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巴厘”是广东有名的菠萝品种。若想要保持“巴厘”的优良性状,不宜采用的种植方法是( )A.扦插 B.组织培养 C.嫁接 D.播种2.要想让同一棵树上结出黄桃、蟠桃、油桃几个品种的桃子,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嫁接 B.压条 C.扦插 D.组织培养3.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且花很小,难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山柳菊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性生殖短期内可培育大量植物15.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母体D.无性生殖易变异,后代的生命力强4.下图是蚊子发育过程示意图,这样的发育类型属于( )A.完全变态 B.不完全变态 C.变异 D.无性繁殖5.蚧壳虫是凤梨等多种植物的主要害虫。如图为蚧壳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蚧壳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该蚧壳虫可以进行有性生殖C.由图可知,该蚧壳虫生殖方式为卵生D.蚧壳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6.“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特种红色名录。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义乌小鲵的皮肤干燥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C.其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 D.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7.在家鸽的卵中,真正的卵细胞所包括的结构是( )A.胚盘、细胞核 B.胚盘、卵黄、卵黄膜C.卵黄、卵白、内层卵壳膜 D.整个鸽卵8.下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下列叙述才正确的是 ( )A.②和③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营养B.鸡卵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②C.孵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D.小鸡由①发育而来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鸟类在繁殖过程中的繁殖行为(A.孔雀开屏 B.大雁迁徙 C.麻雀筑巢 D.母鸡孵卵10.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B.小狗的黄色毛和小猫的白色毛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 D.小明的A 型血和小红的A型血11.如图是塘水毛茛,它水下生长的叶片和在空气中的叶片形态不同。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水下和水上叶片的基因不同B.叶片形态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这种差异只受到环境因素影响D.该现象说明基因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12.我国科学家成功地把人体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培养出能合成胰岛素的转基因大肠杆菌。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A.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9 人与细菌的基因相同 D.转基因产品都是有害的1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 DNA 分子C.一个 DNA 分子上有一个基因 D.基因是 DNA上的任意片段14. 《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指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关于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急救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溺水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碍呼吸B.查看溺水者情况,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C.做人工呼吸前,首先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D.抢救呼吸心跳停止人员,只需进行人工呼吸,无需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15.艾滋病是由 HIV 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下图为感染后,人体内HIV 浓度(实线)和T淋巴细胞数量(虚线)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曲线 ab段变化的原因是 HIV 大量繁殖B.曲线 bc段变化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结果C.曲线 ef段变化是 HIV 刺激皮肤和黏膜导致D. g点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主题一】2023年4月雌胜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同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全球唯一通体白色的大熊猫正脸照,后经研究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请完成16~20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丫丫”肝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B.“丫丫”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对C.“丫丫”成熟红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D.“丫丫”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0条+X17.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只与基因有关B.通体白色大熊猫的出现在遗传学上属于不遗传的变异C.以性染色体为依据,雄性大熊猫只有,一种精子D.大熊猫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18.如图为大熊猫白化病的遗传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体色的正常与“白化”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基因控制“白化”这一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了子代C.控制“白化”的基因为隐性基因D.图中三只正常大熊猫的基因组成均为 Aa19.建立大熊猫谱系记录体系并计算不同大熊猫的亲缘系数以防止近亲繁殖,其科学依据是( )A.近亲繁殖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B.近亲繁殖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C.所有的遗传病都和近亲繁殖有关D.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20.大熊猫属于熊科的动物,但和其他的熊相比,大熊猫的手掌多长出一个伪拇指,这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 )A.长期抓取竹子导致变异 B.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变化的结果 D.随机变异的结果【主题二】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和“生物进化树分支图”,其中数字代表了进化树上的某类生物。请完成21~26题。21.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生命起源的哪一个过程( )A. A B. B C. C D. D22.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A. 甲烷 B.氢气 C.氧气 D.水蒸气23.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森林24. “生物进化树的分支图”中,如果该分支代表植物的进化历程,那么代表原始藻类植物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5.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的化石所在地层是最新近形成的B.④的化石所在地层是最古老的C.通常②的化石所在地层比③的化石所在地层古老D、通常③的化石所在地层比①的化石所在地层古老26.根据“生物进化树”我们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规律,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规律的是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水生到陆生 C.从低等到高等一 D.从陆地到空中【主题三】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水痘属于传染性疾病,其传染途径主要是以空气飞沫或者是直接接触传染,发病季节主要以冬末、初春为主。请完成27~30题。27.感染水痘后,体内能产生抗体的是 ( )A.淋巴细胞 B.神经细胞 C.红细胞 D. 白细胞28.感染水痘后身体会出现下列免疫过程,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白细胞吞噬病菌C.接种水痘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D.溶菌酶杀死细菌29、水痘患者应遵循安全用药原则,对恢复健康至关重要。下列观点符合这一用药原则的是( )A.服药剂量遵医嘱 B.中药无毒副作用C.生病就吃抗生素 D.药越贵疗效越好30.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健康存折”。以下生活方式不能作为“健康存款”的是( )A.按时作息,坚持锻炼 B.合理营养,平衡膳食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 D.沉迷网络,游戏人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东晋时期《肘后备急方》提到:可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进行隔离,防止更多人感染麻风,这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牛痘病毒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4)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突然爆发,国家即刻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进行疫情防控,如:①出行坚持佩戴口罩;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③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以增强自身体质和免疫力; ④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⑤建议健康人群注射新冠疫苗等。上述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数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有 (填数字)。(5)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疫苗接种后24小时内不能洗澡,这是因为注射针孔的部位(皮肤)有损伤,病菌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的第 道防线,造成感染。疫情期间,居家人员使用图甲试剂盒自行抗原检测该病毒,抗原试剂盒利用的原理主要是抗原与 能发生特异性结合。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 。 (填“阴性”或“阳性”或“无效”)(6)广东省从2022年起为初一年级14周岁以下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该疫苗 (填“能”或“不能”)预防由 HIV 病毒引起的艾滋病。32.阳光玫瑰葡萄果粒大,有玫瑰花的香气,是葡萄中的“珍品”。某科研机构为探究不同肥料配施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采取了不同的施肥方式,检测代表其品质的部分指标,相关数据统计如下表,请分析作答。组别 施肥方式 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穗重 (g) 芳樟醇含量(%) 色泽A 不施肥 468.3 0.88 着色不均匀B 有机肥+化肥 689.5 1.05 着色均匀C 有机肥+化肥+微生物肥 728.5 0.31 着色均匀(备注:芳樟醇含量越高,阳光玫瑰葡萄的玫瑰香味越浓。)(1)由上表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 ,A组的作用是 。各组田间管理措施均应当相同,目的是 。检测葡萄的各项指标时,为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需要重复测定,并对数据取 ..(2)比较表格数据发现,B组和C组阳光玫瑰葡萄的穗重均比A组 ,原因是有机肥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 氧体,增强了阳光玫瑰葡萄的 作用。(3)阳光玫瑰葡萄(接穗)是与贝达葡萄(砧木)嫁接而成,二者的 必须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功,果树嫁接成活后结出的果实将保留 (填“接穗”或“砧木”)的性状,果实的芳樟醇含量、色泽等性状除了受基因的控制,还受 的影响。33.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新技术。资料一:“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拟南芥和水稻这两种植物是此次太空授课的主角。它们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资料二:针对沙漠蝗虫席卷非洲之角和西南亚各国灾情,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利用卫星遥感及相关数据,对沙漠蝗虫灾情开展动态监测预警,为中国防控蝗灾入侵提供依据。资料三:2023年1月,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该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避免了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1)根据资料一,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中的培育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太空诱变获得的水稻种子经过选择,培育出高产、口感好及营养丰富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为 育种。这种变异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3)资料二中,沙漠蝗虫对粮食作物危害严重,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开展统防统治。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其发育过程的 时期。专家利用无人机设备喷洒生物药剂,以及引入天敌如鸡鸭、鸟类、蛙类等结合来消灭沙漠蝗虫的方法都属于 。(4)下图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其中A 点到C点选择喷洒药剂,CL点到E点则利用天敌防治。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哪种方法更优呢 。 (填“喷洒药剂”或“天敌防治”)(5)根据资料三,右图是克隆小奶牛的技术路线图,请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重组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类似于 (填细胞名称)。将重组细胞植入牛3的子宫里进行发育,几个月后,牛3分娩产下小奶牛,若牛1雄性,牛2为雌性,则小奶牛的性别为 。该过程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中。若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产下的小奶牛为雌性的概率是 %。34.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生活习性是昼出夜伏,喜欢在白天叮咬人。研究人员发现白纹伊蚊对某些杀虫剂具有抗药性。研究发现白纹伊蚊对杀虫剂1、2抗药性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纹伊蚊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2)未使用杀虫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白纹伊蚊个体的抗药性出现差异,由此可知生物的变异是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3)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白纹伊蚊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遗传给后代,药物在决定白纹伊蚊个体的生存或淘汰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从而使白纹伊蚊群体中抗药性个体的比例越来越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生物的进化又是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4)分析曲线可知,使用杀虫剂Ⅰ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Ⅱ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5)图中可以看出,开始使用杀虫剂1的1~3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1的效果越来越 (填“强”或“弱”)。(6)在灭蚊剂普遍使用的地区,人们发现杀虫剂灭蚊效果变差。如图①~④表示一段时间内蚊的数量变化,[ ]→喷洒灭蚊剂→[ ]一段时间后→[ ]→喷洒灭蚊剂→[ ],下列排序最合理的是 (单选)。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①③(7)对付白纹伊蚊,除使用杀虫剂外,还可以“以鸟治虫”、 “以菌治虫”、 “以虫治虫”等,你认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 (列出一条即可)。 (2分)生物答案一、选择题1. D。播种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利于保持“巴厘”菠萝的优良性状;扦插、组织培养、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 A。嫁接可以将不同品种的接穗嫁接到同一砧木上,使同一棵树上结出不同品种的桃子;压条、扦插、组织培养一般用于繁殖同一品种的植株。3. C。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母体,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A、B选项错误;无性生殖后代一般能保持母体性状,不易变异,D 选项错误。4. A。蚊子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变异是指亲子代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无性繁殖不涉及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蚊子的发育不属于无性繁殖。5. D。蚧壳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一般会有蜕皮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蚧壳虫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且生殖方式为卵生。6. C。“义乌小鲵”是两栖动物,皮肤裸露湿润,A选项错误;其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B选项错误;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C选项正确;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选项错误。7. B。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卵细胞,卵白、卵壳膜等主要起保护和提供营养物质及水分的作用,胚盘内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8. D。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①是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②是卵黄,③是卵白,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鸡卵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即②卵黄上的胚盘;孵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9. B。大雁迁徙是节律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麻雀筑巢是筑巢行为,母鸡孵卵是孵卵行为,都属于繁殖行为。10.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小狗和小猫不是同种生物,B选项错误;豌豆的黄粒与圆粒是不同性状,C选项错误;小明和小红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D选项错误。11. B。塘水毛水下生长的叶片和在空气中的叶片形态不同,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植株基因相同,但表现型受环境影响,A、C选项错误;基因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选项错误。12. B。我国科学家把人体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培养出能合成胰岛素的转基因大肠杆菌,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不都能遗传,A选项错误;人与细菌的基因不同,C选项错误;转基因产品不一定都是有害的,D选项错误。13. 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 DNA 分子; 一个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不是任意片段。14. D。溺水致死主要原因是水和泥沙进入口鼻等阻碍呼吸;发现溺水者应及时拨打 120 并查看情况;做人工呼吸前要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抢救呼吸心跳停止人员,应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15. C。曲线 ab 段 HIV 浓度上升是因为 HIV 大量繁殖;bc 段 T 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ef段变化是因为 HIV 攻击 T 淋巴细胞,导致T 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不是刺激皮肤和黏膜导致;g点时 T 淋巴细胞数量极低,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16. D。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 XX,“丫丫”是雌性,其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20 条+X;肝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42 条,即20 对 +XX;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1 条;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染色体。17. D。大熊猫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体白色大熊猫患上“白化病”,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雄性大熊猫性染色体为 XY,可产生含 X 和含 Y 两种精子;大熊猫发育起点是受精卵。18. D。体色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并可传递给子代;由遗传图可知控制“白化”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亲代正常大熊猫基因组成可能为 AA 或 Aa,子代正常大熊猫基因组成可能为 AA 或 Aa。19. A。近亲繁殖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所以要建立谱系记录体系防止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后代不一定得遗传病,B选项错误;不是所有遗传病都与近亲繁殖有关,C选项错误;遗传病有显性基因控制的,也有隐性基因控制的,D选项错误。20. B。大熊猫手掌多长出伪拇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与其抓取竹子的取食方式相适应;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长期抓取竹子导致的,A选项错误;环境变化是选择的因素,不是直接导致结果,C选项错误;不是随机变异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保留了适应环境的变异,D选项错误。21. B。利用氨基酸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的过程,即B 过程;A过程是形成有机小分子,C过程是形成原始生命,D过程是原始生命进化。22.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有甲烷、氢气、水蒸气等气体。23. C。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为生命诞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24. A。生物进化树中,①代表原始藻类植物,是植物进化的起点;②可能是苔藓植物等,③可能是蕨类植物,④可能是种子植物,植物进化历程是从原始藻类植物逐渐进化到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25. C。通常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化石越复杂、越高等。所以②的化石所在地层比③的化石所在地层古老;①的化石所在地层不是最新近形成的,A选项错误;④的化石所在地层不是最古老的,B选项错误;③的化石所在地层比①的化石所在地层新,D选项错误。26. D。生物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没有从陆地到空中这一规律。27. A。感染水痘后,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神经细胞主要起传递神经冲动等作用;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吞噬病菌等,但不是产生抗体的细胞。28. C。接种水痘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杀死细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29. A。服药剂量遵医嘱是安全用药的原则;中药也可能有毒副作用,B选项错误;生病不能随意吃抗生素,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C选项错误;药不是越贵疗效越好,要对症下药,D选项错误。30. D。沉迷网络、游戏人生不利于健康,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坚持锻炼、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远离烟酒、拒绝毒品都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非选择题31. (1)控制传染源。将麻风病患者送入深山隔离,防止其传播病原体,属于控制传染源。(2)特异性;抗原。接种人痘和牛痘的方法都能使人体产生针对天花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接种的牛痘病毒属于抗原,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3)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能引起传染病,统称为病原体。(4)①②;③⑤。出行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均衡饮食等增强体质和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做法;对患者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5)一;抗体;阳性。皮肤是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注射针孔部位损伤后病菌易突破;抗原试剂盒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乙图中检测区和质控区都出现红色条带,结果为阳性。(6)不能。HPV 疫苗预防宫颈癌,不能预防艾滋病,艾滋病是由 HIV 病毒引起的,两种病毒不同。32. (1)肥料配施;对照;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肥料配施情况,A组不施肥作为对照,其他组与 A 组对比,通过控制除肥料配施外的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保证单一变量。(2)重;高;呼吸。B组和 C 组穗重比 A 组重,原因是有机肥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有机物分解,为葡萄生长提供更多营养,增强了呼吸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3)形成层;接穗;环境。嫁接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才能成功;果树嫁接成活后结出的果实保留接穗的性状;果实的芳樟醇含量、色泽等性状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如施肥等措施会改变果实品质。33. (1)有。拟南芥和水稻在太空中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过程属于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2)诱变;可遗传。太空诱变使水稻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培育出新品种,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能遗传给后代。(3)成虫;生物防治。蝗虫成虫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引入天敌等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等关系控制害虫数量。(4)天敌防治。从曲线看,天敌防治后害虫种群密度下降更明显且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喷洒药剂后害虫种群密度容易反弹,所以天敌防治更优。(5)受精卵;雄性;细胞核;50。重组细胞在生殖过程类似于受精卵,能发育成新个体;克隆小奶牛的性别与提供细胞核的牛 1 相同,为雄性;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产生雌性个体的概率为 50%。34. (1)繁殖。白纹伊蚊繁殖能力强,能产生大量后代,增加了种群个体数量。(2)不定向的。未使用杀虫剂前白纹伊蚊个体抗药性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受人为控制。(3)选择;定向的。喷施杀虫剂时,药物对伊蚊起到了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使种群中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4)自然选择;有利。害虫对杀虫剂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环境改变后,经过自然选择,新的有利变异个体适应新环境。(5)弱。从曲线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使用杀虫剂 1 后害虫数量逐渐增加,说明其效果越来越弱。(6)B。开始喷洒灭蚊剂后,抗药性弱的蚊子大量死亡,数量减少,抗药性强的蚊子存活下来,一段时间后蚊子数量因繁殖而增加,再次喷洒灭蚊剂,又会使抗药性弱的蚊子死亡,数量减少,所以排序为②④③①。(7)减少环境污染(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鸟治虫”等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护了其他生物,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