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长沙期末)《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古诗中,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里描述的是人出汗,体现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描述的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独自开放的场景,体现了生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但并未直接体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里描述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体现生物能生长,C不符合题意。
D.葵花“向日倾”意思是金色的葵花执着地向着太阳开放,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2024七上·长沙期末)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将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野菊花的香味在不同环境中发生变化,这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ABD三项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4.(2024七上·长沙期末)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提到的夏至和重阳温度不同,温度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可见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5.(2024七上·长沙期末)“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根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ABC三种生物都是消费者,食物链起点应该是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C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错误。
D.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B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消费者,营养级最高。故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以AC两种生物为食,C以A为食,丙是分解者。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6.(2024七上·长沙期末)洋湖湿地公园是长沙市有名的湿地公园,有喜鹊、麻雀、白鹭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人工湖内生活着藻类、睡莲、鲢鱼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B.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
C.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D.“藻类→鲢鱼→白鹭→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
B、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 B正确。
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是部分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C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 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是部分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7.(2024七上·长沙期末)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广泛分布说明(  )
A.微塑料在生物体内可以分解 B.各种生态系统是互不联系的
C.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广泛分布说明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8.(2024七上·长沙期末)小青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如图),她移动装片,将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断她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气泡在视野的右上方,则物体在左下方,则往左下方移动,气泡就能从视野移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9.(2024七上·长沙期末)红苋菜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若放入开水煮过后,水立刻变成红色。原因是(  )
A.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红色
B.煮过后,细胞膜透性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
C.叶绿素受热被破坏了
D.煮过后,红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红苋菜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若放入开水煮过后,水立刻变成红色。原因是煮过后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能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内部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有选择性。一般地说,对细胞有益的物质可以进入,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排出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所以说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红苋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红,细胞膜透性被破坏,花青素渗出,使水的颜色变红。
10.(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⑤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④③①⑤⑥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根据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1. ②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2. ④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 ③放洋葱表皮并展开: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4. ①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5. ⑥染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
6. ⑤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去多余的染液,确保染液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的正确步骤是②④③①⑥⑤。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
11.(2024七上·长沙期末)吃桑葚时,桑葚中的花青素会把嘴唇染成紫色,花青素存在于细胞的( )中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吃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来自果实细胞的液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2.(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一分为二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一分为二。这是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之一,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A正确。B. 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这一描述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为两个细胞,而不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B错误。
C.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特征,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分裂时需要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C正确。
D.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分裂的基本目的之一,确保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3.(2024七上·长沙期末)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
B.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相同、生理功能不同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A符合题意。
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减半,B不符合题意。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不相同、生理功能也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4.(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列人体结构与其主要构成组织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皮肤表皮——上皮组织 B.心肌——肌肉组织
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D.韧带——神经组织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不符合题意;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
C、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韧带不属于神经组织,属于结缔组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15.(2024七上·长沙期末)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16.(2024七上·长沙期末)长沙市民喜爱的早餐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菜籽油,它们分别来自(  )
A.小麦的子叶,油菜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油菜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油菜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油菜的胚乳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胚和种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油菜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面粉和菜籽油分别来自小麦的胚乳和油菜的子叶。 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菜籽油是由菜籽加工而来,菜籽是双子叶植物, 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菜籽油就是由菜籽子叶加工而成的。
17.(2024七上·长沙期末)桫椤(suōluó)是植食性恐龙食物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桫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孢子繁殖 B.无输导组织
C.无根、茎和叶 D.有花和果实
【答案】A
【知识点】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桫椤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符合题意;
B、 蕨类植物桫椤,体内有输导组织,不符合题意;
C、 蕨类植物桫椤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D、 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
18.(2024七上·长沙期末)“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庄稼的生长发育还需要水分、光照等因素,A错误。
B.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肥”是指植物需要的无机盐,B正确。
C.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植物的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有利于果实的形成等,因此“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C正确。
D.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量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无机盐,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也不同,施肥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9.(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1年9月24日,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时完成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A.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0.(2024七上·长沙期末)生物学原理与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产实践 原理
A 种庄稼要施肥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和有机物
B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 防止有机物流失
C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 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 抑制光照,促进种子的萌发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有机物是植物自身制造的,A错误。
B、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错误。
C、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提高成活率,C正确。
D、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可以提高温度,使种子提早萌发,促进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4)有机物并不是通过施肥来提供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是植物体内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植物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因此,施肥并不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5)在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坨可以保护这些敏感的根毛和幼根,减少它们受到的伤害。同时,土坨中的土壤还可以为植物提供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帮助植物在移栽后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提高其吸水能力和存活率。
(6)地膜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将之转化为热能,从而提高土壤的温度。地膜覆盖后,可以显著地提高地温,一般可使深表土层5cm的温度提高约3-7℃。这种温度的提升对于早春播种的种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21.(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适于接受光照,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2、4为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C.3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6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用于吸收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1上表皮和5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内部结构,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虫害侵袭。它们并不含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2和4属于叶肉,这部分组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B正确。
C.3是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向下运输有机物,C错误。
D.6是气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用于吸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的:1上表皮、2栅栏组织、3叶脉、4海绵组织、5下表皮、6气孔。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2.(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答案】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被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暴露在光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光照后,叶片被处理以显示淀粉的存在。遮光部分由于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没有淀粉生成,碘液处理后不呈现蓝色。而未遮光部分由于接受了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液处理后呈现蓝色。这表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
故选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3.(2024七上·长沙期末)《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灌溉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合理施肥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该做法的目的是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4.(2024七上·长沙期末)“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不但会踩折小草,还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孔隙减少,氧气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这是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25.(2024七上·长沙期末)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C.尽量增加牲畜头数,以最大限度利用草原
D.对森林资源要合理利用,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现状及保护;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植被的覆盖率,A正确。
B、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B正确。
C、尽量增加牧畜头数,会破坏草场,会导致草原的退化、沙漠化,对可持续利用草原不利,C 错误。
D、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植被的覆盖率。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
26.(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分别为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图,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3)图乙和图丙两个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分别是   (填序号)。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5)与图乙所示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和液泡。
【答案】(1)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4倍
(3)①、③
(4)细胞核
(5)细胞壁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这是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的渗透压相近,可以防止细胞在观察过程中因渗透压变化而发生变形,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该选择较低倍数的物镜,以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因此,选择图甲中的4倍物镜。
(3)图乙中的①是细胞核,图丙中的③也是细胞核,通常被染色后是最深的部分。
(4) 青蒿素的形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因此细胞核是指导其形成的控制中心。
(5)图乙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图乙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①细胞核、②细胞质;图丙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细胞核、④细胞膜。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提供一个接近于细胞自身环境的等渗环境,防止细胞在观察过程中脱水或溶胀,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该选择较低倍数的物镜,以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因此,选择图甲中的4倍物镜。
(3)图乙中的①是细胞核,图丙中的③也是细胞核,通常被染色后是最深的部分。
(4) 青蒿素的形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因此细胞核是指导其形成的控制中心。
(5)图乙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27.(2024七上·长沙期末)刺槐又名洋槐,豆科、刺槐属植物。落叶乔木,根系浅而发达,是优良的固沙保土树种。
(1)“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据此推测,自然情况下,刺槐的传粉方式是   (“虫媒传粉”或“风媒传粉”)。完成传粉后,再经过   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为进一步了解刺槐的生命历程,生物小组的同学将一些刺槐种子播种在花盆里。请根据下面刺槐植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刺槐结荚时,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些颗粒状的结构(见图乙⑤),该结构主要是由图甲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3)生物小组的同学将刺槐种子分成两组,每组50粒,分别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和室内(20℃)的条件下培养。二十五天后,发现刺槐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4)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刺槐叶片时,发现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答案】(1)虫媒传粉;受精
(2)③
(3)适宜的温度
(4)蒸腾作用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据此推测,自然情况下,刺槐的传粉方式是虫媒传粉。这是因为花香通常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完成传粉后,再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完成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刺槐结荚时里面颗粒状的结构图乙⑤种子,主要是由图甲的③胚珠发育而成。
(3)根据实验可得,其他条件相同周游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
【分析】①花柱、②子房、③胚珠、④果皮、⑤种子、⑥果实。
(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虫媒花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花蜜甘甜,“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刺槐的传粉方式是虫媒传粉。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完成传粉后,再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完成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刺槐结荚时里面颗粒状的结构图乙⑤种子,主要是由图甲的③胚珠发育而成。
(3)根据实验可得,其他条件相同周游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
28.(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为有关植物植株生长的概念图,请写出代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
【答案】输导;无机盐;光合;伸长;芽原基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①②: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因此,①代表输导,②代表无机盐。
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含较多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③代表光合。
④:根尖的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故④代表伸长。
⑤: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芽轴;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⑤是芽原基。
【分析】(1)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29.(2024七上·长沙期末)京桃香草莓是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适于在我国北方栽培的新品种。研究人员在培养箱中以京桃香草莓为实验材料,探究影响休眠状态下京桃香草莓植株生长的因素,以便为北方秋冬季温室草莓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实验处理方式和35天后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 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
组别 植株数(株) 处理方式 单叶面积() 植株高度(cm)
1 30 光照10小时 43.54 7.67
2 30 光照10小时+增施二氧化碳 5小时 48.91 10.12
3 30 光照16小时 51.45 9.06
4 30 光照16小时+? 59.29 11.33
请你据表回答。
(1)实验需选取京桃香草莓120株,随机平均分为4组开展实验。实验所用每株草莓都处于休眠期,且株高和单叶面积均相同的目的是   。
(2)1组和2组为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3)2组和4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处应填   ,该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影响休眠状态下的京桃香草莓生长的因素有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3)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4)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二氧化碳。所以,实验需选取京桃香草莓120株,随机平均分为4组开展实验。实验所用每株草莓都处于休眠期,且株高和单叶面积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故填:控制单一变量
(2)1组和2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故填: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3)2组和4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光照时间,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处应填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根据题干表格中单叶面积、植株高度的数据可知,该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故填: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影响休眠状态下的京桃香草莓生长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故填: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30.(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列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全国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部分数据如下表1、表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你是否已经感染?”
项目 没有感染 已感染,无症状 已感染,目前有症状 已感染,已康复
人数 12673人 1264人 19342人 14610人
占比 26.5% 2.6% 40.4% 30.5%
表2:“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
项目 1~2天 3~4天 5~6天 7~8天 9~10天 11天及以上
占比 10% 22.5% 28.2% 26.8% 8.1% 4.4%
(1)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截止至数据统计时,已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为   。大概有   人感染1~2天就康复了。
(3)请完善下侧有关“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   。
(4)该机构发布数据后,不少网友留言认为实际结果与调查数据存在偏差,你认为网友如此留言的依据是什么呢?   。
【答案】(1)调查法
(2)73.5%;3519
(3)
(4)调查人数比较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根据题干“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的描述,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根据表1数据可知,已感染人数总比例为73.5%(2.6%+40.4%+30.5%);根据表2数据可知,感染人数中有10%1~2天就康复了,因此大概有:47889人×73.5%×10%≈3519人。
(3)“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已经画出1~2天、3~4天、9~10天、11天以上的占比,缺少的是5~6天和7~8天的占比,根据表2可知,5~6天占比28.2%,7~8天占比26.8%。因此,答案如图:
(4)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在全国人口数量中占比太少,调查人数比较少,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1)根据题干“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的描述,结合分析可知,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根据表1数据可知,已感染人数总比例为73.5%(2.6%+40.4%+30.5%);根据表2数据可知,感染人数中有10%1~2天就康复了,因此大概有:47889人×73.5%×10%≈3519人。
(3)“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已经画出1~2天、3~4天、9~10天、11天以上的占比,缺少的是5~6天和7~8天的占比,根据表2可知,5~6天占比28.2%,7~8天占比26.8%。因此,答案如图:
(4)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在全国人口数量中占比太少,调查人数比较少,存在一定偏差。
31.(2024七上·长沙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了花的结构后,在家利用家庭常见材料制作了模型。用到的材料有细铁丝、玻璃瓶、吸管、乒乓球、花生米、绿豆。制作方法是:在乒乓球上打孔,放入一粒绿豆。将乒乓球放入玻璃瓶,用一根吸管一端插入乒乓球,一端升到瓶口。用细铁丝串一粒花生米绑在玻璃瓶的两侧。模型成品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此模型模拟了花中   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   。
(2)当“吸管”伸长至乒乓球结构内时,其内的生殖细胞会与“绿豆”模拟的   结合。
(3)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   发育而来。
(4)你认为此模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吗?   (写一项即可)。
【答案】(1)雌蕊和雄蕊;花药
(2)卵细胞
(3)胚珠
(4)雄蕊数量太少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植物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1)此模型模拟了花中雌蕊和雄蕊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花药,细铁丝模拟花丝。花药是雄蕊的一部分,内含花粉,花丝支撑花药。
(2)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图中的绿豆模拟的是卵细胞,
(3)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胚珠发育而来。胚珠是子房内的结构,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4)此模型的不足之处有:雄蕊数量太少,未模拟花粉等。模型中只有一粒“花生米”模拟花药,而实际的花中雄蕊数量通常较多,且模型中未模拟花粉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分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中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内含有花粉,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图中模型模拟了花中雌蕊和雄蕊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花药,细铁丝模拟花丝。
(2)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图中的绿豆模拟的是卵细胞,
(3)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胚珠发育而来。
(4)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有:雄蕊数量太少,未模拟花粉等。
32.(2024七上·长沙期末)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极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图1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为   。
(2)该湖泊受到重金属污染,生活在此的各种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3)为重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水生植物来吸收重金属,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的是   (填序号)。该实验结果   (符合/不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进一步研究发现,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   分解后,导致其体内吸收的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达到其生长周期后应及时捞出做无公害处理。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b.制成饲料喂牲畜 c.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
【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太阳能
(2)有限的
(3)④;符合
(4)分解者(细菌、真菌;微生物);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1的食物链有: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②浮游物→浮游动物→蟹→水鸟,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鸟,④浮游植物→蟹→水鸟,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结合图2,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天数最少,说明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④组中生物的种类最多,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①组生物种类最少,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慢,这样实验现象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当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微生物分解后,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把植物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或者制成饲料喂牲畜,最终重金属还是会食物链出现,最好就是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故c符合题意。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1的食物链有:①浮游植物→蟹→水鸟,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蟹→水鸟,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鸟,④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结合图2,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天数最少,说明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④组中生物的种类最多,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①组生物种类最少,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慢,这样实验现象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当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微生物分解后,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把植物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或者制成饲料喂牲畜,最终重金属还是会食物链出现,最好就是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
故c符合题意。
33.(2024七上·长沙期末)植物水培技术(无土栽培)以病虫害少、清洁美观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花卉的生产。
(1)植物水培过程中用到的“水”是专门配制的营养液,它的成分类似于土壤浸出液,有植物生活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被植物体的   吸收后,植物体通过   作用提供主要动力,将水运输到各部位。
(2)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如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甲图为24小时内生菜在水培环境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变化曲线图,bc段曲线的变化表明,生菜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或“少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______(单选)。
A.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B.卧室内光照不足,植物生长不良
C.植物过多会占据更多的室内空间
【答案】(1)根;蒸腾
(2)促进根的呼吸
(3)大于;④
(4)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植物难以完成这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3)图甲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中从6点之后开始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正值,bc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大,表示光合作用越强,说明此时生菜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时光照强烈、温度较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导致乙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因此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④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图乙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其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植物难以完成这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2)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3)图甲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中从6点之后开始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正值,bc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大,表示光合作用越强,说明此时生菜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时光照强烈、温度较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导致乙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因此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④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A正确。
故选A。
34.(2024七上·长沙期末)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很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过程示意图如下:
(1)图中“新组合的细胞”是在   (填“体内”或“体外”)培养的,它最终被移植到C大熊猫的子宫内发育。
(2)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   (填字母)十分相像。由此可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   。此项技术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弊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1)体外
(2)A;细胞核
(3)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克隆技术中,新组合的细胞通常是在体外进行培养的。这是因为体外培养环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确保细胞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和发育。一旦细胞培养成功,才会将其移植到受体动物(如图中的C大熊猫)的子宫内继续发育。
(2)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所以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A十分相似。这说明了细胞核中含有DNA,其上携带有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和遗传。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新组合的细胞在是体外受精并且完成早期胚胎培养后移植到C大熊猫的子宫内发育,由C怀孕产出。
(2)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所以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A十分相似。这说明了细胞核中含有DNA,其上携带有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和遗传。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1 / 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长沙期末)《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列古诗中,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特征的是(  )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2.(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某市想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最好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归纳法 D.实验法
3.(2024七上·长沙期末)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将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
4.(2024七上·长沙期末)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精深,它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了先进的农学思想。“夏至种豆,重阳种麦”体现了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空气
5.(2024七上·长沙期末)“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党的二十大以后,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A→C→B
B.在该生态系统中A和C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甲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
6.(2024七上·长沙期末)洋湖湿地公园是长沙市有名的湿地公园,有喜鹊、麻雀、白鹭等多种鸟类在此栖息,人工湖内生活着藻类、睡莲、鲢鱼等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B.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
C.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D.“藻类→鲢鱼→白鹭→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7.(2024七上·长沙期末)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广泛分布说明(  )
A.微塑料在生物体内可以分解 B.各种生态系统是互不联系的
C.微塑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8.(2024七上·长沙期末)小青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大气泡(如图),她移动装片,将气泡从视野的右上方移出。你判断她移动装片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9.(2024七上·长沙期末)红苋菜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若放入开水煮过后,水立刻变成红色。原因是(  )
A.细胞质受热后产生红色
B.煮过后,细胞膜透性被破坏,失去选择透过性
C.叶绿素受热被破坏了
D.煮过后,红色从细胞壁上褪了下来
10.(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⑤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④③①⑤⑥
11.(2024七上·长沙期末)吃桑葚时,桑葚中的花青素会把嘴唇染成紫色,花青素存在于细胞的( )中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
12.(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一分为二
B.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C.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13.(2024七上·长沙期末)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时,展示了干细胞分化出的心肌细胞在失重环境中的收缩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
B.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相同、生理功能不同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14.(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列人体结构与其主要构成组织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皮肤表皮——上皮组织 B.心肌——肌肉组织
C.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D.韧带——神经组织
15.(2024七上·长沙期末)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6.(2024七上·长沙期末)长沙市民喜爱的早餐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菜籽油,它们分别来自(  )
A.小麦的子叶,油菜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油菜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油菜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油菜的胚乳
17.(2024七上·长沙期末)桫椤(suōluó)是植食性恐龙食物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木本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桫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孢子繁殖 B.无输导组织
C.无根、茎和叶 D.有花和果实
18.(2024七上·长沙期末)“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有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
19.(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1年9月24日,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同时完成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A.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0.(2024七上·长沙期末)生物学原理与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产实践 原理
A 种庄稼要施肥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和有机物
B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 防止有机物流失
C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D 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 抑制光照,促进种子的萌发
A.A B.B C.C D.D
21.(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适于接受光照,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2、4为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C.3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6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用于吸收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
22.(2024七上·长沙期末)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23.(2024七上·长沙期末)《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即根据当地的“风向”选好“行向”,注意行距,以利于空气流通)。该做法的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灌溉
C.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D.合理施肥
24.(2024七上·长沙期末)“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不但会踩折小草,还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5.(2024七上·长沙期末)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C.尽量增加牲畜头数,以最大限度利用草原
D.对森林资源要合理利用,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
26.(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分别为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图,请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观察时,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选择图甲中放大倍数为   的物镜。
(3)图乙和图丙两个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分别是   (填序号)。
(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5)与图乙所示的细胞相比,图丙中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和液泡。
27.(2024七上·长沙期末)刺槐又名洋槐,豆科、刺槐属植物。落叶乔木,根系浅而发达,是优良的固沙保土树种。
(1)“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据此推测,自然情况下,刺槐的传粉方式是   (“虫媒传粉”或“风媒传粉”)。完成传粉后,再经过   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为进一步了解刺槐的生命历程,生物小组的同学将一些刺槐种子播种在花盆里。请根据下面刺槐植株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刺槐结荚时,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些颗粒状的结构(见图乙⑤),该结构主要是由图甲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3)生物小组的同学将刺槐种子分成两组,每组50粒,分别放置在冰箱冷藏室(5℃)和室内(20℃)的条件下培养。二十五天后,发现刺槐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4)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刺槐叶片时,发现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   。
28.(2024七上·长沙期末)下图为有关植物植株生长的概念图,请写出代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   。
29.(2024七上·长沙期末)京桃香草莓是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适于在我国北方栽培的新品种。研究人员在培养箱中以京桃香草莓为实验材料,探究影响休眠状态下京桃香草莓植株生长的因素,以便为北方秋冬季温室草莓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实验处理方式和35天后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 实验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
组别 植株数(株) 处理方式 单叶面积() 植株高度(cm)
1 30 光照10小时 43.54 7.67
2 30 光照10小时+增施二氧化碳 5小时 48.91 10.12
3 30 光照16小时 51.45 9.06
4 30 光照16小时+? 59.29 11.33
请你据表回答。
(1)实验需选取京桃香草莓120株,随机平均分为4组开展实验。实验所用每株草莓都处于休眠期,且株高和单叶面积均相同的目的是   。
(2)1组和2组为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3)2组和4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处应填   ,该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影响休眠状态下的京桃香草莓生长的因素有   。
30.(2024七上·长沙期末)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列为乙类乙管传染病,全国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部分数据如下表1、表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表1:“你是否已经感染?”
项目 没有感染 已感染,无症状 已感染,目前有症状 已感染,已康复
人数 12673人 1264人 19342人 14610人
占比 26.5% 2.6% 40.4% 30.5%
表2:“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
项目 1~2天 3~4天 5~6天 7~8天 9~10天 11天及以上
占比 10% 22.5% 28.2% 26.8% 8.1% 4.4%
(1)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2)截止至数据统计时,已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为   。大概有   人感染1~2天就康复了。
(3)请完善下侧有关“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   。
(4)该机构发布数据后,不少网友留言认为实际结果与调查数据存在偏差,你认为网友如此留言的依据是什么呢?   。
31.(2024七上·长沙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了花的结构后,在家利用家庭常见材料制作了模型。用到的材料有细铁丝、玻璃瓶、吸管、乒乓球、花生米、绿豆。制作方法是:在乒乓球上打孔,放入一粒绿豆。将乒乓球放入玻璃瓶,用一根吸管一端插入乒乓球,一端升到瓶口。用细铁丝串一粒花生米绑在玻璃瓶的两侧。模型成品如图所示。请回答:
(1)此模型模拟了花中   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   。
(2)当“吸管”伸长至乒乓球结构内时,其内的生殖细胞会与“绿豆”模拟的   结合。
(3)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   发育而来。
(4)你认为此模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吗?   (写一项即可)。
32.(2024七上·长沙期末)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如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极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1)图1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为   。
(2)该湖泊受到重金属污染,生活在此的各种生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3)为重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水生植物来吸收重金属,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的是   (填序号)。该实验结果   (符合/不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进一步研究发现,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   分解后,导致其体内吸收的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达到其生长周期后应及时捞出做无公害处理。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b.制成饲料喂牲畜 c.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
33.(2024七上·长沙期末)植物水培技术(无土栽培)以病虫害少、清洁美观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和花卉的生产。
(1)植物水培过程中用到的“水”是专门配制的营养液,它的成分类似于土壤浸出液,有植物生活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被植物体的   吸收后,植物体通过   作用提供主要动力,将水运输到各部位。
(2)栽培过程中,需要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如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3)甲图为24小时内生菜在水培环境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变化曲线图,bc段曲线的变化表明,生菜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或“少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______(单选)。
A.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
B.卧室内光照不足,植物生长不良
C.植物过多会占据更多的室内空间
34.(2024七上·长沙期末)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数量很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过程示意图如下:
(1)图中“新组合的细胞”是在   (填“体内”或“体外”)培养的,它最终被移植到C大熊猫的子宫内发育。
(2)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   (填字母)十分相像。由此可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   。此项技术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弊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里描述的是人出汗,体现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描述的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独自开放的场景,体现了生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但并未直接体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里描述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体现生物能生长,C不符合题意。
D.葵花“向日倾”意思是金色的葵花执着地向着太阳开放,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的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要了解市民生育三孩的意愿,应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描述,野菊花的香味在不同环境中发生变化,这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ABD三项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4.【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夏至种豆,重阳种麦”提到的夏至和重阳温度不同,温度不同种植的作物也不同,可见这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根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ABC三种生物都是消费者,食物链起点应该是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甲→A→C→B,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C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甲)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错误。
D.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B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消费者,营养级最高。故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B,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以AC两种生物为食,C以A为食,丙是分解者。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
B、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喜鹊和鲢鱼都是消费者。 B正确。
C、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是部分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C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 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公园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是部分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目前,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源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微塑料,甚至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也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广泛分布说明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8.【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气泡在视野的右上方,则物体在左下方,则往左下方移动,气泡就能从视野移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红苋菜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中仍不见红色物质;若放入开水煮过后,水立刻变成红色。原因是煮过后沸水破坏了红苋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膜能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使细胞内部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有选择性。一般地说,对细胞有益的物质可以进入,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排出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所以说它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红苋菜放在开水里煮过后水的颜色变红,细胞膜透性被破坏,花青素渗出,使水的颜色变红。
10.【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根据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1. ②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2. ④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 ③放洋葱表皮并展开: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4. ①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盖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5. ⑥染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
6. ⑤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去多余的染液,确保染液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的正确步骤是②④③①⑥⑤。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
11.【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A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吃桑葚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来自果实细胞的液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2.【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一分为二。这是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之一,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A正确。B. 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这一描述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终缢裂为两个细胞,而不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B错误。
C.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特征,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分裂时需要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C正确。
D. 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分裂的基本目的之一,确保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3.【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A.干细胞具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A符合题意。
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干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减半,B不符合题意。
C.心肌细胞与干细胞形态不相同、生理功能也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失重环境中,活的心肌细胞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细胞生长增大体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14.【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A、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不符合题意;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不符合题意;
C、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韧带不属于神经组织,属于结缔组织,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15.【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故选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16.【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胚和种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油菜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面粉和菜籽油分别来自小麦的胚乳和油菜的子叶。 分析得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菜籽油是由菜籽加工而来,菜籽是双子叶植物, 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种皮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菜籽油就是由菜籽子叶加工而成的。
17.【答案】A
【知识点】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A、桫椤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符合题意;
B、 蕨类植物桫椤,体内有输导组织,不符合题意;
C、 蕨类植物桫椤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D、 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蕨类植物都是多细胞的,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也属于孢子植物。
18.【答案】A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庄稼的生长发育还需要水分、光照等因素,A错误。
B.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肥”是指植物需要的无机盐,B正确。
C.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植物的枝叶繁茂,含磷的无机盐有利于果实的形成等,因此“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庄稼的重要性,C正确。
D.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量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无机盐,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也不同,施肥时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比例,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A。
【分析】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19.【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0.【答案】C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有机物是植物自身制造的,A错误。
B、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错误。
C、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提高成活率,C正确。
D、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早春播种后覆盖地膜,可以提高温度,使种子提早萌发,促进种子的萌发,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 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4)有机物并不是通过施肥来提供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是植物体内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是构成植物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因此,施肥并不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5)在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坨可以保护这些敏感的根毛和幼根,减少它们受到的伤害。同时,土坨中的土壤还可以为植物提供一定的水分和养分,帮助植物在移栽后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提高其吸水能力和存活率。
(6)地膜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并将之转化为热能,从而提高土壤的温度。地膜覆盖后,可以显著地提高地温,一般可使深表土层5cm的温度提高约3-7℃。这种温度的提升对于早春播种的种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21.【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A.1上表皮和5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主要功能是保护叶片内部结构,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虫害侵袭。它们并不含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2和4属于叶肉,这部分组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B正确。
C.3是叶脉,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自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向下运输有机物,C错误。
D.6是气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用于吸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分析】图中的:1上表皮、2栅栏组织、3叶脉、4海绵组织、5下表皮、6气孔。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2.【答案】D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被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暴露在光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光照后,叶片被处理以显示淀粉的存在。遮光部分由于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没有淀粉生成,碘液处理后不呈现蓝色。而未遮光部分由于接受了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液处理后呈现蓝色。这表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
故选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3.【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齐民要术》中提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该做法的目的是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4.【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孔隙减少,氧气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这是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25.【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现状及保护;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植被的覆盖率,A正确。
B、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人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分别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管理,B正确。
C、尽量增加牧畜头数,会破坏草场,会导致草原的退化、沙漠化,对可持续利用草原不利,C 错误。
D、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植被的覆盖率。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
26.【答案】(1)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4倍
(3)①、③
(4)细胞核
(5)细胞壁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这是因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细胞的渗透压相近,可以防止细胞在观察过程中因渗透压变化而发生变形,从而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该选择较低倍数的物镜,以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因此,选择图甲中的4倍物镜。
(3)图乙中的①是细胞核,图丙中的③也是细胞核,通常被染色后是最深的部分。
(4) 青蒿素的形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因此细胞核是指导其形成的控制中心。
(5)图乙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分析】图乙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①细胞核、②细胞质;图丙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细胞核、④细胞膜。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提供一个接近于细胞自身环境的等渗环境,防止细胞在观察过程中脱水或溶胀,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为了看到更多的细胞,应该选择较低倍数的物镜,以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因此,选择图甲中的4倍物镜。
(3)图乙中的①是细胞核,图丙中的③也是细胞核,通常被染色后是最深的部分。
(4) 青蒿素的形成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因此细胞核是指导其形成的控制中心。
(5)图乙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图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和液泡。
27.【答案】(1)虫媒传粉;受精
(2)③
(3)适宜的温度
(4)蒸腾作用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传粉及其类型;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据此推测,自然情况下,刺槐的传粉方式是虫媒传粉。这是因为花香通常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完成传粉后,再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完成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刺槐结荚时里面颗粒状的结构图乙⑤种子,主要是由图甲的③胚珠发育而成。
(3)根据实验可得,其他条件相同周游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
【分析】①花柱、②子房、③胚珠、④果皮、⑤种子、⑥果实。
(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虫媒花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花蜜甘甜,“五月槐花香”开花季节,总能闻到槐花芳香的气味,刺槐的传粉方式是虫媒传粉。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完成传粉后,再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荚果。
(2)完成受精后,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刺槐结荚时里面颗粒状的结构图乙⑤种子,主要是由图甲的③胚珠发育而成。
(3)根据实验可得,其他条件相同周游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培养,种子在室内萌发率远远高于冰箱内萌发率,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陆生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
28.【答案】输导;无机盐;光合;伸长;芽原基
【知识点】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①②: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因此,①代表输导,②代表无机盐。
③: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的叶肉细胞内含较多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③代表光合。
④:根尖的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故④代表伸长。
⑤: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芽轴;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故⑤是芽原基。
【分析】(1)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2)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
29.【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3)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4)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二氧化碳。所以,实验需选取京桃香草莓120株,随机平均分为4组开展实验。实验所用每株草莓都处于休眠期,且株高和单叶面积均相同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故填:控制单一变量
(2)1组和2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故填:二氧化碳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吗
(3)2组和4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唯一变量是光照时间,其它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处应填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根据题干表格中单叶面积、植株高度的数据可知,该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故填:增施二氧化碳5小时;延长光照时间能影响京桃香草莓的生长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影响休眠状态下的京桃香草莓生长的因素有: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故填: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30.【答案】(1)调查法
(2)73.5%;3519
(3)
(4)调查人数比较少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1)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根据题干“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的描述,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根据表1数据可知,已感染人数总比例为73.5%(2.6%+40.4%+30.5%);根据表2数据可知,感染人数中有10%1~2天就康复了,因此大概有:47889人×73.5%×10%≈3519人。
(3)“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已经画出1~2天、3~4天、9~10天、11天以上的占比,缺少的是5~6天和7~8天的占比,根据表2可知,5~6天占比28.2%,7~8天占比26.8%。因此,答案如图:
(4)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在全国人口数量中占比太少,调查人数比较少,存在一定偏差。
【分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调查生物时要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并要爱护生物,不要随便采集,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 起行动;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 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方案、调查提纲及 项目。四、实施调查。五、记录数据、并要实事求是,调查材料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处理。六、撰写调查报告。
(1)根据题干“为了解全国疫情状况,某机构于12月26日发布了一项网上问卷”的描述,结合分析可知,该机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2)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根据表1数据可知,已感染人数总比例为73.5%(2.6%+40.4%+30.5%);根据表2数据可知,感染人数中有10%1~2天就康复了,因此大概有:47889人×73.5%×10%≈3519人。
(3)“康复之前症状持续时间”饼状图已经画出1~2天、3~4天、9~10天、11天以上的占比,缺少的是5~6天和7~8天的占比,根据表2可知,5~6天占比28.2%,7~8天占比26.8%。因此,答案如图:
(4)收到47889人的有效投票,在全国人口数量中占比太少,调查人数比较少,存在一定偏差。
31.【答案】(1)雌蕊和雄蕊;花药
(2)卵细胞
(3)胚珠
(4)雄蕊数量太少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植物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1)此模型模拟了花中雌蕊和雄蕊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花药,细铁丝模拟花丝。花药是雄蕊的一部分,内含花粉,花丝支撑花药。
(2)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图中的绿豆模拟的是卵细胞,
(3)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胚珠发育而来。胚珠是子房内的结构,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4)此模型的不足之处有:雄蕊数量太少,未模拟花粉等。模型中只有一粒“花生米”模拟花药,而实际的花中雄蕊数量通常较多,且模型中未模拟花粉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分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生殖器官,其中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内含有花粉,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内的精子与子房内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过程,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图中模型模拟了花中雌蕊和雄蕊结构,其中花生米模拟花药,细铁丝模拟花丝。
(2)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粒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就发育成果实。图中的绿豆模拟的是卵细胞,
(3)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樱桃的种子是由图中的“乒乓球”模拟的胚珠发育而来。
(4)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有:雄蕊数量太少,未模拟花粉等。
32.【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太阳能
(2)有限的
(3)④;符合
(4)分解者(细菌、真菌;微生物);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1的食物链有: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②浮游物→浮游动物→蟹→水鸟,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鸟,④浮游植物→蟹→水鸟,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结合图2,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天数最少,说明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④组中生物的种类最多,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①组生物种类最少,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慢,这样实验现象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当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微生物分解后,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把植物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或者制成饲料喂牲畜,最终重金属还是会食物链出现,最好就是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故c符合题意。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1的食物链有:①浮游植物→蟹→水鸟,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蟹→水鸟,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水鸟,④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水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
(2)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断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结合图2,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天数最少,说明④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④组中生物的种类最多,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快,①组生物种类最少,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慢,这样实验现象符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原理。
(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当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会再次上升。推测是由于水生植物的枯枝败叶被微生物分解后,重金属重新释放到水中。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时,把植物直接埋在田里做肥料 或者制成饲料喂牲畜,最终重金属还是会食物链出现,最好就是从植物体内回收重金属。
故c符合题意。
33.【答案】(1)根;蒸腾
(2)促进根的呼吸
(3)大于;④
(4)A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植物难以完成这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3)图甲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中从6点之后开始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正值,bc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大,表示光合作用越强,说明此时生菜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时光照强烈、温度较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导致乙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因此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④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A正确。
故选A。
【分析】图乙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其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叶的蒸腾作用提供动力,植物难以完成这些营养物质的运输。
(2)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3)图甲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中从6点之后开始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正值,bc段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增大,表示光合作用越强,说明此时生菜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时光照强烈、温度较高,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导致乙图中④气孔一部分关闭,这样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发生萎蔫现象。因此d点产生的原因与乙图中结构④的部分关闭有关。
(4)水培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在卧室内也不适宜过多种植,主要原因是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A正确。
故选A。
34.【答案】(1)体外
(2)A;细胞核
(3)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在克隆技术中,新组合的细胞通常是在体外进行培养的。这是因为体外培养环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确保细胞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和发育。一旦细胞培养成功,才会将其移植到受体动物(如图中的C大熊猫)的子宫内继续发育。
(2)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所以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A十分相似。这说明了细胞核中含有DNA,其上携带有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和遗传。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新组合的细胞在是体外受精并且完成早期胚胎培养后移植到C大熊猫的子宫内发育,由C怀孕产出。
(2)A供核,B供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所以新生大熊猫D与大熊猫A十分相似。这说明了细胞核中含有DNA,其上携带有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体的发育和遗传。
(3)图中这项繁育大熊猫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既有利也有弊,利:①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②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③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弊:①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②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