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地理试题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须知: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项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进行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月表岩石和土壤样品的任务。嫦娥六号运行至月球背面时,需要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球进行通讯,下图示意中继卫星工作原理。据此完成1、2题。中继星地球月球L2点第1、2题图1.嫦娥六号探测器属于天体的阶段是A.正在月球背面采样时 B.在地球大气层飞行时C.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 D.在发射场等待发射时2.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需要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球进行通讯的原因是A.日地距离过于遥远 B.月球正面太阳辐射强烈C.太阳活动干扰磁场 D.通讯信号无法穿过月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消息称,2024年10月3日20时18分太阳爆发强烈活动(如下图所示),此次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出现地磁暴现象。据此完成3、4题。3.引起地磁暴的太阳活动及其所在位置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光球层 B.耀斑、色球层C.耀斑、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第3、4题图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1页(共8页)4..,科研人员在云南曲靖富源地区发现距今约2.5亿年的 石图 化石,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甲古生代2.52新生代元古代 25 40(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第5、6题图1 第5、6题图25. 现的地质年代是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 期地球演化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束南海北陆分布格局 B.被子植物大发展无脊椎动物灭绝 D.形成铁矿重要时代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第7、8题图7. 貌的主要特点是土层深厚 B.角峰众多,峡湾幽深地表破碎 D.奇峰林立,地表崎岖8. 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的是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②河流众多,流水的溶蚀作用强岩分布范围广 ④雨水淋溶作用强,土质黏重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2页(共8页)下图为某游客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的照片。据此完成9、10题。第9、10题图9.下列有关新月形沙丘的示意图正确的是——沙丘边界----沙脊线→风向① ② ③ ④A.① B.② C.③ D.④10.图中盛行风向最可能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下图所示区域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洋流为离岸寒流。据此完成11、12题。红 23.5°海 阿拉伯半岛海峡索马里半岛洋流0° 沙漠-24℃-表面海水等温线第11、12题图11.此时,我国某货船正从红海经过曼德海峡驶入印度洋,其航行速度和船舶吃水深度变化情况分别是A.速度变快,吃水深度变深 B.速度变慢,吃水深度变深C.速度变快,吃水深度变浅 D.速度变慢,吃水深度变浅12.受图示洋流影响,索马里半岛附近①气温升高,沿岸冰雪融化 ②湿度增加,沿岸森林广布③气温降低,沿岸海雾弥漫 ④湿度减少,沿岸沙漠广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3页(共8页)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完成13、14题。高潮位石堤沪房沪房低潮位第13、14题图1 第13、14题图213.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A.海底地形平坦B.海水周期涨落 C.海水流动平缓 D.水产种类繁多14.该捕鱼方式的优点是A.鱼类资源丰富B.捕鱼成本低 C.石沪结构稳定 D.受海况影响小2024年10月,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式进入海域段施工。下图为金塘海底隧道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宁波方向 舟山方向海平面又金塘海域人海 粉砂山体 庙 隧 粉质黏土 山体安山岩凝灰岩第15、16题图15.金塘海底隧道利用了海洋资源中的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空间资源 D.旅游资源16.金塘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A.受天气影响大 B.海运繁忙影响施工C.受海浪影响大 D.海底地质条件复杂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在年均温20℃—30℃、年降水量300mm—800mm的地区,其树干粗大,外硬内软,叶子呈绿色的长圆形,在干季时落叶。据此完成17、18题。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4页(共8页)第17、18题图17.猴面包树生长地区主要植被的群落特征有A.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B.旱生草本植物为主,季相明显C.树叶为针状,群落结构单一 D.植被稀疏,地下部分强烈发育18.下列关于猴面包树的特征及其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干季落叶——防寒保暖 B.树皮坚实——防风固沙C.树干粗大——利于储水 D.叶子圆形——防虫防蛀2024年11月的某一天,杭州某高中教师下班路上拍摄到的月相照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9、20题。第19、20题图19.拍摄月相的农历日期及时间可能是A.农历初四16:37 B.农历廿七17:35C.农历廿二6:35 D.农历十二5:3720.从该日起再过一周,观测到的月相是③② ④南地平面A.① B.② C.③ D.④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5页(共8页)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某次地震时周边居民收到的预警信息。据此完成21、22题。地震横波将到达 13请注意避险! 秒震源深度10KM震中距你343.5KM震中 预警震级 预估烈度2.9山东平原县 6.4 轻微震感第21、22题图1.有关本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震源位于地壳 B.纵波比横波先到达C.震源位于上地幔 D.横波比纵波先到达2.下列预警信息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正确的是A.震中位于山东平原县—一遥感(RS)B.地震横波还有13秒到达——地理信息系统(GIS)C.预估烈度2.9,震感强烈——地理信息系统(GIS)D.预警震级6.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夏季,我国南方多地会出现强降雨天气,易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据此完成23题。3.当个人面对洪水时,积极的应对措施是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 B.用沙袋堵住门缝,防止洪水涌入屋内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D.随身携带哨子、手电筒等信号发射工具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白天太阳能加热熔盐储能,夜晚熔盐储存罐里的能量支持电站继续发电,电站24小时不间断供电。图1为甘肃某塔式光热发电站,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成24、25题。①大 气 上 界大气层 ② ③ ④地 面第24、25题图1 第24、25题图2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6页(共8页)24.塔式光热发电站所在区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有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25.塔式光热发电站可能会A.减少碳排放量 B.提高地表温度C.灼烧途径飞鸟 D.供电稳定性差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印度洋。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图1),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图2),平均深度2000米。98° 100°29横 图例怒 澜 AAA 山脉▲以 》 5596 山蜂及海拔/m舍与 河流--国界1 山 ---省界O 城市压地雪山27 ▲5596米江 O丽江(江第26题图1 第26题图2材料二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最西部的山脉,平均海拔3500米。受高黎贡山影响,保山站和腾冲站山谷风明显。图3为两气象站位置示意图。98° 99°湖高豹贡 沧保山站 江脂冲站 A海拔1652m) 25°(海拔1697)怒图例m龙 江 河流山地江 o气象站第26题图3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7页(共8页)(1)怒江属于水循环中的▲环节,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4分)(2)推测该区域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有_▲、▲等。(4分)(3)保山站和腾冲站为谷地气象观测站,受山谷风影响,风向昼夜变化明显。夜晚,山顶降温快,气温较低,与山谷上空同一高度相比气压较高,气流沿_▲(山坡流向山谷/山谷流向山坡)。由此推测保山、腾冲夜间风向分别为_▲风、▲风。(6分)(4)图2中河谷呈_▲(V形/U形),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描述其形成过程。(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3分)材料 穿堂风(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传统民居设计充分考虑穿堂风。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常见的两类传统民居类型。树林 太阳 树林 太阳窗户 大门水泥地 窗户 草地大门① ②第27题图(1)该地区房屋后的树林“夏遮阴、冬挡风”,推测该树林的植被类型是▲_。该植被所在地区对应的地带性土壤通常质地黏重、酸性强、肥力差,对此提出改良方法分别是▲、▲__、▲。(8分)(2)比较①、②两类传统民居类型,夏季“穿堂风”现象更显著的是▲,夏季“穿堂风”的好处有▲、▲。(3分)(3)若下垫面(与大气底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不变,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的形成时间是▲(白天/夜晚),并解释其形成过程。(6分)(4)除“穿堂风”外,在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现象。将以下现象与其地理原理相匹配。(6分)A.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 a.水循环B.深秋时节农民焚烧秸秆 b.海水的性质C.夏季太湖西北岸白天风力增强 c.洋流的影响D.江河入海而海水未增加 d.大气削弱作用E.山东荣成鲍鱼转场至福建“越冬” e.大气保温作用F.赤道附近科隆群岛存在企鹅 f.大气热力环流高一地理试题卷 第8页(共8页)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D B A C A D A A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D B B C D B C A B二.双向选择题21 22 23 24 25AB BC BD CD AC三.非选择题26.答案(22分)(1)地表径流 2分 海陆间循环 2分(2)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任取两点,每点2分)(3)山坡流向山谷 2分 偏西(西北)2分 偏东(东北)2分(4)V形 2分 流经横断山脉地区,地势落差大(2分);河流流速快(2分);流水下蚀严重,形成深而窄的“V”形谷(2分)27.答案(23分)(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分 掺砂 2分 施用熟石灰 2分 增施有机肥 2分(2)① 1分 降温消暑、通风换气、节能省电、提升人体舒适度(任取两点,每点1分)(3)夜晚 2分 水泥地面降温快,近地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1分),树林降温慢,近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1分),房前房后形成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1分),风由高压处(水泥地面)吹向低压处(树林)(1分),从而形成热力环流。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第1页 共 2页(4)连对一组得1分,共6分A.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 a.水循环B.深秋时节农民焚烧秸秆 b.海水的性质C.夏季太湖西北岸白天风力增强 c.洋流的影响D.江河入海而海水未增加 d.大气削弱作用E.山东荣成鲍鱼转场至福建“越冬” e.大气保温作用F.赤道附近科隆群岛存在企鹅 f.大气热力环流高一地理试题答案 第2页 共 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