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坐标】考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5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120周年)【微点拨】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和民生,没有民主。考点2 辛亥革命1.背景:革命志士的奋斗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 1911年 黄兴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概况:(1)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起义胜利。3.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标志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措施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意义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5.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 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2)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考点3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二次革命:(1)原因。①1913年春,袁世凯亲信在上海刺杀宋教仁,制造“宋案”。②袁世凯镇压国民党;罢免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过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2.袁世凯复辟帝制:(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2)解散国会。(3)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5)接受“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的支持。(6)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3.护国战争:(2025年是护国战争爆发110周年)(1)原因。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②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4.军阀割据:(1)目的: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2)手段: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3)危害: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唯物史观】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家国情怀】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乃至世界。革命烈士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易混警示】(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但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2)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转换方法: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易混警示】辛亥革命的成功表现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帝制,创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在于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图示记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历史时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解释】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会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易混警示】二次革命是因为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武力镇压国民党;而护国战争是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1.(2024·楚雄模拟)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A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创办兴 中会 建立中国 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 次革命 创办黄 埔军校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24年创建黄埔军校。2.(2024·滨州学业考)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材料意在号召( A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3.(2024·河北学业考)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C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4. (2024·曲靖二模)如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使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该军事行动是( B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萍浏醴起义D.黄花岗起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5.(2024·武汉学业考)如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A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解析】根据材料“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6.(2024·广西学业考)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B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7.(2024·广东学业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B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解析】根据材料“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其中不乏趋炎附势的投机者,说明革命阵营潜藏着一定危机。8.(2024·贵阳学业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B )A.油画《武昌起义》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根据的史料。《清帝退位诏书》是清朝灭亡的见证,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9.(2024·昭通二模)王泽的爷爷今年(2024)过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王泽: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王泽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B )A.民国三十二年 B.民国三十三年C.民国三十四年 D.民国三十五年【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纪年法转换为民国纪年法的方法:民国纪年法年份=公元纪年法年份-1912+1。王泽的爷爷今年(2024)过八十大寿,2024-80=1944年,因此王泽的爷爷出生于1944年。1944-1912+1=33,即民国三十三年。10.(2024·昆明一模)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C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 辛亥革命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并未成功,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割据,故单元主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2024·云南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逐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的名称是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一“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逐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第(2)题,根据材料二“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是变法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第(3)题,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革。第(4)题,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征。答案:(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变法维新。康有为、梁启超(任举一例)。(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革。(4)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征。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坐标】考点1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025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120周年)【微点拨】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和民生,没有民主。考点2 辛亥革命1.背景:革命志士的奋斗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徐锡麟死难, 被捕遇难广西镇南关起义 1907年 、黄兴 袭取镇南关,最终失败起义 1911年 黄兴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概况:(1) 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2)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起义胜利。3.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终结。(2)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 的序幕。(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4.成果:(1)中华民国的建立—— 年1月1日。标志 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措施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 》。颁布 1912年3月11日, 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意义 肯定了资产阶级 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5.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过程:1912年。2月 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结束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2)结果: 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考点3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二次革命:(1)原因。①1913年春,袁世凯亲信在上海刺杀 ,制造“宋案”。②袁世凯镇压国民党;罢免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过程: 和黄兴等号召反袁,发动“二次革命”。(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 镇压下去。2.袁世凯复辟帝制:(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2)解散 。(3)颁布《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5)接受“ ”,以换取日本的支持。(6)以 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3.护国战争:(2025年是护国战争爆发110周年)(1)原因。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② 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 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3)结果:1916年3月, 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4.军阀割据:(1)目的: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2)手段: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3)危害: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唯物史观】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家国情怀】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乃至世界。革命烈士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易混警示】(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但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2)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转换方法: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易混警示】辛亥革命的成功表现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帝制,创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在于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图示记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历史时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解释】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社会根源一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会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易混警示】二次革命是因为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武力镇压国民党;而护国战争是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1.(2024·楚雄模拟)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24年创办兴 中会 建立中国 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 次革命 创办黄 埔军校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蒋介石2.(2024·滨州学业考)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材料意在号召( )A.推翻清政府 B.变法自强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革命政党3.(2024·河北学业考)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4. (2024·曲靖二模)如图反映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胜利,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使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该军事行动是(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萍浏醴起义D.黄花岗起义5.(2024·武汉学业考)如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6.(2024·广西学业考)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7.(2024·广东学业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8.(2024·贵阳学业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油画《武昌起义》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9.(2024·昭通二模)王泽的爷爷今年(2024)过八十大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王泽: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 王泽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三十二年 B.民国三十三年C.民国三十四年 D.民国三十五年10.(2024·昆明一模)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 辛亥革命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2024·云南学业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逐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学生版.docx 第十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