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 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 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 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 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 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 高度 B. 速率 C. 规模 D. 年代3. 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 风积沙丘 B. 风蚀沟谷 C. 冲(洪)积扇 D. 三角洲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形复杂,雪山广布。下图示意该区域 2001-2020 年间山地不同坡向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研究显示,该区域降水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太平洋5. 该地多年平均积雪日数( )A. 北坡大于南坡 B. 东南坡大于西北坡C. 东坡大于西坡 D. 西南坡大于东北坡6. 该区域山地不同坡向积雪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坡度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 200 至 600 毫米。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 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 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 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 增加区域降水 B. 控制人口数量C. 采用草方格沙障 D. 增加植被覆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气温比 19 世纪末的平均气温高约 1.11℃。英美两国气象局已经发出了全球转向厄尔尼诺气候模式的警告,这可能导致全球升温幅度在 2024 年将首次突破 1.5℃。下图为赤道附近太平洋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厄尔尼诺现象对应的图示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 全球转向厄尔尼诺气候模式的影响是( )①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少雨以致发生干旱②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减缓全球变暖③智利北部沙漠地区鲜花盛开④印度尼西亚出现严重洪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为改变“中部塌陷”的局面,缩小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近年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适于中部经济地带发展方向的是( )A. 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B. 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的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 将中部经济地带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D. 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12. 为实现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经济地带转移 B. 将高能耗企业向东部经济地带转移C. 在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D. 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经济地带转移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关系密切,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被冲刷;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淤积。宜昌站和螺山站分别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示意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前后,两水文站含沙量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蓄水前,夏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B. 蓄水前,冬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C. 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D. 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14. 三峡大坝蓄水后可能对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 )①增大水位季节差异②减弱泄洪能力③改善航道条件④威胁堤岸安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汽车产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合作和加强双边贸易的重要领域。进一步深化汽车领域的合作,对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图示意 2009—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区域汽车销量。完成下面小题。15. 引起西亚汽车市场销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均 GDP增加 B. 市场趋于饱和 C. 本地汽车产量扩大 D. 城镇化水平提高16.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我国汽车产业在不同区域采取的主要发展策略是( )A. 中东欧、侧重传统燃油汽车出口 B. 西亚、汽车企业本地化建厂C. 南亚、侧重中高端品牌汽车出口 D. 中亚、推进二手汽车出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52分)17. 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判断理由是____。(2)E点此刻为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时,图中新一天的占比是____。(3)太阳直射点从 C点移向 D点的过程中,版纳(21°N)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变化情况是____。版纳旗杆的正午日影长度变化是____。(4)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ABCDE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普铁和高铁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宇通客车、郑煤机、中铁盾构等“郑州制造”行销全球,是我国最大的炼铝工业基地和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近年来,以郑州市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正逐步形成。下图示意中原城市群。(1)说出郑州的城市功能。开封市位于郑州以东 80 千米,随着郑开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以及郑开城际铁路等一系列交通工程的建成,郑开同城化发展将成为可能。(2)说明郑州对开封的辐射带动作用。(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分析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辐射范围最大的原因。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我国第 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 752.4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 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202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题答案】1. C 2. B 3. C【4~6题答案】4. B 5. A 6. D【7~8题答案】7. A 8. B【9~10题答案】9. C 10. B【11~12题答案】11. C 12. C【13~14题答案】13. C 14. B【15~16题答案】15. B 16.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小题,共 52分)【17题答案】(1) ①. 冬至 ②.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2) ①. 8 ②. 10 ③. 7/12(3) ①. 昼长夜短 ②. 昼渐短,夜渐长 ③. 先变短后变长(4) ①.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BD【18题答案】(1)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多种功能。(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郑州与开封两地临近,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更加便捷,郑州的生产、服务、居住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开封市,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开封社会经济发展。(3)郑州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处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腹地广阔;省会城市,且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广;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交通、物流发达,联通效率高,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19题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埋藏浅,煤质较好;陆路交通便利,方便外运;距离消费地较近,市场广阔。(2)贵州省地处西南与华南结合部,距东部负荷中心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电力资源丰富,竞争优势明显;低价及劳动力价格成本较低。(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业机会增多,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