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duān wǔ zòng端午粽9语文 一年级 下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任务:和外婆一起过端午购买过节的礼品第一课时活动1端午 粽子 节日 总会 煮熟 盼望糯米 红枣 香甜 十分 鲜肉 了解duānzòngjiézǒngmǐpànfēnzhǔròuxiānliǎozǎotián礼品 生字词礼盒1词语我会认了liǎo多音字我会读le了解了不起前面怎么了( )?你去了( )解一下。liǎole粽粮 粉米字旁学偏旁粽子面粉粮食识记指导熟字加偏旁端鲜=立+耑粽=米+宗=鱼+羊盼=目+分分节=艹+=八+刀米肉枣联系生活端正 端午端节日 过节节总是 总和总盼望 期盼盼分开 得分分煮饭 煮汤煮香甜 甜蜜甜新鲜 鲜花鲜熟字组新词节间生字我会写分肉吃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米5画,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jié书写指导6画,独体字。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mǐjiān7画,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要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稍小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4画,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刀”字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fēn6画,左右结构。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靠近竖中线写。chīròu6画,独体字。框要写方正,能包住两个“人”。“人”的两撇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礼品 词语积累盒2借助图片,读、记词语和短语。箬竹叶糯米枣青青的 箬竹叶白白的 糯米红红的 枣读短语时,适当停顿,读得柔和些,读出节奏感。记词语,说词语。又黏又甜(又A又B式词语)美滋滋(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又高又大、又白又胖、又唱又跳、又大又圆等。这样的词语:乐呵呵、笑哈哈、喜洋洋、香喷喷等。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想一想:吃粽子是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礼品 课文播放盒3hòu后①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标点,读好停顿。说一说外婆包的红枣粽是什么样的。选做: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交流。1234我知道了,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礼品都买好了,我们就一起去外婆家,和外婆一起过端午节吧!和外婆一起过端午活动2去外婆家过节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当时外婆的心情?表现了外婆对家人团聚的期待。写了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duān wǔ zòng端午粽9语文 一年级 下册第二课时品尝粽子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介绍了外婆包的粽子哪些方面的特征呢?粽子的样子——色粽子的香味——香粽子的味道——味说说外婆包的红枣粽是什么样的。( )( )( )粽子的原料表颜色的叠词,对粽子的描述更形象。作者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外面有箬竹叶,里面有糯米,中间是枣。粽子的香味、味道是怎样的?掀开锅时的香味吃起来的味道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了哪些粽子?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吃了美味的粽子,“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知道,是“美滋滋”的。用“美滋滋”写一句话。看到绿油油的庄稼,爸爸美滋滋地笑了。了解吃粽子的由来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点明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分享过节的感受活动3朗读指导分享心情本课中的长句子较多,可先把长句子的内容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述的意思,再朗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说一说粽子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里面是白白的糯米,中间有红红的枣。煮熟的粽子有一股清香,吃起来黏黏的,甜甜的,好吃极了。分享收获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交流。点击图片,播放视频跨学科学习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和家人一起包粽子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粽子( zònɡ zhònɡ )总会( zhǒnɡ zǒnɡ )香甜( tián tán )了解( le liǎo )√练一练√√√二、试着按照从外到里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示例:灌汤小笼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张嘴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团,不肥不腻,入口爽滑……那真叫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及“的”字短语。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有6个。其中有2个是独体字,2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左右结构,1个是半包围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会认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以及1个多音字。另外,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积累叠词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积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 )的( )”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为后面读好长句子作铺垫;二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节、米”等6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心情。(重点)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习俗的由来。(难点)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端、粽”等12个生字和米字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了”,会写“节、米、间”3个字。2.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一、看图识字,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认读词语“粽子”,读准“粽”。(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你们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 (出示课件3)预设:端午节。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找一找端午节的日期。(出示课件4)教师讲解:“端午”也叫“端阳”,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头。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粽”,指导学生认识米字旁,发现“米”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出示课件5)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端午节有关的一篇课文。(板书: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感悟文中的情感。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教师出示本课会认字,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出示课件6)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①指名让学生读,随机指导学生认读“总会”“盼着”,读好带“一”字的短语:一到端午节、一锅粽子。(出示课件7)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提醒学生词语要连读。(2)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①教师指导学生读词语,提醒学生注意音变和词语连读:一颗红红的枣、一掀开锅盖、一股清香、一口粽子。(出示课件8)②指导学生朗读“的”字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出示课件9)(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①指名让学生读,认读词语“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出示课件10)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甲骨文图片,体会“肉”的意思。(出示课件11)看图,联系生活识字。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认读词语:羊肉、牛肉。(出示课件12)③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句话,注意停顿和词语连读。(出示课件13)④同桌合作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好句子的停顿。(4)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读准多音字“了”。(出示课件14)三、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读好长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1.教师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味道、香气分别是怎样的。(出示课件15)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的样子、香味及味道。我们来具体看看粽子有什么特点吧!2.学习第一句话。(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的事物。(出示课件16)(2)指名让学生回答,随机圈出关键词“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板书:样子——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介绍食物时,可以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类词,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4)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条理性,从而发现第一句话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出示课件17)(5)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朗读,感受叠词的作用。(出示课件18)①请学生朗读修改后的句子,说一说:你喜欢修改后的句子吗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②教师引导学生将它和原句比较着读一读,谈谈体会。3.引导学生迁移学习第二、三句话。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圈出描写粽子香气、味道的词语。(出示课件19、20)教师引导:现在,我们知道了粽子的做法、样子,那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是什么样的 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句话。预设:粽子闻起来有一股清香。教师继续引导:那粽子吃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又黏又甜。4.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21)教师指导朗读: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注意用喜爱的语气读,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哟!5.结合板书,引导学生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出示课件22)6.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节、米、间”3个字的书写。(出示课件23~25)书写“节、米、间”,教师范写,学生练写。1.会写“分、吃、肉”3个字。积累“美滋滋”等词语。2.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朗读好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一、复习回顾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学习了《端午粽》,认读了生字、词语,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一起来做一个词语游戏吧!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出示课件26)2.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出示课件27)二、学习第3自然段,读好长句子,体会心情1.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了哪些粽子。(出示课件28)预设: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引导:这么多种粽子,花样可真多。(板书: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2.学习第三句话,了解“美滋滋”的意思,读好长句子。(1)教师引导:在文中找一找,“我”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粽子,感觉怎么样。教师随机出示“美滋滋”。(出示课件29)(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达加深理解:你能用“美滋滋”说话吗 (出示课件30)预设:我考试得了100分,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把粽子分给邻居时的心情,读好长句子。(出示课件31)(4)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朗读第3自然段:想象“我”的心情,大声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出示课件32)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习俗的由来1.教师过渡:大家读得真好!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人们为什么吃粽子吗 (出示课件33)预设:纪念屈原。(板书:由来——纪念屈原)教师介绍屈原。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 和同学交流。(出示课件34)学生交流讨论。四、复习巩固,书写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分、吃、肉”。(出示课件35~37)(1)教师范写,随机提醒:“分”中的“八”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过横中线;“刀”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学生练写,描红,展示评价。(2)学生自主练写“吃、肉”,同桌互评。由于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长句子的训练。先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表达的意思,再进行反复练习。在指导学生读长句子时,首先引导学生想想这句话描述了包粽子用到哪些材料,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共36张PPT)粽子zònɡ第一课时你们知道哪个节日要吃粽子吗?粽子端午节找一找“端午节”在哪一天。粽米字旁最后一笔是点。识字方法再读生字米字旁翘舌音端 粽 节 总 煮 盼 米枣 甜 分 鲜 肉 了duānzòngjiézǒngmǐzǎofēnròuliǎoxiān前鼻音学认字tiánpàn平舌音zhǔ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互动课堂zǒnɡ huì总会“一”的读音pàn zhe盼着读词语“一”的读音注意音变和词语连读。“( )的( )”式短语读短语ruò zhú yè箬竹叶nuò mǐ糯米读好第3自然段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肉观察甲骨文图片,体会“肉”的意思。“肉”的古文字就是一块肉的形状。牛肉羊肉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朗读第三句话.注意停顿和词语连读。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liǎo jiěchuán shuōjì niàn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想一想外婆包的粽子的样子、香气、味道分别是怎样的。读句子,回答问题: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多种形式朗读句子吧!读着读着,我们知道,粽子外面是用( ),里面裹着( ),中间有( )。你看,作者先写粽子的——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写——中间,这样写非常清楚。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比较朗读,说一说:你喜欢修改后的句子吗?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再与原句比一比,朗读体会。照样子读句子,圈出描写粽子香气、味道的词语。一股清香又黏又甜闻起来吃起来师生合作朗读第2自然段。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可以介绍样子,也可以介绍香气、味道。(可以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书写: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组词:节日 过节jié学写字mǐ书写: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组词:玉米 米尺jiān书写: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要正,竖、横折钩要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稍小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置。组词:时间 中间归类朗读词语第二课时又黏又甜一股清香一锅粽子一颗红枣一股清香青青的箬竹叶红红的枣白白的糯米ruònuòniántiánɡǔɡǔɡuōkē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自由读第3自然段,圈一圈:外婆包了哪些粽子?又黏又甜的红枣粽、红豆粽,又香又鲜的鲜肉粽,你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好吃的粽子,感觉怎么样呢?这个词语本领可大了,好多地方都可以用上它,你能用“美滋滋”说话吗?我考试得了100分,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看到绿油油的庄稼,爷爷美滋滋地笑了。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读好长句子想象着“我”的心情,读好这句话。想象“我”的心情,大声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读好长句子的停顿。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吃粽子?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交流。(课后第3题)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点击图片,观看视频fēn书写:上下结构。“分”中的“八” 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刀”先写横折钩,再写撇。组词:十分 分钟chī书写: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靠近竖中线。组词:吃饭 吃惊ròu书写:框要写方正,能包住两个“人”。“人”的两撇均从竖中线起笔,捺变点。组词:鲜肉 羊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语下册-字词听写9.mp4 一语下册-生字视频9.mp4 一语下朗读示范9.mp3 9 端午粽 精华版教案.docx 9 端午粽【新课标版】.pptx 9 端午粽【精华版】.pptx 分.mp4 午.mp4 叶.mp4 吃.mp4 和家人一起包粽子.mp4 样.mp4 端午节.mp4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mp4 米.mp4 肉.mp4 节.mp4 课文朗读9端午粽.mp4 间.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