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空坐标】考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3)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4)内容。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5)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拨乱反正:(1)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考点2 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尝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推广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深化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10月。(2)内容。所有制形式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分配方式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影响: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2)目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微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土地依然是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经营权。考点3 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建立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代表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影响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25年是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40周年)(1)概况。(2)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考点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阐释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确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解释】【易混警示】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主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漫画说史】1984年,我国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国有企业为改革的试点,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历史解释】建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及意义(1)必要性:是进行改革开放实践的场所,是开辟取长补短的渠道,是展示建设新貌的窗口。(2)意义:我国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增强,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时空观念】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2.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中共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5.中共十九大:(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中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点5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中国梦:2.开启新征程:(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宣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十个坚持。(3)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易混警示】(1)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厦门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家国情怀】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三者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1.(2024·玉溪二模)《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A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体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2.(2022·云南学业考)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D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2024·扬州学业考)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C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邮票纪念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4.(2024·宜宾学业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农村生产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5.(2024·昭通二模)如图所示,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从1980年到1988年,粮食产量增长,而且涨幅很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6.(2024·楚雄一模)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该“股票”可用于研究( C )A.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B.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C.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7.(2024·江西学业考)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87年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这一变化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题干现象与完善平均分配方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无关;三大改造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8.(2024·昆明二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C.我国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9.(2024·山西学业考)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C )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由此可见,题干主旨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1980年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材料体现不出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其在全国建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10.(2023 云南学业考)1982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D )A.地理位置优越B.工业基础良好C.自然资源丰富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解析】据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正是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出现的。11.(2024·达州学业考)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24年是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40周年,下列城市不属于这一批次开放的是( B )A.福州 B.深圳 C.上海 D.广州【解析】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不属于这一批次开放的是深圳,故B符合题意;福州、上海和广州都属于14个沿海城市之一,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2024·昆明一模)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3.(2024·金昌学业考)如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GDP(亿元) 3 678.7 15 180.4 85 195.5 319 244.6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 640.0 102 784.0 323 950.0 2 563 260.0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 449.59 19 460.3该表反映出( D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解析】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GDP、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表格内容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排除A;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格内容不能体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2024·湖北学业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6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C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600亿元。……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说明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15.(2024·苏州学业考)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D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是1921-1949年;“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是1949-1978年;“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是1979-2012年;“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是2012年至今。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6.(2024·北京模拟)如表体现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完成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转变是在( C )社会主义概念认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一分配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解析】据表格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一分配;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2024·天津学业考)2021年,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会是( C )A.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解析】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8.(2024·广东学业考)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A )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B.巩固了国防建设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解决了能源问题【解析】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旨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而淘汰落后炼铁产能则是为了减少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这两项措施都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即绿色发展的理念。19.(2024·乐山学业考)乐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绘制了如图示意图。该图最能反映的历史大趋势是( A )A.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840-1919年,我国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1978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2012年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故图片反映的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大趋势。20.(2024·广安学业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性成就。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材料二反映了邓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遵循的思想方法,这个思想特点或思想方法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结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及巩固,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所遵循的思想方法是实事求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结合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邓小平理论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重大历史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思想特点:实事求是。重大贡献: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2024·连云港学业考)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图所示。(1)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解析】第(1)题,观察图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00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大。第(2)题据材料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作用,以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推动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促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等角度回答即可,图2对此进行了数据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图3体现了这一成果。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答案:(1)历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00年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大。(2)内在联系: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丰收,图1体现了这一历史场景。此后,这一制度逐步在全国推开,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接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促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图2对此进行了数据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图3体现了这一成果。(3)历史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空坐标】考点1 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2)思想基础: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3)召开: 年12月在北京召开。(4)内容。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5)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开启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拨乱反正:(1)1980年,为 恢复名誉,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考点2 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发展过程 尝试 年,安徽 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推广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深化 农村 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10月。(2)内容。所有制形式 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理体制 对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分配方式 以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影响:企业有了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 明确提出。(2)目的:使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3)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微点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土地依然是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经营权。考点3 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建立 1980年在广东的 、 、汕头和福建的 兴办4个经济特区代表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影响 对引进 、 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 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025年是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40周年)(1)概况。(2)格局:形成“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加入世贸组织: 年12月,中国加入;为我国参与 开辟了新途径,为 开拓了新空间。考点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提出 年中共十二大, 明确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阐释 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 ,即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发展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确立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年中共十五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解释】【易混警示】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主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漫画说史】1984年,我国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国有企业为改革的试点,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历史解释】建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及意义(1)必要性:是进行改革开放实践的场所,是开辟取长补短的渠道,是展示建设新貌的窗口。(2)意义:我国同国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增强,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时空观念】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2.中共十六大: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中共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中共十八大: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5.中共十九大:(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指导思想: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6.中共二十大: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考点5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中国梦:2.开启新征程:(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宣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十个坚持。(3)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 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易混警示】(1)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2)厦门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对外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家国情怀】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三者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1.(2024·玉溪二模)《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2.(2022·云南学业考)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3.(2024·扬州学业考)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D.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2024·宜宾学业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措。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农村生产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以公有制为主体5.(2024·昭通二模)如图所示,图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2024·楚雄一模)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该“股票”可用于研究( )A.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B.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C.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2024·江西学业考)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8.(2024·昆明二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C.我国已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9.(2024·山西学业考)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 )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10.(2023 云南学业考)1982年动工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一时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优越B.工业基础良好C.自然资源丰富D.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11.(2024·达州学业考)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24年是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40周年,下列城市不属于这一批次开放的是( )A.福州 B.深圳 C.上海 D.广州12.(2024·昆明一模)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C.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D.开放众多内陆城市13.(2024·金昌学业考)如表为中国经济数据变化统计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项目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GDP(亿元) 3 678.7 15 180.4 85 195.5 319 244.6进出口总额(百万美元) 20 640.0 102 784.0 323 950.0 2 563 260.0外汇储备(亿美元) 1.67 33.72 1 449.59 19 460.3该表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C.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14.(2024·湖北学业考)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60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到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这表明我国( )A.教育事业获得突破性进展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C.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D.国防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15.(2024·苏州学业考)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九大16.(2024·北京模拟)如表体现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概念的理解,完成对这一概念认识的转变是在( )社会主义概念认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统一分配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17.(2024·天津学业考)2021年,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会是( )A.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D.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18.(2024·广东学业考)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B.巩固了国防建设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解决了能源问题19.(2024·乐山学业考)乐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后,绘制了如图示意图。该图最能反映的历史大趋势是( )A.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C.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20.(2024·广安学业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历史性成就。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材料二反映了邓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遵循的思想方法,这个思想特点或思想方法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21.(2024·连云港学业考)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图所示。(1)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学生版.docx 第十六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