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中国传统伦理学中有“玩物丧志”的论点,用来反对“奇技淫巧”,以遏制对没有实用价值的技巧的过度开发,这种思想使中国几千年来的工艺主要沿着功能主义的方向发展,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这反映出( )
①意识是人们实践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③人们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④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孔子认为“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强调“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孟子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荀子言:“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他们三人的观点都强调了(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③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各种生命才能永续发展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自2024年5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暂行条例的适用范围包括全国碳排放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目的是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该条例的制定说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③正确的意识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可以精准把握实践的结果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在瘫痪者脑部的皮层运动区植入微小的感应器件,可收集大脑所发出的与躯体运动有关的神经信号。由于感应器件与电脑相连,信号可快速传递给机械臂,从而让它根据瘫痪病人的意念作出相应的动作。这项研究进一步证明了( )
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机械臂能产生人的意识,并具有延展人的意识的功能
C.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发现和改造规律
5.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主题Logo采用山的抽象造型,展现衡阳山水的美丽景象;三条蜿蜒的曲线代表湘江、耒水和蒸水,它们在标志中交汇融合,象征着衡阳作为湖南省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衡阳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红色的太阳图形位于标志的上方,既体现了衡阳人民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又寓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衡阳的繁荣昌盛。会徽的设计理念表明(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内容源于创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
③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结果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颁布标志着AI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新时代的到来。AI在科学研究中逐步走向核心地位,成为科研突破的新引擎,而底层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和知识则驱动AI向AGI(通用人工智能)进化。这种“双螺旋引擎”将共振驱动并定义新的科学智能范式“AI+科学”。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I+科学”能够创造出意识赖以生存的生理基础
②“AI+科学”是符合规律的正确意识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的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能推测“AI+科学”的发展
④“AI+科学”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9月25日,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中科卫星吉林一号SAR01A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其中吉林一号SAR01A主要任务是获取对地观测微波遥感影像,可实现亚米级分辨率连续条带成像,为用户提供态势分析、区域普查、地物分类等遥感信息服务。这说明( )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③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政绩观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的集中反映。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持之以恒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基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政绩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反映政绩观
③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④意识与物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秋天在古诗词中常被描绘为一种既寂寥又美丽的季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牧《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对秋的不同表达可以看出(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该办法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从哲学上看,该办法的出台是基于( )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规律的支配制约 ②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④意识活动能够创造出符合人目的的客观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Sora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输入一段文字即可生成一个AI原创视频。但在Sora生成视频之前,需要人类社会提供大量的视频素材和对应的文本描述,如果没有人类社会提供的对现实场景的认知和描述,Sora就不可能生成符合现实规律的视频,这说明(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学习要劳逸结合,“该睡时睡、该学时学”。该睡时睡,是有科学依据的,德国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该睡的时候不睡,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的昼节律,导致水平异常升高,抑制T细胞对靶标的黏附能力,T细胞和抗原结合受到影响,影响正常免疫能力。德国这项研究说明了(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一切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正确的学习观是学习的出发点
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明明是平顺大道,但在3D斑马线前,人们会产生错觉,行人往往会驻足左右观望,司机则不由自主地减速,因过马路不看路、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由此可见( )
①意识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人们的意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
③意识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为了证明钱缩水了,有人作了如下运算:1元=100分=10分×10分=1角×1角=0.1元×0.1元=0.01元=1分。明明是1元,稀里糊涂地就变成1分了。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①数学运算规则属于主观的东西
②数学运算规则是人随意规定的
③思维活动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
④语言是思维活动的物质承担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和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它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这说明人们( )
①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能够把握节气规律,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
④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客观符合主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胡杨树是生长在沙漠中的唯一乔木树种,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它耐旱耐盐碱,生命力顽强,能从根部萌生幼苗,适应极端干旱环境。胡杨树象征坚韧不拔、团结合作、平凡中的伟大以及生命的延续与永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根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③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
④意识和物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年10月12日,大型原创红色话剧《先锋少年》在广东艺术剧院首演成功。《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生动展现了在党的引领下,中国少年儿童是如何成长为勇敢无畏的先锋力量的。由此可见( )
①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该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③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④创作者可以通过作品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根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③意识都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当下AI在各个领域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在智能汽车上,我们可以不用手动调节电动玻璃升降,也不用手动调节空调温度,吼一吼语音,就立即处理好了。但据科学分析,AI只是通过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来进行建模,产生不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情感。这说明了( )
①与人相比,AI的思维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②AI作为新的实践主体,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I只能模拟人的行为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4月19日的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表明( )
A.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人能够创造节气规律,把握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
C.对节气的认识对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
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二、简答题
21.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对外发布,决定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的缘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目前,改革基本完成。修改国防教育法,可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化下来。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时代感和实效性还不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从国家层面加强国防教育顶层筹划设计,可以提升国防教育的质量水平,使热爱、建设、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24年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知识,阐述我国修订国防教育法的合理性。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网友围绕“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题展开了讨论。
网友甲评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效仿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网友乙评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中两位网友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请选择一位网友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加以评析。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东部的肥沃土地上,浙江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
(一)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产品多样性
浙江省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浙江省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龙井茶、金华火腿、绍兴黄酒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二)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浙江省着眼于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建立乡村人才库、提供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等措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乡村
浙江省在乡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等措施,建设绿色乡村,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农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的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B D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A B A B D A
1.D
【详解】①:题干不涉及意识的起源,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上述思想对中国工艺的发展方向具有引导作用,体现了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故②符合题意。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题干不反映人们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几千年来的工艺主要沿着功能主义的方向发展,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体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A
【详解】①③:三人的观点都是在强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定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各种生命才能永续发展,①③正确。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②错误。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管人类是否尊重客观规律,规律都会发生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A
【详解】①: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目的是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①正确。
②: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但不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错误。
③: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推动实现一氧化碳排放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
④: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活动是否可以精准把握实践的结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A。
4.A
【详解】A:材料中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A正确。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机械臂不能产生人的意识,B错误。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C错误。
D:规律是客观的,改造规律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A。
5.B
【详解】①③:大会主题Logo采用山的抽象造型,展现衡阳的山水相依景象;三条交汇融合的曲线代表湘江、耒水和蒸水,象征其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精神;太阳图形,既体现其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寓意着新衡阳发展的欣欣向荣。会徽的这些设计理念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影响艺术创作的风格,①③正确。
②:意识内容源于客观实际,而不是作者的内心感受,②错误。
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决定主观,应该是意识内容决定意识结果,④错误。
故本题选B。
6.D
【详解】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I+科学”不能够创造人脑,①错误。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
③④:AI在科学研究中逐步走向核心地位,成为科研突破的新引擎,而底层科学的第一性原理和知识则驱动AI向AGI(通用人工智能)进化。这种“双螺旋引擎”将共振驱动并定义新的科学智能范式“AI+科学”,说明人的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能推测“AI+科学”的发展,“AI+科学”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的体现,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C
【详解】①: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并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但客观规律并非受主观能动性制约,①说法错误。
②③:吉林一号SARO1A可实现亚米级分辨率连续条带成像,为用户提供态势分析、区域普查、地物分类等遥感信息服务,说明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③符合题意。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B
【详解】①③: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也是因为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政绩观不能决定世界观,②说法错误。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这二者并非相互依赖的关系,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9.C
【详解】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人脑”不能等同于“大脑”,①错误。
②③:不同的诗人对秋天的不同表达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意识能动的反映物质,不体现意识的产生过程,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③:该办法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规律的支配制约,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①③正确。
②:正确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错误。
④: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B
【详解】②③:如果没有人类社会提供的对现实场景的认知和描述,Sora就不可能生成符合现实规律的视频,说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③观点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主要强调在Sora生成视频之前需要人类社会提供大量的视频素材和对应的文本描述,没有涉及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没有涉及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①④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②④:研究发现,如果该睡的时候不睡,会破坏人体肾上腺素的昼节律,会影响正常免疫力,说明一切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也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②④符合题意。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而不是运动,①说法错误。
③:正确的学习观是学习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C
【详解】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①错误。
②④:在3D斑马线前,人们会产生错觉,行人往往会驻足左右观望,司机则不由自主地减速,因过马路不看道、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们的意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
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想象,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4.A
【详解】①:规则是人们制定的,是主观的,①正确。
②:数学运算规则是基于数学原理和逻辑建立的,不是随意规定的,②排除。
③: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必须遵循数学的规则和逻辑,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题目中的错误运算就是没有遵循正确的数学规律,③正确。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①:二十四节气指导人们顺应大自然四季更替、万物循环的客观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说明能够在节气规律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正确。
②:二十四节气鲜明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启示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正确。
③:“尊重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强调的是改造世界,而“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强调的是认识世界,材料也不涉及预见农业生产的变化,③排除。
④:应该是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①③:人们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胡杨树精神品质,说明人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能动地认识世界,①③正确。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而不是根源于人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②错误。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A
【详解】①②;《先锋少年》以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场景,通过现在和过去时空穿插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反映了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也体现了该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①②观点符合题意。
③;艺术作品虽然基于现实生活,但并非对社会现实生活简单的真实再现,而是经过了创作者的主观加工和创作,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④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8.B
【详解】①④:《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这说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①④符合题意。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根源于客观实际、源于娄山关战斗实践,②说法错误。
③: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可以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虚幻的反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9.D
【详解】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思维是人特有的,AI不具备思维,只是在模拟人的思维,①错误。
②: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I并不是新的实践主体,②错误。
③④:AI只是通过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来进行建模,产生不了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情感,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AI只能模拟人的行为,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0.A
【详解】A: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这表明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正确。
B: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不能创造规律,B错误。
C:对节气的正确认识才会对农业生产活动起促进作用,C错误。
D:节气表明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排除。
故本题选A。
2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是立足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客观因素所作出的正确决策。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按客观规律办事。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体现。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
考点考查:探究世界的本质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出台的缘由,从理论逻辑和材料逻辑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并对外发布→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有效信息②: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联系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有效信息③: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原则→可联系教材知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2.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修订国防教育法,遵循了立法必须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立法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国防教育法修订,巩固国防教育改革成果,能更好地提升国防教育质量水平,使保卫国防、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全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国防教育法的修订,顺应了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的国防教育更好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分析】背景素材:我国修订国防教育
考点考查:运动的规律性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类主观题,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的知识,阐述我国修订国防教育法的合理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当前,我国国防教育的覆盖面、时代感和实效性还不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可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有效信息②:从国家层面加强国防教育顶层筹划设计,可以提升国防教育的质量水平→可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①网友甲认为“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这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坚强意志和决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该观点具有合理性;但是,网友甲认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效仿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一观点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立足国情、遵循规律,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因此,该观点具有不合理性。
②网友乙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该观点认识到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具有合理性;但是网友乙认为“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该观点恰恰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应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经验教训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参考价值。因此,该观点具有不合理性。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
考点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考生选择一位网友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加以评析。首先要选择一个观点,然后判断该观点的正误,然后再从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观点正误判断:两个观点都不科学。
甲观点论据①: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可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证明观点中有合理的部分。
甲观点论据②: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效仿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可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立足国情、遵循规律。以此证明观点中有不合理之处。
乙观点论据①: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可联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立足国情、遵循规律。以此证明观点中有合理的部分。
乙观点论据②: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联系规律的客观性,其他国家的现代化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此证明观点中有不合理之处。
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
24.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浙江省立足于本省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筑牢物质基础。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浙江省着眼于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实施人才振兴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浙江省尊重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绿色乡村,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分析】背景素材:浙江省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
考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的措施。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浙江省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龙井茶、金华火腿、绍兴黄酒等,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可联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有效信息②:通过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建立乡村人才库、提供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等措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可联系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有效信息③: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广绿色生产方式等措施,建设绿色乡村,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联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