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核心填图 背记一体填图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矿产; 农产; 工业产品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例 B变式训练A课内基础过关1.C 2.D3.B 4.C5.C6.(1) 缓解各国的粮食问题(2) 热带草原气候; 防止沙漠面积扩大(3) 发展旅游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等课外拓展提升1.A 2.C3.(1) 非洲中部被赤道穿过,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因此被称为“热带大陆”。(2) 人口; 粮食(3) 方面:矿产资源开发、热带经济作物贸易等领域。积极影响: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例1 读非洲气候图,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是(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B.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C.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两季D.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两季例2 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它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多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遮阴避雨B.多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就地取材C.多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通风散热D.多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经济水平低变式训练世界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往往与当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请描述图示非洲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 建材: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以_ _ _ _ _ _ _ _ 为主,一般用树枝、藤条、茅草等作为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2) 墙体:使用树枝、藤条,薄而多孔,适应热带气候,便于_ _ _ _ _ _ _ _ 。(3) 房顶:厚厚的茅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课内基础过关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1.非洲一般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部分。下列关于非洲的世界之最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B.有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C.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D.有世界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2.读非洲气候类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热带气候为主,呈南北对称分布B.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注入印度洋C.热带草原广布,野生动物具有定期迁徙的习性D.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3.在东非高原上,每年有大规模的野生动物逐草迁徙,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地( )A.全年干旱 B.分干、湿两季C.夏季多雨 D.全年湿润情境题 2024年1月,小华与父亲前往马达加斯加岛(下图)旅行,在甲地看见了能用粗壮树干蓄水的猴面包树景观,之后来到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森林中,看见了古老而独特的狐猴、番茄蛙等物种。读图,完成4~5题。4.最适宜猴面包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5.马达加斯加首都具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阳光直射 C.沙漠广布 D.峡湾众多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非洲的降水地区分布很_ _ _ _ _ _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少雨。非洲是世界上_ _ 区面积最大的大洲。(2) 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特点是以_ _ 为中心,呈_ _ _ _ _ _ _ _ 分布。(3) 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 _ _ _ _ _ _ _ 气候,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两侧降水差异。课外拓展提升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非洲,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登山。下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乞力马扎罗山景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导游解说:1848年,一位德国人偶然发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峰奇景,回国后发表了赤道雪山的游记,这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质疑。1861年,有探险者攀登乞力马扎罗山,被山顶的积雪挡路。他们拍摄了从山麓到山顶,类似从热带到极地景观变化的照片。至此,人们对乞力马扎罗山山顶有积雪的质疑才停止。(1) 探险者从非洲西海岸登陆,穿过大片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东行抵达乞力马扎罗山。沿途西部以_ _ _ _ _ _ _ _ 气候为主,此地区河流水量_ _ _ _ _ _ _ _ ,季节变化。东部以_ _ _ _ _ _ _ _ 气候为主。导游解说:遗憾的是,气候变暖使山顶积雪面积萎缩了80%以上。在未来的20年内,山顶雪盖将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2) 应对气候变暖,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请你向全球青少年发出倡议。(至少两点)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核心填图 背记一体填图三 非洲的气候填图速记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与范围1.绘图略。2.填图略。二、非洲的地形填图略。三、非洲的气候1.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2.热带草原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例1 C 例2.B变式训练(1) 稀树草原(2) 通风透气(3) 便于遮阴避雨课内基础过关1.C 2.B 3.B4.C 5.B6.(1) 不均匀; 干旱(2) 赤道; 南北对称(3) 热带草原; 大课外拓展提升1.(1) 热带雨林; 丰富(大); 小; 热带草原(2) 节约用纸、节约用电、绿色出行等。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典型例题 深挖教材·举一反三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变式训练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撒哈拉以南非洲应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大力开发资源,出口创汇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C.积极发展旅游业 D.大力发展矿产冶炼加工业课内基础过关建议用时:10分钟·限时训练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全球粮食危机加剧,撒哈拉以南非洲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②人口增长过慢③常受旱灾威胁 ④生态环境恶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某同学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活动,抽取到如图所示题卡,下列关于此题卡描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饥饿问题比较突出B.该地区植被可能是稀树草原C.该题干描述的可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D.该地区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长期以来,加纳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可可、黄金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进口产品包括燃料、化学物品、交通设备及机械等工业制成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加纳的经济特征是( )A.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B.现代化制造业比较落后C.国民经济结构多样化 D.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优势4.为改变这种经济状况,以加纳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应( )A.加大矿产和木材等初级产品的出口B.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工业D.促进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5.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拉比对小花说:“我的家乡种有大面积的可可,其他农作物很少见,靠出售可可的钱换粮食。”据此推测拉比故乡的经济特点是( )A.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B.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C.单一商品经济 D.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杂交水稻香飘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都有种植中国的杂交水稻。材料二 非洲多国合作实施“绿色长城”计划,修建一条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横贯非洲大陆的防护林带。(1) 撒哈拉以南非洲多国种植杂交水稻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非洲多国合作修建的“绿色长城”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过渡带,修建“绿色长城”的主要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正在努力摆脱贫困落后。运用所学知识,试说出当地振兴经济、消除贫困的措施: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课外拓展提升建议用时:10分钟·自主选练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有500多家非洲经济实体参展。中非根据非洲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变化,增强对非洲制造业的投资。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参展商品中,最有可能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A.巧克力的原料可可 B.智能手机C.新能源汽车 D.采矿机械2.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变化是( )A.工业生产能力下降 B.工业产品结构更单一C.国际贸易地位提升 D.经济收入下降3.中国与非洲开展了长期、多领域交流合作,合作成果显著。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图1 图2(1) 结合纬度位置,说出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2) 近年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持续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依然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_ _ 自然增长率高、_ _ 十分短缺和环境问题三个方面。(3) 指出中非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并说出中非合作对非洲有哪些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docx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答案.docx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docx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