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山东名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地理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下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 近于水平、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 化严重,岩石呈板状剥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当地岩石A .形成于地球表层 B .由岩浆侵入形成C .经历高温高压作用 D .由侵蚀作用形成2 .导致云冈石窟风化严重的主要因素是A .植物 B .地震 C .风 D .水黄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半封闭边缘海,黄海冬季环流主要是由黄海暖流、黄海沿岸流、 山东沿岸流和朝鲜沿岸流组成的。黄海暖流通常被认为是对马暖流的分支,它挟带温暖的海水 沿黄海海槽向西北流入南黄海,黄海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下图为黄海环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黄海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主要原因是A .受陆地径流控制,入海径流变化显著B .受海陆轮廓控制,海水沿海岸运动显著 C .受海水密度控制,海水盐度季节变化大 D .受东亚季风控制,风向季节变化显著4 .黄海泥质区泥质沉积物主要来自A .夏季对马暖流的输送 B .夏季台湾暖流的输送C .冬季山东沿岸流的输送 D .冬季黄海沿岸流的输送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中山脉西侧海岸曲折、峡湾众多,形成该处峡湾地形的地质作用是A .波浪侵蚀 B .冰川侵蚀C .流水侵蚀 D .断裂下陷6 .a 城市所在的国家耕作业不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光照条件较差②气候寒冷,大面积冻土无法耕种③多山地,平原狭小④气候干旱, 降水少,河流少,水源短缺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路灯照明时间差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 .若上图示意某年郑州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差异,图中四个日期,对应冬至日的是A . a B . b C . c D . d8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 年全国高考推迟到 7 月 7 日、8 日两天举行。若上 图示意某年郑州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差异,图中日期与 2020 年高考时间最接近的是A . a B . b C . c D . d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的重点城市, 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近 年来,该市部分牧民改变粗放的放牧方式,选择将牲畜安置到房舍中,用人工种植的牧草或人 工饲料喂养。下图示意 2000~2020 年包头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2000~2020 年,包头市呈减少趋势的用地类型有A .农业生产用地、城镇生活用地 B .乡村生活用地、农业生产用地C .城镇生活用地、牧草生态用地 D .农业生产用地、牧草生态用地10.包头市新增农业生产用地的主要来源体现出 ( )①半舍饲生产的推广②毁林现象严重③乡村居民点的合并④城镇生活空间的优化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11.包头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当地A .地下水水位上升 B .土地自然生产力提高C .植被覆盖率增加 D .粮食、畜产品安全性降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和消费国。花生产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 农民增收、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 1978~2013 年我国花生 生产重心演变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我国花生生产重心演变过程中移动最快的阶段是A .1978~1981 年 B .1981~1996 年C .1996~2012 年 D .2012~2013 年13.我国花生生产重心在 1996 年再次转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四川省花生耕作机械化水平高 B .辽宁省花生生产增长速度快C .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D .新疆地区灌溉条件大幅改善北极放大效应指当地球气候受到温室气体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时,极地地区比低纬度地区 的近地表升温更加迅速。1998~2012 年,北极变暖速率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六倍以上。下图 是北极海冰最小覆盖度边缘对比。虚线为2013 年海冰最小覆盖日(9 月 21 日)的覆盖边缘, 实线为2019 年海冰最小覆盖日(9 月 24 日)的覆盖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据图可知,下列不属于北极海冰变化特点的是A .加拿大北部群岛地区海冰增长 B .格陵兰岛地区海冰边缘变化不大C .2019 年海冰比 2013 年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 D .挪威海地区海冰增长15.北极放大效应的原理是①海冰融化,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②海洋蒸发量增大,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③北极沿岸多发达国家,CO2 排放量巨大④北极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佛山的陶瓷制造业历史悠久,被誉为“ 南国陶都 ”。当地及周边清远、肇庆等地区山脉连 绵,陶土资源十分丰富。20 世纪 80 年代初,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陶瓷产 业发展迅速,甚至超越明清时期全国的瓷业中心景德镇,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 瓷生产基地。21 世纪初,佛山陶瓷生产企业向中西部小城市大量转移,仅剩几十家政府重点 扶持的进行清洁生产的大型陶瓷生产企业。下图示意佛山及周边地区位置分布。(1)与景德镇相比,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析 21 世纪初佛山陶瓷生产企业向中西部小城市大量转移的原因。(3)说明佛山陶瓷生产企业大量外迁对佛山发展的影响。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其东麓有一条“盛产 ”古都(北京、邯郸、 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2014 年 12 月 12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历时 11 年终告完成, 正式通水。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黄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太行山脉西侧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高发区,简述该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2)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至少两例)。(3)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较大的原因。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中水体清澈、 生物稀少,周围山体地表植被覆盖较差。长白山天池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 温-7.3℃ , 年平均降水量 1376.4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mm,天池湖面高程 2189.7m,面 积 9.82km2 ,周边有地下水补给的陆地面积有 31.59km2 。天池缺少河流水补给,北部有缺口,形成长白瀑布,是天池唯一地表出水口,长白瀑布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 3566 万 m3 ,天池湖面 年蒸发量 440 万 m3 。天池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浮岩和火山碎屑岩,深部为多孔玄武岩,该区存 在多个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图 1 示意长白山天池地形特征和可能的地下汇水区范围。图 2 示意天池区沿 B—B'方向地质结构与地下水流动情况。(1)推测天池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2)分析长白山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平均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并由此推 测降水对天池水位的影响。(3)说明天池地下水补给区范围大于地表天池流域范围的地质原因。(4)分析长白山天池水体中生物稀少的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青藏高原发生了大规模的木本植物扩张,主要表现为木本植物侵占草本植物生 长空间,木本植物密度、覆盖率、生物量的增加。研究表明,木本植物扩张引起的反照率(地 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与蒸散发(区域蒸发量与蒸腾量的和)的变化会影响生长季地表温度。 图 1 为青藏高原木本植物扩张对生长季地表温度及该地反照率、蒸散发的影响示意图,图 2 为 木本植物扩张区主要能量传递示意图。(1)分析木本植物扩张导致夜间地表温度升高的原因。(2)说明木本植物扩张对白天地表温度产生降温作用的原理。(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木本植物扩张对维持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稳定的意义。山东名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C B A D B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B A A16.(1)拥有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位于珠三角地区,靠近东南亚,市场广阔;靠近港澳,便于 吸引资本。(2)佛山生产陶瓷的成本增加, 中西部小城市地租和工资水平较低,陶瓷生产成本较低;佛山环 保要求提高, 中西部小城市环保要求较低,废弃物处理成本较低; 中西部小城市政策支持;交 通条件不断改善。(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短期内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税收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利于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17.(1)地表破碎 、沟谷纵横 、谷坡陡峭;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易崩解;降水集中 多暴雨;植被稀少;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修建窑洞等。(2)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3)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技术难度大;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18.(1)天池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理由:该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地 形雨,高海拔处降水补给丰富;冬季寒冷而漫长,处于高海拔地区,又靠近东部海洋,故冬季 降雪丰富, 山顶多冰雪覆盖,春季融雪量大,冰雪融水补给天池;该地地质构造有利于地表水 下渗并形成较大面积的地下水补给区,故有地下水补给天池。(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东亚夏季风有所减弱,导致年降水量减少;而夏季受大气增温趋势 影响,气流垂直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强度增强 。受平均年降水量下降的影响,天池水位呈下降 趋势,并且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3)长白山天池区域火山岩多气孔,且断裂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环状 、放射状的断裂构造 及天池区地层渗透性好的岩性特征,使得地下水分水岭向外扩大。(4)缺少地表水(河流补给)汇入,营养物质汇入少,水质纯净,氧气含量少;纬度较高,海拔 高 ,气温低,水温低且冰封期长,浮游生物难以生长;周围山体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径流 挟带有机质入湖少。19.(1)夜间,木本植物扩张区因蒸散发水汽含量大,大气对地表的保温作用强;木本植物区热 容量高,夜间降温幅度小;木本植物区密集的叶片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冠层逆辐射的 形式返还地表,产生增温效应。(2)白天,反照率降低会增加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起到增温的作用;蒸散发增加导致地表热 量散失,降低地表温度;蒸散发增加的降温作用强于反照率降低的增温作用, 因此白天地表温 度降低。(3)木本植物扩张使青藏高原生长季地表日均温降低;减轻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永久冻土的稳定 性的影响;降低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