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香格里拉市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地理(人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910答案BB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1)66.5北极(2)赤道4万或40000(3)逆冬至日(4)①②32.(7分)(1)山地(2)茶树山脊(3)500-600(4)B水库适宜建在洼地里,即海拔比四周都要低,图中A处为陡崖,不适宜建水库大坝,B处的地形为河流的峡谷处,适宜建水库大坝,且工程量小。(合理即可)(5)甲村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甲村所处的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建设等(合理即可)33.(5分)(1)相反(2)欧西班牙语(3)地球是一个球体(合理即可)(4)巴拿马运河34.(6分)(1)温带大陆性气候(2)赤道①(3)A(4)温带海洋性(5)炎热干燥(合理即可)35.(7分)(1)南极洲(2)北中低(3)稀疏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分布稀疏。(合理即可)(4)黑种人热带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36.(7分)(1)大西洋南美洲(2)巴西高原地形因素(3)发展中南北对话(4)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其他国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列的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世界建设更可持续。(合理即可)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2页)机密★考试结束前香格里拉市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6.关于南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海洋为中心七年级地理(人教版)试题卷B.中山站的纬度位置最高(全卷共两个大题,3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C昆仑站的海拔最高注意事项:D.秦岭站位于东半球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愿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7。在我国南极的各科考站中,不会出现极昼极夜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现象的是()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秦岭站B.长城站第I卷(选择题,共60分)C.秦山站D.中山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8.科考员们在南极科考期间,看到的最象最有可能是下列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阿一号”。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和天问一号着陆平台及“祝融号”火星车示意图,回答15题。BC.D.同一天,地球上不同姊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读秋分日这天她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9-10题。29.根据秋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这一天0的纬线上有太阳直射现象1.“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这人造天体已经脱离B距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短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C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大,气温越低2.图中表示火星的行星是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为白昼A.甲B.乙C丙D.T10.甲居民所在地3.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A地处北寒带B.气候四季变化明显①体积大小适中②距离太阳较远③日地距离适中④公转方向不同,C,正午影子较短D.获得的热量最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劲人民独创的文化道产。每两个节气之问问隔约15天。读二十四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太空探索。宇航员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节气示意图,回答11~12题。11.“终藏之气至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星球,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水球”。这是因为()增长,进入隆冬时节。所描述的节气是(A地球表面全部为海洋覆盖B.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A立冬B.大雪C地球上海弹陆地各占一半D地球上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很多C.冬至D.小寒5.我国进行火星探测的意义不包括()12.2025年1月29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春节,A火星与地球最相似且距离较近B推动人类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研究C为将来在火星上建立人类第二个家园做准备D提升我国因际地位,争取更多国际资源届时地球运行在一(节气)之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科考站一秦岭站开站。其经纬度位置(7456S,163°42E),A大寒-立春B.立春-雨水它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战的考察空白。读南极经纬网及等高线示意图,回答68题。C.惊蛰-春分D.春分-清明七年级·地理(人教版)·试题卷·第1页(共8页)七年级·地理(人教版)·试盟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香格里拉 期末 七 地理 答案 星球版.pdf 香格里拉市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学质(3).pdf 地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