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客观性。2.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树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真理是客观的1古人:月亮上住着美丽的嫦娥、桂树、砍树的吴刚、还有玉兔……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现在: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思考 :如何评价下面这两种认识?人的认识都是客观对象的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阅读与思考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他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评价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1、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2、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3、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示例:日本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命题对日本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8原因:(1)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是客观的。(2)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具有客观性。(3)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具有一元性(唯一性)一、真理是客观的 1 3区别: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属于认识论。4.意识、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正确的联系: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与联系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认识具有多元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原理一: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坚持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理内容】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教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情境探究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在凹曲面上在平面面上真理谬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在凸曲面上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结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真理的条件性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内角和=180°强调空间(即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限制,强调真理不能超越一定的空间条件和范围。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情境探究思考 :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出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变成谬误。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要求2、真理的具体性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强调时间(即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限制,强调真理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对立 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统一 ①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真理与谬误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误区: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原理内容】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小结1: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真理的 客观性真理的 条件性真理的 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有且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①要把握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②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③正确对待和改正错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小结2: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1)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原因)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含义)1、认识具有反复性(有曲折)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嫦娥二号要获取更加清晰和更多的月球数据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然后再得到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思考: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道的比较少、再到知道的比较多,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还会向前发展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嫦娥三号,拍照和绕行,实现了软着陆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五、六号实现无人采样返回2、认识具有无限性(永无止境)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虽然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但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认识具上升性(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3)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认知的升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过程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判断辨析:3、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4、认识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1、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实在性。6、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完全不同。5、真理具有反复性。7、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8、存在终极真理、永恒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的含义和属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课堂小结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要求走进高考:2023湖南高考政治8.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精准扶贫理念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这表明( )①真理性认识更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②理论是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的③理论的感召力从根本上源于在科学指导实践中展现的真理力量④学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2023全国高考乙卷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一论述的认识论根据是( )①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向认识提出新的课题②社会实践为认识发展创造了越来越优越的条件③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④社会实践为验证认识正确与否提供了客观标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同步精练【典例】(2021·广东·高考真题)下图漫画《我该怎么走?!》(作者:陈景凯)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②人们在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③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④个别、具体的认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①错误。②:人们在实践基础辩证否定以往认识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真理,②错误。③④: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个别具体的认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怎么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要来决定,不能盲目效仿别人,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D同步精练【典例】2021年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再到全面放开三孩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取得积极成效。上述材料说明( )①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互交融,相伴而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局限性,①错误。②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说明实践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②③正确切题。④: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但不能相互交融,因为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④错误。故本题选B。B同步精练【典例】(2022·浙江·高考真题)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棵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②:扶贫攻坚全面胜利前后,扶贫干部的角色不同,工作任务不同,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主要矛盾发生变化,①②正确切题;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④:材料涉及的是扶贫实践,不是认识,不体现认识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选A。A同步精练【典例】(2021·天津·高考真题)漫画《三代农夫》体现了( )《三代农夫》 作者:郝延鹏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追求真理永无止境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解析】C:图示表示三代农夫所使用的工具不同,说明不同时代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正确切题。ABD:漫画的寓意不涉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ABD排除。 故本题选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