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港南期末)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和义务。关于生物圈范围的描述,比较科学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全部的陆地、海洋和天空
B.生物圈包括陆地表面、海洋大部和天空的下部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上层和岩石圈下层
2.(2024七上·港南期末)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共生
3.(2024七上·港南期末)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而启发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科学的发展。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是英国科学家(  )
A.哈维 B.林奈 C.达尔文 D.拉马克
4.(2024七上·港南期末)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  )(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A. B.
C. D.
5.(2024七上·港南期末)细胞膜的功能有(  )
①保护细胞②支持细胞③合成有机物④贮存遗传物质⑤控制物质交换⑥控制细胞活动
A.①② B.①⑤ C.③⑥ D.④⑤
6.(2024七上·港南期末)属于植物体的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7.(2024七上·港南期末)小林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依次观察到视野甲、视野乙,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大 B.甲的细胞个数比乙的多
C.不需要移动血细胞涂片 D.不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8.(2024七上·港南期末)下列四项中,在功能上与其他三项显著不同的一项是(  )
A.白菜叶 B.柳树根 C.水稻花 D.玉米茎
9.(2024七上·港南期末)“叶镶嵌现象”是指同一植株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彼此错开生长,使叶片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对此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是植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
C.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氧气
D.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阳光
10.(2024七上·港南期末)夏天的雨后,宽大的荷叶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不能渗入叶片内部,与这种现象关系最密切的结构是叶片的(  )
A.角质层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 D.海绵组织
11.(2024七上·港南期末)许多生活现象或生产实践,都与植物的某种生理过程密切关联。下列各项中,其密切关联的植物生理过程,与“种植农作物要适时松土”的关联过程相同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一些枝叶
B.移栽植物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
C.在葡萄的行间栽种畏强光的草莓
D.夜间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
12.(2024七上·港南期末)胚是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它的结构一般不包括(  )
A.胚芽 B.胚轴 C.胚乳 D.胚根
13.(2024七上·港南期末)“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是描述花生的谚语,其中的“红帐子”指的是花生的(  )
A.果实 B.果皮 C.种子 D.种皮
14.(2024七上·港南期末)我国的植物保护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的是一级保护。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A.银杉 B.油松 C.珙桐 D.桫椤
15.(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中,“?”代表的最恰当含义应该是(  )
A.6.5 B.3.12 C.5.31 D.3.15
16.(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按照生物绘图的方法和要求,在图中标注“细胞质”这一结构   。
(2)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中的   。
(3)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   (填中文名称)中的   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   (填序号)。
17.(2024七上·港南期末)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低盐膳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研究证明,低盐饮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效果更佳。那么,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某学校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将200粒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差无几的正常大豆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甲组 ①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没有萌发
乙组 ①将种子放____在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正常萌发
(1)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   因素。
(2)实验中,甲、乙两组形成   ,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   和空气两种;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18.(2024七上·港南期末)图1中,a、b、c分别是绿色植物不同的生理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c过程的场所是在叶肉细胞中的   ,该过程在维持大气中的   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b过程叫做   ,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   。
(3)将图2的实验装置密封3-4小时后,观察到甲中的温度计读数比乙中的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图1中所示的   (填序号)过程并产生了   。
19.(2024七上·港南期末)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学校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经实验得知,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   、含磷和   的无机盐。
(2)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   (填序号)吸收进体内,并经茎的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中的   运输到叶和花。
20.(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序号②表示的结构名称:   。
(2)①处的花粉粒,主要通过昆虫或风力,从雄蕊的   传送而来,这个过程叫做   ,该过程和受精过程一样,都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在③内部的   ,该部位将来发育成   。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应该用   (填一种实验用具)观察①②③三个结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的发现者,但不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A错误。
B. 林奈,瑞典博物学家,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但不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B错误。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这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理论,因此他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C正确。
D.拉马克:他是法国博物学家,虽然他也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但他的理论(如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有所不同,且并未像达尔文那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他通常不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对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故选A。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5.【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膜的作用有:
①保护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保护功能,①符合题意。
⑤控制物质交换: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特有的组织,主要功能是保护植物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如表皮细胞等,符合题意。BCD、“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均属于动物体的组织,分别负责传递神经信号、连接和支持、以及保护和分泌等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体的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动物体的组织则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B.在显微镜观察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单个细胞的大小越大,故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小,但甲的细胞个数比乙的多,A错误,B正确。
C.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乙白细胞在图甲视野的左侧,故需要向左移动血细胞涂片,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8.【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白菜叶,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B:柳树根,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支持植物生长。
C:水稻花,属于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种子,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D:玉米茎,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器官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主要负责植物的营养吸收、运输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种子,主要负责植物的繁殖。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叶镶嵌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其主要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阳光,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排列方式可以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照,避免了叶片之间的遮挡,从而提高了植物整体的光合作用效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0.【答案】A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角质层,位于叶片表皮细胞的外侧,是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角质层的存在使得水珠在叶片表面滚动,而不会渗入叶片内部,因此与题目描述的现象关系最密切,A正确。
B.保卫细胞,位于叶片表皮上,形成气孔,主要功能是控制叶片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保卫细胞的开闭状态影响着气孔的大小,进而影响叶片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但与水珠不渗入叶片内部的现象关系不大,B错误。
C.栅栏组织,位于叶片上表皮下方,由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但与水珠不渗入叶片内部的现象无直接关系,C错误。
D.海绵组织也是叶肉组织的一种,它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排列疏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海绵组织同样主要进行光合作用,与水分渗入叶片内部无关,D错误。
故选A。
【分析】植物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其中表皮又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外侧有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保卫细胞位于表皮上,形成气孔,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负责光合作用。
11.【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剪去一些枝叶,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A错误。
B.移栽植物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B错误。
C.在葡萄的行间栽种畏强光的草莓:这是利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差异进行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与呼吸作用无直接关联,C错误。
D.夜间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这一做法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这与“种植农作物要适时松土”以促进呼吸作用的做法相反,但两者都涉及到了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2.【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不是胚的结构。
故选C。
【分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13.【答案】D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花生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属于果实;“麻屋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珠被发育来的,属于种皮,“白胖子”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属于胚。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4.【答案】B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银杉,属于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A不符合题意。
B.油松,属于裸子植物,但并不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未被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B符合题意。
C.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C不符合题意。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
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15.【答案】B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选B。
【分析】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盖环培,造福子孙后代。
16.【答案】(1)
(2)④;染色体
(3)液泡;细胞液
(4)①③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它包围着细胞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图中,细胞质通常位于细胞膜内,细胞核外,因此,标注“细胞质”时,应将其标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如下图:
(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④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③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③液泡。
【分析】题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液泡,④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黏稠物是细胞质,如下图:
(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④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③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③液泡。
17.【答案】(1)非生物
(2)对照;清水
(3)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温度;子叶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18.【答案】(1)叶绿体;碳-氧平衡
(2)蒸腾作用;气孔
(3)a;能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c过程指的是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在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平衡。
(2) b过程指的是蒸腾作用,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气孔。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一种微小结构,它们可以打开和关闭,以调节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交换。
(3) 图2中,甲装置内的萌发种子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图1中的a过程,它分解有机物并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上升。乙中的种子经过煮沸灭活,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没有温度升高。
【分析】图1: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2表示萌发的种子在呼吸作用下释放热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 c过程是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 b过程是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从叶片内部散失到外部环境。因此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气孔。
(3) 图2中,甲装置内的萌发种子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图1中的a过程,它分解有机物并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上升。乙中的种子经过煮沸灭活,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没有温度升高。
19.【答案】(1)蒸馏水;含氮;含钾
(2)A;木质部;导管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在探究植物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中,最佳的实验材料是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不含任何无机盐,可以作为对照组,与含有无机盐的水进行对比,以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中,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种,它们分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图1 是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经典实验,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因此,“?”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蒸馏水。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A成熟区吸收进体内。
茎的木质部中含有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和花。
【分析】图2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植物的根尖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无机盐的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完成。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中,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种。
(1)图1 是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经典实验,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因此,“?”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蒸馏水。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A成熟区吸收进体内。
茎的木质部中含有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和花。
20.【答案】(1)花柱
(2)花药;传粉
(3)胚珠;种子
(4)放大镜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
【解析】【解答】(1)图中②表示的结构名称是花柱。花柱是雌蕊的一部分,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2)花粉粒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①雌蕊柱头的过程称为传粉,传粉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成功传粉后,花粉粒中的精子才有可能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
(3)精子和卵细胞在③子房内的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其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为了清晰地观察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这三个结构,应该使用放大镜作为实验用具。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花的各个部分。
【分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图中②是花柱,是雌蕊的一部分。
(2)花粉粒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①雌蕊柱头的过程称为传粉,传粉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成功传粉后,花粉粒中的精子才有可能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
(3) 精子和卵细胞在③子房内的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其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为了清晰地观察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这三个结构,应该使用放大镜作为实验用具。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花的各个部分。
1 / 1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港南期末)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和义务。关于生物圈范围的描述,比较科学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全部的陆地、海洋和天空
B.生物圈包括陆地表面、海洋大部和天空的下部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全部、水圈上层和岩石圈下层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2024七上·港南期末)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共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A。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内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内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3.(2024七上·港南期末)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进而启发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生物学和其他领域科学的发展。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是英国科学家(  )
A.哈维 B.林奈 C.达尔文 D.拉马克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的发现者,但不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A错误。
B. 林奈,瑞典博物学家,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但不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B错误。
C.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这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理论,因此他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C正确。
D.拉马克:他是法国博物学家,虽然他也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但他的理论(如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有所不同,且并未像达尔文那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他通常不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起源,对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024七上·港南期末)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如果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恰当,很容易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下列四种盖盖玻片的方法中,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  )(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故选A。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5.(2024七上·港南期末)细胞膜的功能有(  )
①保护细胞②支持细胞③合成有机物④贮存遗传物质⑤控制物质交换⑥控制细胞活动
A.①② B.①⑤ C.③⑥ D.④⑤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膜的作用有:
①保护细胞: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保护功能,①符合题意。
⑤控制物质交换: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6.(2024七上·港南期末)属于植物体的组织的是(  )
A.保护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上皮组织
【答案】A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特有的组织,主要功能是保护植物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如表皮细胞等,符合题意。BCD、“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上皮组织”均属于动物体的组织,分别负责传递神经信号、连接和支持、以及保护和分泌等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体的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动物体的组织则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7.(2024七上·港南期末)小林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依次观察到视野甲、视野乙,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大 B.甲的细胞个数比乙的多
C.不需要移动血细胞涂片 D.不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人血的永久装片
【解析】【解答】AB.在显微镜观察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少,单个细胞的大小越大,故甲的放大倍数比乙的小,但甲的细胞个数比乙的多,A错误,B正确。
C.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图乙白细胞在图甲视野的左侧,故需要向左移动血细胞涂片,C错误。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8.(2024七上·港南期末)下列四项中,在功能上与其他三项显著不同的一项是(  )
A.白菜叶 B.柳树根 C.水稻花 D.玉米茎
【答案】C
【知识点】植物体的器官
【解析】【解答】A:白菜叶,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B:柳树根,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支持植物生长。
C:水稻花,属于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种子,完成植物的繁殖过程。
D:玉米茎,属于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的器官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主要负责植物的营养吸收、运输和光合作用;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种子,主要负责植物的繁殖。
9.(2024七上·港南期末)“叶镶嵌现象”是指同一植株的许多叶,在与阳光垂直的平面上彼此错开生长,使叶片互不遮光,作镶嵌排列的现象。对此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是植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体现
C.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氧气
D.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阳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叶镶嵌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其主要目的是使植物体获得充足的阳光,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排列方式可以确保每一片叶子都能接收到足够的光照,避免了叶片之间的遮挡,从而提高了植物整体的光合作用效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0.(2024七上·港南期末)夏天的雨后,宽大的荷叶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不能渗入叶片内部,与这种现象关系最密切的结构是叶片的(  )
A.角质层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 D.海绵组织
【答案】A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角质层,位于叶片表皮细胞的外侧,是一层透明、不易透水的结构,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角质层的存在使得水珠在叶片表面滚动,而不会渗入叶片内部,因此与题目描述的现象关系最密切,A正确。
B.保卫细胞,位于叶片表皮上,形成气孔,主要功能是控制叶片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保卫细胞的开闭状态影响着气孔的大小,进而影响叶片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但与水珠不渗入叶片内部的现象关系不大,B错误。
C.栅栏组织,位于叶片上表皮下方,由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含有大量的叶绿体,但与水珠不渗入叶片内部的现象无直接关系,C错误。
D.海绵组织也是叶肉组织的一种,它位于栅栏组织与下表皮之间,细胞排列疏松,含有较少的叶绿体。海绵组织同样主要进行光合作用,与水分渗入叶片内部无关,D错误。
故选A。
【分析】植物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其中表皮又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外侧有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保卫细胞位于表皮上,形成气孔,控制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负责光合作用。
11.(2024七上·港南期末)许多生活现象或生产实践,都与植物的某种生理过程密切关联。下列各项中,其密切关联的植物生理过程,与“种植农作物要适时松土”的关联过程相同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一些枝叶
B.移栽植物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
C.在葡萄的行间栽种畏强光的草莓
D.夜间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剪去一些枝叶,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A错误。
B.移栽植物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B错误。
C.在葡萄的行间栽种畏强光的草莓:这是利用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差异进行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与呼吸作用无直接关联,C错误。
D.夜间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这一做法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这与“种植农作物要适时松土”以促进呼吸作用的做法相反,但两者都涉及到了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D正确。
故选D。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2.(2024七上·港南期末)胚是植物种子的主要部分,它的结构一般不包括(  )
A.胚芽 B.胚轴 C.胚乳 D.胚根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不是胚的结构。
故选C。
【分析】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13.(2024七上·港南期末)“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是描述花生的谚语,其中的“红帐子”指的是花生的(  )
A.果实 B.果皮 C.种子 D.种皮
【答案】D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花生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属于果实;“麻屋子”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属于果皮,“红帐子”是珠被发育来的,属于种皮,“白胖子”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属于胚。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14.(2024七上·港南期末)我国的植物保护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的是一级保护。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A.银杉 B.油松 C.珙桐 D.桫椤
【答案】B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银杉,属于裸子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A不符合题意。
B.油松,属于裸子植物,但并不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广泛,数量较多,未被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B符合题意。
C.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C不符合题意。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
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15.(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中,“?”代表的最恰当含义应该是(  )
A.6.5 B.3.12 C.5.31 D.3.15
【答案】B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选B。
【分析】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世,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盖环培,造福子孙后代。
16.(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按照生物绘图的方法和要求,在图中标注“细胞质”这一结构   。
(2)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填序号)中的   。
(3)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   (填中文名称)中的   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   (填序号)。
【答案】(1)
(2)④;染色体
(3)液泡;细胞液
(4)①③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它包围着细胞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图中,细胞质通常位于细胞膜内,细胞核外,因此,标注“细胞质”时,应将其标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如下图:
(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④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③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③液泡。
【分析】题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液泡,④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黏稠物是细胞质,如下图:
(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④细胞核中的染色体。
(3)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不同植物的细胞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原因是③液泡中的细胞液溶解有相应的色素。
(4)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图中所示的四个结构中,动物细胞不具有的是①细胞壁、③液泡。
17.(2024七上·港南期末)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低盐膳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研究证明,低盐饮食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效果更佳。那么,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某学校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将200粒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差无几的正常大豆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甲组 ①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没有萌发
乙组 ①将种子放____在中浸泡6小时左右 ②用湿纸巾包起种子放入塑料袋中,置于温暖处保湿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种子正常萌发
(1)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   因素。
(2)实验中,甲、乙两组形成   ,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   。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   和空气两种;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
【答案】(1)非生物
(2)对照;清水
(3)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温度;子叶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分析】(1)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与阳光、空气等一样,“含盐量”是影响人体生活的一种非生物因素。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的含盐量对植物的生活有没有影响呢?所以实验中,乙组实验步骤①中用到的材料是清水,这样与甲组中的将种子放在含盐量为10%的食盐水中浸泡6小时左右,形成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根据实验结果,甲组种子没有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含盐量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研究证明: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除水分外,还有温度和空气两种。
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发育的营养供应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子叶。
18.(2024七上·港南期末)图1中,a、b、c分别是绿色植物不同的生理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c过程的场所是在叶肉细胞中的   ,该过程在维持大气中的   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b过程叫做   ,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   。
(3)将图2的实验装置密封3-4小时后,观察到甲中的温度计读数比乙中的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图1中所示的   (填序号)过程并产生了   。
【答案】(1)叶绿体;碳-氧平衡
(2)蒸腾作用;气孔
(3)a;能量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c过程指的是光合作用,其场所是在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平衡。
(2) b过程指的是蒸腾作用,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气孔。气孔是植物叶片上的一种微小结构,它们可以打开和关闭,以调节水分的蒸发和气体的交换。
(3) 图2中,甲装置内的萌发种子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图1中的a过程,它分解有机物并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上升。乙中的种子经过煮沸灭活,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没有温度升高。
【分析】图1: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2表示萌发的种子在呼吸作用下释放热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 c过程是光合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 b过程是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从叶片内部散失到外部环境。因此水蒸气从叶片内出到叶片外的窗口是气孔。
(3) 图2中,甲装置内的萌发种子进行的是呼吸作用,即图1中的a过程,它分解有机物并释放热量,导致温度上升。乙中的种子经过煮沸灭活,没有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没有温度升高。
19.(2024七上·港南期末)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学校生物学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中,“?”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经实验得知,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   、含磷和   的无机盐。
(2)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   (填序号)吸收进体内,并经茎的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中的   运输到叶和花。
【答案】(1)蒸馏水;含氮;含钾
(2)A;木质部;导管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在探究植物生活是否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中,最佳的实验材料是蒸馏水,因为蒸馏水不含任何无机盐,可以作为对照组,与含有无机盐的水进行对比,以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中,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种,它们分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图1 是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经典实验,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因此,“?”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蒸馏水。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A成熟区吸收进体内。
茎的木质部中含有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和花。
【分析】图2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植物的根尖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而无机盐的运输主要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完成。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中,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是需求量最大的三种。
(1)图1 是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经典实验,土壤浸出液含有无机盐,蒸馏水中不含有无机盐;因此,“?”代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蒸馏水。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这一段,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和水分一起,主要通过图2中的A成熟区吸收进体内。
茎的木质部中含有导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和花。
20.(2024七上·港南期末)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序号②表示的结构名称:   。
(2)①处的花粉粒,主要通过昆虫或风力,从雄蕊的   传送而来,这个过程叫做   ,该过程和受精过程一样,都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
(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在③内部的   ,该部位将来发育成   。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应该用   (填一种实验用具)观察①②③三个结构。
【答案】(1)花柱
(2)花药;传粉
(3)胚珠;种子
(4)放大镜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
【解析】【解答】(1)图中②表示的结构名称是花柱。花柱是雌蕊的一部分,位于柱头和子房之间,是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2)花粉粒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①雌蕊柱头的过程称为传粉,传粉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成功传粉后,花粉粒中的精子才有可能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
(3)精子和卵细胞在③子房内的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其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为了清晰地观察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这三个结构,应该使用放大镜作为实验用具。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花的各个部分。
【分析】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图中②是花柱,是雌蕊的一部分。
(2)花粉粒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①雌蕊柱头的过程称为传粉,传粉是植物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之一,因为只有成功传粉后,花粉粒中的精子才有可能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
(3) 精子和卵细胞在③子房内的胚珠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其内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
(4)在“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为了清晰地观察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这三个结构,应该使用放大镜作为实验用具。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花的各个部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