地创新,不停歇地奋斗”来形容自己走过的历程。而这种坚定的学术追求和创新精神,早在他年少时期就开始扎根发芽。在我国测绘遥感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如“拓荒牛”般攻克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将中国卫星的分辨率赶上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李德仁勇攀科学高峰,在多项技术上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在苍穹之上擦亮了“东方慧眼”。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声音:“科学是要为国家服务的。”致敬榜样 学习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榜样,奋发向前。请结合李德仁院士的事迹,写出你的学习心得。撰写要求:①内容简洁,感情丰富;②紧扣人物事迹,落实行动,表述规范,逻辑清晰。③字数不少于80字。(6分)李德仁院士具有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心系祖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6分,言之有理即可)(共17张PPT)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主题 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②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 ⑤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健全人格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1课时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思维导图名言解读1.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解读:出自《庄子·齐物论》,启示我们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将人与自然视作生命共同体。关联考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解读:出自《淮南子》,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关联考点: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有什么价值和意义?(1)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3)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理解、继承重要密码思维方式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主要有哪些内容?思想理念 内容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 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脚踏实地、 实事求是 ①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 ;②在 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①世间万物都是 、不断变化的;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 社会发展必须 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 的生活尊重、顺应关注现实实践生生不息创造与创新惠及安定富足1.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中的 ( )A.深邃博大的思想理念B.永恒不变的中华人文精神C.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D.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A2.教材探究与分享改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二十四节气体现了 (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C.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3.创新考法·漫画解读 下边漫画警示我们 ( )A.要学会用他人的经验对待事情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树立创新意识D.要在实践中探求真知B4.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许多人会通过不同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从“小模式家庭追思”到“鲜花换纸钱”,各地文明祭扫频出新招。这体现了我国的清明祭扫活动 ( )①不利于传统祭祀文化的长远发展②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应该予以取缔③既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与传统美德相承接④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了革故鼎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5.跨学科·语文 如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的部分内容。下列古语蕴含的道理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①天地之大,黎元为本②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④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B6.材料:刚刚过去的2024中秋小长假,山西推出的古建彩塑、楼阁神仙和上党造像三条文旅线路,被众多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爱好者所热捧;甘肃麦积山石窟下,游客们打卡这一“丝路瑰宝”,天水麻辣烫依然“后劲”十足;广州舞火龙、傣族拜月、北京灯会汉服妆造巡演……各地特色十足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团聚或出游都多了几分文化意境。从2 000多年前秦汉服饰,到今天的国潮风、文博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察时强调。(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意义。(6分)①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②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每点2分,共6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主要有哪些?(4分)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每点1分,共4分)(共15张PPT)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第2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思维导图判断改错……1.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就是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能够让父母老有所依。(×)改正: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也要给父母精神慰藉。2.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并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人。(×)改正: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他人。名言解读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解读:出自《孟子》,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同情和怜悯他人的心。关联考点:要弘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2.见义不为,无勇也。解读: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关联考点:要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中华传统美德践行者,应该怎么办) 内容 具体要求做自强 不息 的人 原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要求:面对困难与挑战,我们应当 、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做敬业 乐群 的人 原因:正是只有敬业乐群,才能 ,实现人生价值要求: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 ,团结协作自立自强成就事业爱岗敬业尽职精神动力尽责和睦相处做扶危 济困 的人 表现:正是有了这种美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充满爱心与温情的文明社会要求: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做见义 勇为 的人 表现:真正勇敢的人具有捍卫正义的勇毅精神,并能要求: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 ,运用自己的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做孝老 爱亲 的人 原因:①百善孝为先;②“孝”的本质是“ ”和“ ”要求:①我们应当 ,爱护亲人;②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援助之手付诸行动挺身而出智慧和力量爱敬孝敬老人全社会1.(贺州期末改编)“孝道分两种,一种是养心智,一种是养口体。”养心智是指自己有所成就,使父母为自己感到自豪;养口体是指养家糊口,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能够让父母老有所依。真正的孝道,是两者的结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 )①孝老爱亲,凡事都听取长辈的意见 ②分担家务,承担责任,建设和谐家庭 ③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知恩感恩,理解体谅④赡养父母,给予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就行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以下做法有助于跨越荆棘的是 ( )①自立自强,刚健有为 ②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开辟人生新天地 ③爱岗敬业,尽职尽责④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做尽善尽美的奋斗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3.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安徽桐城六尺巷时说,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让”出的传统美德是 ( )A.平等待人B.尊重他人C.乐于助人D.宽以待人D4.游客曲先生在橘子洲游玩时丢失手机,一时身无分文,急需购票返回山西。观光旅游车队驾驶员周娇掏出身上所有现金并兑换零钱凑给他。曲先生回到山西后,联系上周娇并归还了600元借款。我们可以从故事中体会到 ( )①诚实守信,为人之本 ②扶危济困,美德闪光③行己有耻,闻过则改 ④平等待人,文明有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5.跨学科·语文 “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下列名言与这句话的意思相一致的是 ( )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②助人者,人恒助之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A6.2024年7月30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上榜好人中,有捐出百万元资助困难学子的教授伉俪李安昌、曹璎珞;有防汛巡查中为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乡镇干部朱如新;有19年照顾植物人工友及其家人的车间钳工赵全喜;有与歹徒搏斗献出生命的27岁基层民警武霖;有照顾瘫痪亲人40余载的普通村妇何明兰……他们来自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英雄的可贵精神品质。在活动直播现场,“中国好人”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并与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青年互动交流。网友纷纷留言:“从我做起,致敬身边榜样,传承好人力量!”(1)从材料中的中国好人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4分)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4分)(2)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如何“从我做起,致敬身边榜样,传承好人力量”?(4分)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②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④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等。(每点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共17张PPT)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2课时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思维导图释疑解惑(教材P62生活观察)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1)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2)①示例:《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诗画中国》《传承的力量》《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见字如面》等。②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今天,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名言解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解读: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关联考点: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1)弘扬促进 的思想文化。①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②我们应当正确运用 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社会和谐求同存异、和而不同(2)弘扬 的思想文化。①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 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②我们应当向 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向上向善更高更远榜样1.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面古文经典体现了社会和谐思想的是 (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四海之内皆兄弟 ③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B2.创新考法·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活动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这说明开展研学活动有利于 ( )①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②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历练中不断成长、成熟③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④让学生个人梦想在新时代研学旅行中完美绽放,收获别样的风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D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使存善心、做好事成为行动自觉,我们要 ( )①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②积极进取,爱人利人③久久为功,追求完美 ④择善而行,追求至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4.面对漫画中的邻里冲突,我们应该 ( )①宽容地对待别人无心之过,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②彼此尊重、包容、友善③学会换位思考,邻里和睦相处④时时宽容他人的过错,形成和睦的氛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5.“85后”的小美放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和工作,回到了父亲曾工作过的林场,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林业工人。小美说:“我愿意像父亲一样。做塞罕坝上一颗绿色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用青春和热血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小美的事迹 ( )①体现了好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②体现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③体现了家风是一种有形的力量④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6.新时代,雷锋精神是持续激发崇德向善的磅礴伟力。学习雷锋,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下列属于践行“雷锋精神”的有 ( )①摘下公园里的鲜花装饰班级②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团员在行动③放假期间,在家里打扫卫生④周末去敬老院给老年人讲故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7.为庆祝祖国七十五华诞,某校开展了“追忆革命岁月,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活动,同学们以团队报名参与,共同绘制手抄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①继承革命文化,厚植家国情怀②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③汲取榜样力量,培养奉献精神④提高审美情趣,弘扬孝亲美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8.育才中学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1)上面同学们的发言分别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内容?(4分)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每点1分,共4分)(2)请你举例说明上述的中华人文精神包含的历史故事、古文经典、历史人物等。(4分)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如百家争鸣、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等;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如孔子的《论语》及儒家思想、《三字经》、诸葛亮的《诫子书》等;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等。(各举一例即可得1分,共4分)(3)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作用。今天,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人文精神?(6分)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③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每点2分,共6分)(共18张PPT)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2课时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思维导图名言解读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解读:出自《尚书》,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关联考点: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即重民本。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解读: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关联考点:我们要弘扬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我们应该怎么办?核心思想理念 要求讲仁爱 ①要求我们“ ”“仁民”“ ”;②我们应当要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重民本 ①要求我们遵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我们应当站稳 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亲亲爱物关心他人爱民保民利民人民守诚信 ①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 ;②我们应当树立 ,做诚实守信的人崇正义 ①要求我们坚持做 的事,做符合 的事;②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我们应当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尚和合 ①要求我们追求 ,强调多样性统一;②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 ,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求大同 ①要求我们胸怀天下,将天下视作 的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②我们应当热爱 ,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言行一致诚信意识正确道义和谐多样性统一天下人祖国和人民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名言 ( )①体现了讲仁爱、“亲亲”的核心思想理念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③是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④属于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2.童叟无欺,出自《论语》:孔子莒国之东游与项橐赌约之处“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童叟无欺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是 ( )A.讲仁爱B.守诚信C.求大同D.尚和合B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据此回答3~4题。3.我们今天要传承“和”文化,是因为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②“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核心思想理念的重要内容③只有多样性的东西相互作用并努力达到平衡,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④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一切问题提供有益借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A4.尚和合,要求我们 ( )①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②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③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④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D5.创新考法·校训 以下校训直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 )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厚积薄发,开物成务B.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C.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D.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D6.跨学科·历史 《二十四史》总共3 213卷,约有4 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 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自成一个史书体系,堪称世界文化奇观。(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3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3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3分)(3)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我们应当怎么做?(6分)①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②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③树立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④在面对个人利益选择时,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⑤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⑥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共14张PPT)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1课时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思维导图释疑解惑(教材P58生活观察)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①以上同学的讨论分别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中华人文精神。②中华人文精神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③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遵循做人做事的道理,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审美情趣;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等。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华人文精神 内容和作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容: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 ,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 ,尊重不同意见;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作用: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共同点不同点盲从苟同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的教化思想 作用:①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 、,成就理想人格;②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 具有重要意义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 的美学追求 内容: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作用: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气质俭约自守、 中和泰和 的生活理念 内容:中华民族倡导 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作用: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 、消费主义、 ,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教育人感化人精神境界立象尽意审美简朴、简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传统美德B.核心思想C.人文精神D.教育理念C2.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在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时,周恩来总理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差异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应尽力追求会议的共同愿望。从近代以来我们就进行着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我们反对外来干涉,我们主张的是与各国和平相处,让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上述国与国交往的原则启示我们人际交往时应 ( )①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②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③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④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妥协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B3.跨学科·美术 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 )①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②说明国画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③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④符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4.创新考法·微点评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我们都丧失了珍宝,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于是,留下了“子罕弗受玉”的美传。下列对子罕的做法评价错误的是 ( )A.子罕不懂人情世故,不利于工作开展B.子罕的做法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生活理念C.子罕坚守了做人的品格D.子罕的做法有利于克服拜金主义,真正实现人的价值A5.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的菜地里锄草,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在管宁看来,金子跟石头、瓦片没有两样,挥动锄头继续干活。华歆则把金子拾了起来,然后才扔掉。又有一次,两人一起坐在同一张席子上看书,突然有贵人乘着华丽的车子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样看自己的书,像什么也没看到,而华歆则丢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将席子割断,跟华歆分开坐,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1)请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对管宁的行为进行评析。(6分)管宁因与华歆兴趣、爱好不同,而断交的做法不可取。理由:①与人交往,要学会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③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④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点评2分,理由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共6分)(2)管宁可以怎样帮助华歆?(2分)可以帮助华歆指出存在的问题,学习时不要三心二意,应专心致志。(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总结提升.pptx 第1课时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pptx 第2课时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pptx 第1课时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pptx 第2课时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pptx 第1课时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pptx 第2课时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