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建构分子模型(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质量大B.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2.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硫原子,能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3.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⑤原子不能独立存在.从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只有① B.①⑤ C.②③④ D.全部4.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本来含有氧分子B.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根据反应模型可知该过程发生两个化学反应D.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5.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往往引入模型。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 有关该模型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改变C.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D.和化学性质相似6.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氧化物 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 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7.2022年北京冬奥会启用了新型大巴车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其原理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实现零污染排放。其反应原理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C.该反应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D.2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9.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发生变化二、填空题1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成 又重新组合生成 的过程。12.如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 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2)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甲烷 B. 金刚石 C. 水银 D. 氮气13.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A.分子的数目增多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14.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甲烷 B.金刚石 C.石灰石 D.氮气(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1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应该接电源的 极。(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 组成。(3)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B.电解水反应是物理变化,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C.水电解后,产生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D.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也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2.2建构分子模型(第二课时)》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B D C D D D C C1.A【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叙述错误,符合题意;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A【详解】三氧化硫是由三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保持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三氧化硫分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选A。3.B【详解】①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②分子由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⑤原子能独立存在,例如铁中的铁原子是独立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4.D【详解】A、由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B、由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生成物为碳和氧气,其中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该过程发生一个化学反应,故C错误;D、由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D正确。故选D。5.C【详解】A、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不相同,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选项错误;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没有发生改变,选项错误;C、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表示氧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即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 ,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是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即两种物质的分子是结构不同的微粒,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故选C。6.D【详解】试题分析:水是氧化物;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选D.考点:化学式的意义7.D【详解】A、由图示可知,氢气、氧气、水三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8.D【详解】A、和负极相通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以燃烧,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错误;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D、从微观上分析可得结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正确。故选D。9.C【详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不能再分,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没有分成更小的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获得的信息错误,符合题意;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获得的信息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C【详解】A、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图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图乙中化学反应,反应前的分子数是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3,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故选C。11. 分子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分子 原子 新分子【详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故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答案为分子;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新分子.12. 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BC【详解】(1)由图可知,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故填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2)A 甲烷是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甲烷分子构成,选项错误;B 金刚石是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选项正确;C 水银是一种金属单质,由汞原子直接构成,选项正确;D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氮分子由氮原子构成,选项错误,故填BC。13. C 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详解】(1)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以知道,分子的间隔变小了,分子的数目、体积、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C。(2)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由微粒的变化可以知道,在该变化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改变,变成了水分子。由变化Ⅱ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知道,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分子生成(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14. B 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 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 原子【详解】(1)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B;(2)图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为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故答案为氢气和氯气点燃生成氯化氢.③由图②可得到: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而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故答案为原子.15.(1)负(2)氢元素和氧元素(3)C【详解】(1)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甲试管中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产生氧气的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则乙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氢气的一端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B 应该接电源的负极;(2)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3)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B 、电解水生成了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化学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 错误;C、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水电解后,产生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2∶1,正确;D、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不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需要通直流电, 错误。故选C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