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5届高三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政治试卷
思想政治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理论也是实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阅读材料,完成1~4题。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由此可见,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①既符合中国国情也顺应了当今时代潮流的要求 ②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③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追求 ④代表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 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启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①无论有多难,都只能靠自己,必须走自己的路 ②没有别国经验可借鉴,必须反对别国指手画脚
③必须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关键是要坚持马列基本原理,不能忘了老祖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
①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性,更有自己的中国特色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须继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③我国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④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而成的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①中华民族必将创造出优越于其他民族的文明新样态 ②中华各族必将共享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成果与荣光
③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抓住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 ④每个中国人的人生都将因做出更大贡献而更加出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本届航展)在珠海举办。阅读材料,完成5~7题。
5. 本届航展,中国电科(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聚焦“拥抱体系制胜时代”主题,打造了新域新质、数字经济、电子基础等多个展区,通过各分域典型场景化具象化展示中国版网信体系,系统展出400余项前沿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彰显军工电子全产业链优势和能力。中国电科
①作为一家中央直管国有企业,控制着我国国防军工产业发展方向
②拥抱体系制胜时代,发展军工电子,为守护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③所展示的中国版网信体系,是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成果
④所彰显的全产业链优势和能力,启示企业要走全产业链发展道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航空航天,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领域。在今天的中国,逐梦长空已非“国家队”专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现身航空航天领域。本届航展参展企业中有60余家来自江苏的民营企业,它们以民营企业的情怀和智慧,探寻民企攻坚科学技术的“来路”与“去处”,和大院大所“同台竞技”,共同逐浪新质生产力。越来越多民企现身航空航天领域
①说明了民营企业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②表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里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合作大于竞争
③标志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进入国企民企共同主导的时代
④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具有必然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唐代诗人李白诗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是汉语成语“九天揽月”的出处。本届航展,中航工业展出的重型无人机以“九天”命名,寓意为“上可九天揽月”,象征着这款无人机的高远志向和非凡实力。此外,本届航展还展出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其命名都“很中国”:威龙、鲲鹏、祥云、天宫、嫦娥、羲和、夸父、悟空、白帝、寒光……网友称,这些藏在航展里的中国人宇宙级浪漫,也太有诗意了。上述现象
①实现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②展示了中国和中国人独有的底气和自信的力量
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成效 ④说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面向未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全国经济工作。阅读材料,完成8~11题。
8. 2024年前11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即与上年同期相比)涨跌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同比涨幅(%) -0.8 0.7 0.1 0.3 0.3 0.2 0.5 0.6 0.4 0.3 0.2
2024年1月至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平均上涨0.3%。
注:①202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同比上涨0.2%:
②2023年、2024年,我国政府的居民消费价格调控目标均为同比增长3%左右。
对上述信息所反映经济现象的成因分析合理的是
A.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略微上涨,利于保持人民生活稳定
B.上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小,拖累了本年度的同比涨幅
C.受国内外经济运行态势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D.我国应减少对消费品的进口,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供求平衡
9.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我国的经济政策取向
①一经党中央明确,就对国家经济决策具有指导效力 ②由党中央提出,是为了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③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意愿,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国家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和适时降准降息,而不是有的人所期待的直接给大家发钱。这可以通过经济循环,给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带来实惠,并有效激活国民经济,这种作用的大致路径是:
①刺激国内需求扩大 ②改善居民收入预期 ③促进消费持续扩大
④拉动经济较快增长 ⑤促进生产持续扩大
A. ①→④→②→③→⑤ B. ②→①→④→⑤→③ C. ③→⑤→④→②→① D. ④→②→①→⑤→③
11.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到2010年四季度,之后货币政策的基调转变为“稳健”,直到目前。此次,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的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意味着时隔14年之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重回我国央行的政策工具箱。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货币政策的基调要坚持稳中有变、以变为主
③货币政策与经济形势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④货币政策的基调因时而变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一位视障脱口秀演员在某喜剧节目中“吐槽”某些城市的不锈钢盲道雨后极其湿滑,会让视障人士“瞎滑”。S市相关部门知悉此事后,迅速组织人员对本市盲道进行实地调查评估,最终决定拆除有安全隐患的不锈钢材质盲道,重新安装更安全可靠的水泥材质盲道。此事告诉我们
①群众监督政府工作有无效果取决于监督方式 ②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离不开畅通的舆论监督
③政府工作脱离实际往往是由形式主义导致的 ④政府工作得当与否要坚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4 年,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于当地时间11月 16日下午进行了会晤。阅读材料,完成13~14题。
13.三年来,从巴厘岛到旧金山,再到利马,中美两国领导人先后三次会晤,为两国避免冲突,确保共存前提下的竞争与碰撞划定了界线。过去四年间,两国恢复并建立了20多个沟通机制,覆盖外交、安全、财政、经贸、金融、执法、禁毒等多领域。综合上述事实,正确的结论是
A.在国际社会中,中美两国都发挥着影响和塑造国际秩序的作用
B.中美两国关系错综复杂,但在总体上仍保持着斗而不破的状态
C.由于政体不同,中美两国领导人在管控双边关系中的作用迥异
D.美国保持继续强大,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14.在特朗普胜选,美国拜登政府任期剩余两个月的情况下,中美元首利马浍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次会晤中,中国再次明确处理中美关系的四条红线,依次是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美元首利马会晤,是管控两国关系和维护世界稳定的需要
②中美元首利马会晤,有利于美国新旧两届政府顺利交接权力
③中国明确的四条中美关系红线,均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
④受多极化趋势制约,特朗普政府履职后不会去触碰四条红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4年11月12 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组织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阅读材料,完成15~16题。
15.柏拉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洞穴隐喻”:洞穴中的囚徒们只能看见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阴影,因而将洞壁上的阴影当作现实本身。在信息化的今天,随着算法的日益崛起和被滥用,它可以通过向人们持续推送同质化信息而把人们变成“洞穴中的囚徒”,使他们的认知被囚禁在算法推送的信息里,脱离真实的世界和社会而又不自知,这便是“信息茧房”。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洞穴隐喻”警示人们“眼见为实”不具真理性 ②主体认识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信息茧房”的主因
③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才能打破“信息茧房” ④算法与“信息茧房”之间的联系是人为主观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信息茧房”可以扭曲人的认知和价值观。此次“消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确定了六大主要任务,而位列六大任务之首的,便是深入整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深入整治平台“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
①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 ②事关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团结稳定
③要求平台经济的参与者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④必须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依法治理体系的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52分。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2023年西部和全国经济发展数据对比(单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部地区5年来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二 2019-2023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基建类别 建设成果
传统基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利、能源等) 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现已覆盖超120个国家和地区;西部开行的中欧班列累计3.5万列,占全国总数的50.5%;中老铁路的开通,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黄金线路”;重庆果因港已成为世界贸易“中转站”,连接起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加快推进……
新型基建(5G、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 截至2023年底,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重点数据中心已达23个;宁夏西部云基地已建成8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陕西启动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成立科技创新投资联盟;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已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重庆已建成144个智能工厂和958个数字化车间;云南的能源、有色产业等传统产业正提速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有关知识,分析加强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
材料三 西部开发,党中央一路领航。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2019年,党中央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2024年,党中央提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5年来,西部各地积极探索自贸区实践模式: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出铁路舱单归并新模式;重庆自贸试验区首创“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给予企业提货便利;广西自贸试验区开展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
2023年,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1.9亿元,协作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3045人、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一大批帮扶项目落地见效。
伴随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朋友圈”不断扩大: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级展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助力西部开放发展。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12分)
(4)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说明我们党关于西部开发的政策不断演进的原因。(7分)
(5)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发展基础差别很大,由此导致的经济发展差距始终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该论断的理解。(11分)
(6)西部是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家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各族和中华各族共同的事业。结合《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6分)
2025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1~4 ABDC 5~8 CBCC 9~12 BADD 13~16 BAAD
17.(52分)
(1)(4分)
西部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2分)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作用尤为突出;(1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1分)
(2)(12分)
①带动投资和生产,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3分)
②完善物流网络体系,促进西部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西部自身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分)
③完善科技研发应用条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4分)
(3)(12分)
①党中央加强领导,保证了西部开发的正确方向:(3分)
②西部各地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自贸区实践模式,提高和保证了西部开发的实效;(3分)
③东部八省市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大力协作和帮扶,为西部开发注入了重要动力、提供了重要保证;(3分)
④共建“一带一路”为西部发展搭建了众多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了西部以开放促开发。(3分)
(4)(7分)
西部开发会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要求,推动我们党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我们党对西部开发的规律性认识会不断深化。(4分)西部大开发政策只有不断演进,才能与开发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保持其真理性,并推动西部开发不断前进。(3分)
(5)(11分)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协调是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而不是绝对的平衡。(3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具有普遍性,是不能消除(始终存在)的:(3分)但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努力改变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3分)促进地区间实现相对平衡发展,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分)
(6)(6分)
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基础:(3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增强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调动西部民族地区群众发展积极性,推动西部开发。(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