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某班制作了以“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展板,设计
了四个展区。下列四幅图适合放入
学有所教
老有所养
农有所补
病有所医
A.展区一:经济腾飞
B.展区二:科技进步
C.展区三:人民幸福
D展区四:生态良好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电路网建设成效日益显著: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这表明我国
A.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B.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解决
C:农村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行为能体现创新的是
①齐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解出了数学题
②玲玲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灯罩
③文文走进社区帮助居民打扫楼道卫生
④莉莉跟伙伴儿一起创作新的歌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徐州博物馆,游客通过语音操作AR眼镜,眼前即刻呈现出3D的金缕玉衣。这种沉
浸式的观赏体验,给游客带来了美妙的感受。这表明
①AR技术为文化体验提供新的形式
②互联网将替代传统的学习方式
③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④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嫦娥”探月、“神舟”飞天、“奋斗者”号万米深潜…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涌现。这说明
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B.我国建成了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C.科技创新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D.创新是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
6.随着社会发展,“网络问政”应运而生。互联网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
的重要平台,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属于民主生活中的
A.民主选举
B.民主监督
C.民主管理
D.民主决策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
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体现了
A.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B.救助人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C.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D.社会治理需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页(共4页)
8.民主是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特的重要理念。下列事件能够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是
①在爱心义卖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书本和衣物
②学校开展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活动,师生们积极参与并投票
③某地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④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
A.①②
B.①③
C,24④
D.③4
9.《节约用水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该条
例的实施
①是应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
②为新时代节水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③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根据下列同学发言的内容可以推断本次班会的主题是
小丽:礼让行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已成为大部分机动车司机的自觉行为。
小伟:同学们假期里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洗头发、剪指甲,给他们带来温暖。
A.凝聚法治共识
B.共享发展成果
C.促进民族团结
D.美德万年长
11.下列名言警句能够体现出个人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是
A.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12.据统计,2022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8亿,占比达到了19.8%:截至2023年
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表明了我国
A.总人口增速趋缓
B.男女性别比失衡
C.老龄化不断加刷
D.大量的人口流动
13.20世纪70一80年代,余村陆续开刊矿、建水泥厂,产生了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21世纪初,余村将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不仅保留了绿水青山,也带动了当
地的经济发展。余村的转型发展体现了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③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④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为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非法捕猎
B.滥伐山林树木,开办木材加工厂
C.节约生产成本,直接排放污水
D,提倡饮食卫生,推广一次性餐具
15.新疆塔城市的哈尔墩社区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等14个民族。社区里的各族群众相聚
一起品美食、赏歌舞、诉心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表明
A.民族地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各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没有任何差异
D.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第2页(共4页)答案及简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农有所补、病有所医” 体现的是人民在教育、养老、农业补贴、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这些都属于人民幸福的范畴,所以应放入展区三:人民幸福。A 选项经济腾飞通常会涉及 GDP 增长、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展示;B 选项科技进步会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等;D 选项生态良好主要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成果。
  2.D。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表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材料未体现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尚未解决;材料主要强调生活条件改善,不能直接得出农村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结论。
  3.C。玲玲用废旧羽毛球制作创意灯罩和莉莉跟伙伴儿一起创作新的歌曲,这两种行为都有新的创意和创造,体现了创新。齐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解题,没有体现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属于创新;文文打扫楼道卫生是公益劳动,与创新无关。
  4.B。徐州博物馆通过 AR 眼镜为游客提供 3D 观赏体验,表明 AR 技术为文化体验提供新形式,也体现了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互联网并没有替代传统学习方式;材料未涉及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活力注入问题。
  5.A。“嫦娥” 探月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我国还未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我国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材料只体现我国创新成果,不能说明创新是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
  6.B。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属于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是选举代表等;民主管理主要涉及基层群众自治等;民主决策是参与决策过程,网络问政主要是监督政府行为。
  7.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这一规定鼓励人们实施紧急救助行为,体现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保障救助人的权益,弘扬乐于助人的道德风尚。救助人的行为仍受法律约束;道德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但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道德的促进;法律主要起规范作用,教化作用主要是道德的功能。
  8.D。某地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审议议案报告,这两个事件体现了人民参与民主立法和民主决策等全过程人民民主。爱心义卖活动和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活动不属于政治民主范畴。
  9.C。《节约用水条例》的施行为节水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有利于提高公民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它不是应对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只是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10.D。小丽说的礼让行人和小伟说的到敬老院服务老人,都体现了传统美德,所以本次班会主题是美德万年长。A 选项凝聚法治共识主要涉及法律方面;B 选项共享发展成果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C 选项促进民族团结与材料内容不符。
  11.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体现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A 选项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强调诚信;C 选项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现人际交往原则;D 选项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主要指邻里关系等。
  12.C。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表明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材料未体现总人口增速、男女性别比和人口流动问题。
  13.A。余村的转型发展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材料强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并非经济更重要。
  14.A。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非法捕猎,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滥伐山林树木、直接排放污水、推广一次性餐具都破坏了生态环境,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15.D。新疆哈尔墩社区各族群众和睦相处,表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材料未体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16.B。中国梦承载人民期盼,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发展过程说明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中国梦尚未完全实现;它主要关乎中国发展,不能揭示整个世界走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是中国梦。
  17.C。航天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坚守岗位承担航天事业重任,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材料未体现对文化有底气、对世界认可和对个人荣誉期待。
  二、非选择题
  18.
  收获:
  文化传承方面,深入了解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及其演变,认识到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意识到传承文化的责任。
  团队协作方面,与同学们共同制作手册,学会了分工合作、交流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收集资料、整理内容等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积累了实践经验。
  19.
(1)结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引领中国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理解:
  法治为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如国家制定《能源法》保障能源安全与公众权益,体现了通过立法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与安全。
  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确保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惩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使人民在法治的框架下安居乐业。
  法治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使社会各方面的运行有章可循,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实现。
(3)榜样人物及品质(示例):
  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他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不懈努力,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坚持探索,不断创新水稻种植技术,将个人理想与国家、世界的需求紧密结合,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20.
(1)实现方式:
  国家政策支持,科技部将西瓜科研项目列入重点,农业部组建产业技术体系,为西瓜种植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
  科研人员的努力,他们精心研发优良品种,攻克重点项目,为西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农民积极参与,广大农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田间辛勤耕耘,有效推广了科研成果,使西瓜种植在全国广泛开展,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实现了吃瓜自由。
(2)意义:
  民主决策方面,充分听取村民建议并召开村民议事会进行商讨和投票,体现了民主决策,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使决策更科学合理,符合村民利益和村庄实际情况。
  经济发展方面,通过种植西瓜,利用村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村民参与方面,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管理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
(3)建议:
  加强职业培训:学校或农业部门开设西瓜种植和研究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邀请专家授课,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技术难度担忧。
  宣传引导:通过宣传西瓜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以及优秀从业者的成功案例,提升社会对西瓜种植研究行业的认可度,改变同学们对其社会地位的看法,让同学们认识到该行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