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地理(河南省)(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近年来,该村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共同体”。图为梅林村1975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1975年、2020年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道路布局、农田分布 B.河流分布、农田分布C.道路布局、河流分布 D.农田分布、道路布局2.相较于2000年,2020年该村( )A.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农业用地规模扩大C.居住用地布局分散 D.公共建筑用地集中3.在建设“美好共同体”的过程中,该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区域商业中心 B.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C.打造大规模工业园 D.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答案】1.D2.A3.D【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解析】【点评】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的土地利用形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其中农业用地是乡村地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1.1975 年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房屋主要沿农田边缘分布,此时农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房屋选址主要是为了方便农业生产等活动,所以受农田分布影响大。到了 2020 年,道路网络已经较为发达,房屋多沿道路两侧布局,这样有利于居民的出行和对外联系等,所以此时影响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是道路布局。故答案为:D。2.A、对比 2000 年和 2020 年的土地利用图,可以直观地看到 2020 年工业用地的范围明显比 2000 年扩大了很多,说明工业用地规模在扩大,A正确;B、农业用地规模缩小,B错误;C、居住用地布局趋于集中分布,C错误;D、公共建筑用地基本维持不变,面积略有扩大,分布较为分散,D错误。故答案为:A。3.A、梅林村是新型乡村聚落,发展区域商业中心可能会超出其实际的需求和承载能力,且可能会对乡村的生态等造成一定压力,A错误;B、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且靠近杭州主城区,不适宜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B错误;C、打造大规模工业园会侵占更多农业用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D、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比如在一些区域实现居住、休闲、生态等功能的融合,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与生活、生态的协调等,符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 “美好共同体” 的要求,D正确。故答案为:D。(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江汉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湖密布,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区内养殖水面分为大水面(湖泊和水库)和小水面(塘堰、沟渠、精养池、稻田和其它水面),小水面养殖需频繁换水。2001-2020年,湖北省人均水产品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该省先后实行湖长制、河长制,严格保护水体。下图为江汉平原2001-2020年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4.2001~2020年,江汉平原养殖水面结构变化特征是( )A.大水面养殖面积占比稳定 B.稻田养殖面积占比升高C.精养池养殖面积占比升高 D.养殖水面结构多元化5.江汉平原养殖水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保护天然水域②平衡区域水产养殖布局③满足市场需求④降低区域水资源消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4.B5.B【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点评】精养鱼塘的特点包括投资大、成本高、利润高,鱼池配置要求较高,如配备循环水系统、加氧机、喂饵机等机械设备。精养鱼塘的管理要求科学选放鱼种、合理投饵、定期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质,并且产量通常较高。4.A、由图可知,大水面养殖面积变化稳定,但养殖总面积大幅提升,说明大水面养殖面积占比减小,A错误;B、由图可知,稻田养殖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养殖水面中的占比升高,B正确;C、由图可知,精养池面积的增幅小于总面积的增幅,精养池养殖面积占比不是升高的,C错误;D、2001~2020年并没有增加新的类型,养殖水面结构并没有多元化,D错误。故答案为:B。5.2012 年以来,该省先后实行湖长制、河长制,严格保护水体,使得大水面养殖受到一定限制,而小水面养殖有所发展,体现了保护天然水域的政策导向,①正确;由图可知,区域不同水产养殖类型差异加大,并没有起到平衡区域水产养殖布局,②错误;精养池的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是市场对精品水产产品的需求增加,③正确;总的水域养殖面积大幅增加,区域水资源消耗增加,④错误。故答案为:B。(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乌干达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乌干达共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1°N,34°E),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2023年,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图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照片。完成下面小题。6.该企业在此投资主要是基于乌干达的( )①技术水平②政策因素③市场潜力④劳动力素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该企业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建厂有利于( )①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②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③促进我国原材料出口④助推当地工业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若该照片拍摄于6月22日上午,则根据影子推断拍摄照片时的镜头朝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答案】6.C7.B8.A【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点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根底、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平安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乌干达作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并非吸引企业投资的优势因素,①错误;: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 10 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这对企业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政策优惠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②正确;乌干达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意味着市场潜力大,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可以开拓当地及周边市场,③正确;当地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④错误。故答案为:C。7.企业建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地居民可以进入工厂工作,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①正确;该企业在乌干达建厂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对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作用不大,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可知,该服装厂是依托当地棉花资源,不会促进我国原材料的出口,③错误;服装厂的建立,引入了工业生产模式和技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工业化进程,④正确。故答案为:B。8.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当地上午太阳方位应该位于东北,影子应朝向西南,则拍摄时镜头朝向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暗崴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2,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崴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A.河流径流稳定 B.植被截留作用强C.地表蓄水能力差 D.地下水补给占比高10.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形原因是( )A.裂隙发育 B.坡地较缓 C.沟谷密集 D.洼底狭窄11.能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措施是( )A.拓宽洼底 B.疏通落水洞 C.退耕还林 D.设置蓄洪区【答案】9.C10.D11.B【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解析】【点评】溶蚀洼地指石灰岩区经溶蚀而形成一定面积的闭塞盆地。其内具有孤峰、落水洞、溶蚀漏斗、残丘等喀斯特地貌,底部平坦,有松散堆积物。一般宽数十米至数百米,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面积较大的溶蚀洼地称“坡立谷”。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的形成,主要是溶蚀漏斗逐渐扩大,相邻溶洞发生塌落合并而成,有的则与断层分布有关。9.从图 2 流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流量波动较大,说明河流径流不稳定,A 错误;若植被截留作用强,流量变化会相对平缓,而图中流量变化大,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弱,B 错误;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说明地表蓄水能力差,C正确;若地下水补给占比高,流量应该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D 错误。故答案为:C。10.A、裂隙发育,地表水漏失快,不易产生洪涝灾害,A错误;B、一般来说坡地缓有利于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涝发生的频率,B错误;C、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沟谷不是很密集,C错误;D、由图可知,岩溶洼地的洼地狭窄,排水不畅,大量降水汇聚在洼底,且流出速度慢,容易造成洪涝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11.A、拓宽洼底,工程量大,且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不是有效且可行的措施,A错误;B、疏通落水洞可以让地表和地下水更顺畅地进入地下河排出,从而有效减轻洼地的洪涝灾害,B正确;C、该区域的洪涝灾害的洪水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坡地上,而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坡地土壤浅薄,不是以耕地为主,加之土层浅薄,不易植树造林,C错误;D、洼地本身就是汇水区域,设置蓄洪区可能会使更多的水汇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涝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m,年降水量550~790mm,年均温10.8℃。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植被类型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10cm 10~20cm 20~40cm250 灌草丛 6.7 4.5 3.9700 疏林灌丛 10.1 5.4 4.31000 落叶阔叶林 11.7 7.5 5.01400 针阔混交林 18.1 13.6 10.11800 针叶林 24.4 20.6 17.22000 草甸 51.7 38.4 23.712.该山地草甸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气候原因,是草甸所在地带( )A.气温低 B.降水少 C.风速大 D.光照强13.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 )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2.A13.C【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土壤【解析】【点评】 地带性植被 是指在地球表面,与水热条件相适应,呈带状分布的植被类型,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等。这些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特定的气候区域内,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12.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与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有关。在草甸分布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得有机物能够大量积累,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高,A正确;无法判断该地降水的相关信息,B错误;风速和光照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答案为:A。13.该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 250m,年均温 10.8℃,年降水量 550 - 790mm,根据这些气候条件以及我国植被分布规律,该地地带性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若不受人为干扰,海拔 250 - 700m 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也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答案为:C。(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德国中部罗恩山降雪丰富,坡地分布有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该堆积体10m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当地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分别是-0.7℃和16.2℃。夏季该堆积体前缘表面存在温度明显较低的“冷点”现象。图示意该堆积体表面不同观测点冬夏平均温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4.冬季该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的原因是( )A.积雪保温作用强 B.砾石导热率低C.阳坡太阳辐射强 D.地面吸热量高15.“冷点”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冷点处地表坡度较小 B.堆积体植被覆盖度高C.冷点处堆积体厚度大 D.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16.在路基建设和保护中,“冷点”现象可应用于我国( )A.东北沼泽区桥梁 B.西北沙漠区公路C.青藏高寒区铁路 D.东南丘陵区隧道【答案】14.A15.D16.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青藏地区【解析】【点评】“冷点” 现象体现的原理可应用于我国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和保护。青藏高寒区气候寒冷,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在铁路建设中,需要防止冻土融化对铁路路基造成破坏。可以借鉴 “冷点” 现象中冷空气储存和低温维持的原理,采用一些措施来保持路基周围的低温,如通过铺设特殊材料增加路基的孔隙度,使冷空气能够在其中储存和流通,降低路基温度,保护冻土的稳定性,进而保障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14.A、结合材料可知,冬季罗恩山降雪丰富,堆积体表面被积雪覆盖。积雪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能够减少堆积体热量向大气的散失,使得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A正确;B、砾石的导热率低不易使堆积体内部热量向上传递,不是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的主要原因,B错误;C、该堆积体位于西北坡,不属于阳坡,C错误;D、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昼长短,且该堆积体位于西北坡,地面吸热少,D错误。故答案为:A。15.由于堆积体 10m 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差异大,夏季时,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在堆积体前缘表面聚集,导致 “冷点” 处温度明显较低,D正确;“冷点”现象出现在该堆积体前缘表面,读图可知,该处地表坡度并不小,堆积体前缘厚度也较薄,AC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堆积体的植被覆盖度状况,且根据材料“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可知,该处有明显的冻融作用,不利于植被生长,堆积体植被覆盖度应较低,B错误。故答案为:D。16.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和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冻土,冻土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冻融现象,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冷点” 现象所涉及的冷空气下沉导致局部低温的原理,可以应用于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中,通过人工手段营造类似 “冷点” 的低温环境,保持冻土的稳定性,C正确;东北沼泽区桥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沼泽的湿陷问题,A错误;西北沙漠区公路主要问题是风沙,B错误;东南丘陵区隧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地形起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C。17.(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范例。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简述河西走廊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的制约条件。(2)简述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玉门市能源产业转型的作用。(3)概括玉门资源型城市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特征: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处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处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制约条件:远离市场,输电距离远;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低;交通和基础设施滞后。(2)调整能源结构,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降低能源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优势,维持其能源产业地位。(3)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整体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区位于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线较为密集,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河西走廊发展太阳能的制约条件:远离东部市场,输电距离远,成本较高;该地经济较为落后,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资金不足;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2)太阳能的开发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传统能源的比重,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太阳能的开发能降低能源开发成本,带来收益,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属清洁能源,可减轻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上下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的优势,巩固其能源产业资源型城市的地位。(3)由材料可知,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通过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如文化旅游等,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模式。【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且资源性产业在城市工矿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对资源不断的开采、挖掘和使用,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枯竭,城市发展处于衰退的一类城市。这类城市通常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等挑战。18.(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城区海拔1850m,多年平均降水量1162mm,干湿季分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市城区面积逐步扩大。1956年以来,该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城区年均相对湿度分别呈下降、上升和下降趋势。下图为临沧市1961-2010年郊区与城区月均相对湿度差值(相对湿度差值=郊区相对湿度-城区相对湿度)图。(1)分析该市城区年均相对湿度下降的原因。(2)从大气环流角度,对该市5~7月郊区与城区相对湿度差值较小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城区绿化对调节城区相对湿度的作用。【答案】(1)临沧市年均降水量减少,水汽来源减少;临沧市年均温上升,饱和水汽压上升;人口增长,热岛效应加强,城区气温上升更明显;因热岛效应,对流加强,水汽扩散;城市下垫面硬化占比增大,绿地和水域减少,蒸发、蒸腾进入空气的水汽减少。(2)西南季风控制,进入湿季,降水量大,城区和郊区水汽都增加,水汽差异减小;西南季风控制,风速较大,将城区和郊区空气中的水汽混合;降雨多,太阳辐射弱,城区热岛效应减弱。(3)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提高实际水汽压;通过(冠层)削弱太阳辐射以及水汽增加,比热容增大,降低(白天)气温,降低饱和水汽压;导致相对湿度增大。【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分析】(1)题干提及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故相对湿度的重要参照物为实际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材料提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临沧市城区面积扩大,同时材料提及临沧市城区相对湿度有所下降。根据公式,若实际水气压减少,则相对湿度有可能会下降。从当下背景来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地气候有所影响。故临沧市有可能年均降水量有所减少,导致其城区水汽来源有所下降。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其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区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同时也因热岛效应,整个城市上升对流加强,其城区的水汽向外扩散。而城市发展的同时,其绿地水域有所减少,城市硬化下垫面占比有所增加,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城区的蒸发和蒸腾量,使得城区的水汽整体偏少。同时临沧市面积扩大,使得其城区年均温有可能上升,其饱和水汽压有所上升。(2)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我国云南省5~7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西南季风从湿润的印度洋携带大量水汽,其整体降水量较大,使得城区和郊区空气中的水汽都有所增加,城郊水汽差异有所下降。同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其整体城郊风力较大,城区和郊区空气当中的水汽容易混合,也使得城郊水汽差异进一步减小。而5~7月属于湿季、雨季,整体降水多,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偏弱,这也使得城区的热岛效应有所下降。(3)城区绿化的增加使得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强了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可提高实际的水汽压。植被的冠层可以有效的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同时植被让空气中蒸腾水汽增加,也进一步的使得比热容有所增大,能够有效的使白天的气温有所降低,降低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上升,饱和水汽压下降,相对湿度有所上升。【点评】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它反映空气干湿程度,对天气、人体舒适度及诸多生产生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19.(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北麓,流域平均海拔41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受历次地壳运动影响,河流纵剖面有多处坡度急剧变化。在急剧变化处,河水切割基岩,形成大规模跌水。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1为该河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图,图2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附近局部河段河道平面图。(1)相较于甲地,简述乙地的河道平面形态及成因。(2)指出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沿程河道平面形态的分布特点。(3)根据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变化,分析所在地的地壳运动特征。(4)分别指出甲、乙两地河水的主要利用方式。【答案】(1)形态:与甲地相比,乙地河道更窄,无分汊。成因:乙地已进入大峡谷, 山高谷深,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侧蚀和侧向堆积弱,且受两岸地形阻 挡,难以分汊、展宽。(2)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以宽谷为主,宽谷段多分汊(多沙洲)。(3)总体以抬升为主;宽谷段地壳抬升较快(幅度较大);峡谷段地壳抬升较慢(幅度较小); 地壳抬升速度(幅度)的空间差异大。(4)甲:灌溉、生活供水。乙:水能开发、探险旅游。【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河道较宽,且河流出现多个分汊,与甲地相比,乙地河道更窄,且无分汊。成因:结合图中河流流向箭头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位置可知,乙地已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左图显示进入大峡谷后,河流流经山高谷深的地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强烈的向下切割基岩,而侧蚀和侧向堆积弱,是河谷窄而深,加之受两岸高大的山地地形阻挡,河道难以分汊、展宽。(2)读左图可知,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段河流总体落差不大,但也有几处(倒三角形所示河段)坡度急剧变化、河流流速突然加快的地区,这些陡坎处流速较快,下蚀较强,形成峡谷;而其它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下蚀较弱,侧蚀较强,河流较宽,以宽谷为主,且由于流速较慢,利于泥沙堆积,宽谷段多沙洲,导致河流多分汊。(3)左图显示仲巴-巴昔卡河段有多处坡度急剧变化,导致河流出现多处跌水,跌水处河流下蚀较强,说明该地总体以地壳抬升为主;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河段宽谷较多,但该河段整体海拔较高,说明宽谷段地壳抬升较快(幅度较大);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巴昔卡河段以峡谷为主,但整体地势较低,因此峡谷段地壳抬升较慢(幅度较小),不同河段地壳抬升速度(幅度)的空间差异大。(4)甲处河谷较宽,利于泥沙堆积,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深厚肥沃,是人口和农业的集中分布区,甲地河水主要用于灌溉和生活供水。乙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且风景秀丽,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河水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水能开发、探险旅游。【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1 / 1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地理(河南省)(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梅林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沿江平原,是具有城镇景观特征的新型乡村聚落。近年来,该村致力于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美好共同体”。图为梅林村1975年、200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图。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1975年、2020年该村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道路布局、农田分布 B.河流分布、农田分布C.道路布局、河流分布 D.农田分布、道路布局2.相较于2000年,2020年该村( )A.工业用地规模扩大 B.农业用地规模扩大C.居住用地布局分散 D.公共建筑用地集中3.在建设“美好共同体”的过程中,该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发展区域商业中心 B.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C.打造大规模工业园 D.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江汉平原西北高东南低,河湖密布,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区内养殖水面分为大水面(湖泊和水库)和小水面(塘堰、沟渠、精养池、稻田和其它水面),小水面养殖需频繁换水。2001-2020年,湖北省人均水产品需求快速增长。2012年以来,该省先后实行湖长制、河长制,严格保护水体。下图为江汉平原2001-2020年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4.2001~2020年,江汉平原养殖水面结构变化特征是( )A.大水面养殖面积占比稳定 B.稻田养殖面积占比升高C.精养池养殖面积占比升高 D.养殖水面结构多元化5.江汉平原养殖水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保护天然水域②平衡区域水产养殖布局③满足市场需求④降低区域水资源消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乌干达是非洲东部的内陆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乌干达共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1°N,34°E),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2023年,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图为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区照片。完成下面小题。6.该企业在此投资主要是基于乌干达的( )①技术水平②政策因素③市场潜力④劳动力素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该企业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建厂有利于( )①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②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③促进我国原材料出口④助推当地工业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若该照片拍摄于6月22日上午,则根据影子推断拍摄照片时的镜头朝向为(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暗崴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2,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崴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表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A.河流径流稳定 B.植被截留作用强C.地表蓄水能力差 D.地下水补给占比高10.该洼地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形原因是( )A.裂隙发育 B.坡地较缓 C.沟谷密集 D.洼底狭窄11.能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措施是( )A.拓宽洼底 B.疏通落水洞 C.退耕还林 D.设置蓄洪区(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某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250m,年降水量550~790mm,年均温10.8℃。海拔1000m以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当前为次生植被。表为该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即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完成下面小题。海拔(m) 植被类型 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g·kg-1)0~10cm 10~20cm 20~40cm250 灌草丛 6.7 4.5 3.9700 疏林灌丛 10.1 5.4 4.31000 落叶阔叶林 11.7 7.5 5.01400 针阔混交林 18.1 13.6 10.11800 针叶林 24.4 20.6 17.22000 草甸 51.7 38.4 23.712.该山地草甸分布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的气候原因,是草甸所在地带( )A.气温低 B.降水少 C.风速大 D.光照强13.若不受人为干扰,该山地海拔250~700m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的地带性植被是( )A.疏林灌丛、疏林灌丛B.疏林灌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德国中部罗恩山降雪丰富,坡地分布有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该堆积体10m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当地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分别是-0.7℃和16.2℃。夏季该堆积体前缘表面存在温度明显较低的“冷点”现象。图示意该堆积体表面不同观测点冬夏平均温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4.冬季该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的原因是( )A.积雪保温作用强 B.砾石导热率低C.阳坡太阳辐射强 D.地面吸热量高15.“冷点”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冷点处地表坡度较小 B.堆积体植被覆盖度高C.冷点处堆积体厚度大 D.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16.在路基建设和保护中,“冷点”现象可应用于我国( )A.东北沼泽区桥梁 B.西北沙漠区公路C.青藏高寒区铁路 D.东南丘陵区隧道17.(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范例。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简述河西走廊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的制约条件。(2)简述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玉门市能源产业转型的作用。(3)概括玉门资源型城市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18.(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城区海拔1850m,多年平均降水量1162mm,干湿季分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市城区面积逐步扩大。1956年以来,该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城区年均相对湿度分别呈下降、上升和下降趋势。下图为临沧市1961-2010年郊区与城区月均相对湿度差值(相对湿度差值=郊区相对湿度-城区相对湿度)图。(1)分析该市城区年均相对湿度下降的原因。(2)从大气环流角度,对该市5~7月郊区与城区相对湿度差值较小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城区绿化对调节城区相对湿度的作用。19.(2025高三上·河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北麓,流域平均海拔41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受历次地壳运动影响,河流纵剖面有多处坡度急剧变化。在急剧变化处,河水切割基岩,形成大规模跌水。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图1为该河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图,图2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附近局部河段河道平面图。(1)相较于甲地,简述乙地的河道平面形态及成因。(2)指出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沿程河道平面形态的分布特点。(3)根据仲巴—巴昔卡河段纵剖面变化,分析所在地的地壳运动特征。(4)分别指出甲、乙两地河水的主要利用方式。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A3.D【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解析】【点评】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的土地利用形式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其中农业用地是乡村地区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1.1975 年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房屋主要沿农田边缘分布,此时农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房屋选址主要是为了方便农业生产等活动,所以受农田分布影响大。到了 2020 年,道路网络已经较为发达,房屋多沿道路两侧布局,这样有利于居民的出行和对外联系等,所以此时影响房屋选址的主要因素是道路布局。故答案为:D。2.A、对比 2000 年和 2020 年的土地利用图,可以直观地看到 2020 年工业用地的范围明显比 2000 年扩大了很多,说明工业用地规模在扩大,A正确;B、农业用地规模缩小,B错误;C、居住用地布局趋于集中分布,C错误;D、公共建筑用地基本维持不变,面积略有扩大,分布较为分散,D错误。故答案为:A。3.A、梅林村是新型乡村聚落,发展区域商业中心可能会超出其实际的需求和承载能力,且可能会对乡村的生态等造成一定压力,A错误;B、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且靠近杭州主城区,不适宜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B错误;C、打造大规模工业园会侵占更多农业用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D、推动用地多功能协同,比如在一些区域实现居住、休闲、生态等功能的融合,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与生活、生态的协调等,符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 “美好共同体” 的要求,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4.B5.B【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点评】精养鱼塘的特点包括投资大、成本高、利润高,鱼池配置要求较高,如配备循环水系统、加氧机、喂饵机等机械设备。精养鱼塘的管理要求科学选放鱼种、合理投饵、定期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质,并且产量通常较高。4.A、由图可知,大水面养殖面积变化稳定,但养殖总面积大幅提升,说明大水面养殖面积占比减小,A错误;B、由图可知,稻田养殖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养殖水面中的占比升高,B正确;C、由图可知,精养池面积的增幅小于总面积的增幅,精养池养殖面积占比不是升高的,C错误;D、2001~2020年并没有增加新的类型,养殖水面结构并没有多元化,D错误。故答案为:B。5.2012 年以来,该省先后实行湖长制、河长制,严格保护水体,使得大水面养殖受到一定限制,而小水面养殖有所发展,体现了保护天然水域的政策导向,①正确;由图可知,区域不同水产养殖类型差异加大,并没有起到平衡区域水产养殖布局,②错误;精养池的面积大幅增加,主要是市场对精品水产产品的需求增加,③正确;总的水域养殖面积大幅增加,区域水资源消耗增加,④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6.C7.B8.A【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点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根底、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平安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乌干达作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并非吸引企业投资的优势因素,①错误;:乌干达政府针对入驻企业推出 10 年免征所得税等政策,这对企业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政策优惠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空间,②正确;乌干达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小,意味着市场潜力大,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可以开拓当地及周边市场,③正确;当地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④错误。故答案为:C。7.企业建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当地居民可以进入工厂工作,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①正确;该企业在乌干达建厂主要是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对延长我国服装产业链作用不大,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某企业依托当地棉花资源,在此投资建设服装厂。”可知,该服装厂是依托当地棉花资源,不会促进我国原材料的出口,③错误;服装厂的建立,引入了工业生产模式和技术,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助推工业化进程,④正确。故答案为:B。8.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当地上午太阳方位应该位于东北,影子应朝向西南,则拍摄时镜头朝向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9.C10.D11.B【知识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防避【解析】【点评】溶蚀洼地指石灰岩区经溶蚀而形成一定面积的闭塞盆地。其内具有孤峰、落水洞、溶蚀漏斗、残丘等喀斯特地貌,底部平坦,有松散堆积物。一般宽数十米至数百米,长数千米至数十千米。面积较大的溶蚀洼地称“坡立谷”。溶蚀洼地和坡立谷的形成,主要是溶蚀漏斗逐渐扩大,相邻溶洞发生塌落合并而成,有的则与断层分布有关。9.从图 2 流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流量波动较大,说明河流径流不稳定,A 错误;若植被截留作用强,流量变化会相对平缓,而图中流量变化大,说明植被截留作用弱,B 错误;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说明地表蓄水能力差,C正确;若地下水补给占比高,流量应该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D 错误。故答案为:C。10.A、裂隙发育,地表水漏失快,不易产生洪涝灾害,A错误;B、一般来说坡地缓有利于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涝发生的频率,B错误;C、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沟谷不是很密集,C错误;D、由图可知,岩溶洼地的洼地狭窄,排水不畅,大量降水汇聚在洼底,且流出速度慢,容易造成洪涝灾害,D正确。故答案为:D。11.A、拓宽洼底,工程量大,且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不是有效且可行的措施,A错误;B、疏通落水洞可以让地表和地下水更顺畅地进入地下河排出,从而有效减轻洼地的洪涝灾害,B正确;C、该区域的洪涝灾害的洪水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坡地上,而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坡地土壤浅薄,不是以耕地为主,加之土层浅薄,不易植树造林,C错误;D、洼地本身就是汇水区域,设置蓄洪区可能会使更多的水汇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涝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12.A13.C【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土壤【解析】【点评】 地带性植被 是指在地球表面,与水热条件相适应,呈带状分布的植被类型,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等。这些植被类型通常分布在特定的气候区域内,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12.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与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有关。在草甸分布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得有机物能够大量积累,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高,A正确;无法判断该地降水的相关信息,B错误;风速和光照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答案为:A。13.该山地位于我国季风区,山麓海拔约 250m,年均温 10.8℃,年降水量 550 - 790mm,根据这些气候条件以及我国植被分布规律,该地地带性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若不受人为干扰,海拔 250 - 700m 植被演替到成熟阶段也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答案为:C。【答案】14.A15.D16.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青藏地区【解析】【点评】“冷点” 现象体现的原理可应用于我国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和保护。青藏高寒区气候寒冷,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在铁路建设中,需要防止冻土融化对铁路路基造成破坏。可以借鉴 “冷点” 现象中冷空气储存和低温维持的原理,采用一些措施来保持路基周围的低温,如通过铺设特殊材料增加路基的孔隙度,使冷空气能够在其中储存和流通,降低路基温度,保护冻土的稳定性,进而保障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14.A、结合材料可知,冬季罗恩山降雪丰富,堆积体表面被积雪覆盖。积雪就像一层厚厚的棉被,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能够减少堆积体热量向大气的散失,使得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A正确;B、砾石的导热率低不易使堆积体内部热量向上传递,不是堆积体表面温度高于气温的主要原因,B错误;C、该堆积体位于西北坡,不属于阳坡,C错误;D、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昼长短,且该堆积体位于西北坡,地面吸热少,D错误。故答案为:A。15.由于堆积体 10m 深度范围内孔隙度高,冬季与夏季平均气温差异大,夏季时,堆积体内冷空气下沉,在堆积体前缘表面聚集,导致 “冷点” 处温度明显较低,D正确;“冷点”现象出现在该堆积体前缘表面,读图可知,该处地表坡度并不小,堆积体前缘厚度也较薄,AC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堆积体的植被覆盖度状况,且根据材料“冻融作用形成的巨大砾石堆积体”可知,该处有明显的冻融作用,不利于植被生长,堆积体植被覆盖度应较低,B错误。故答案为:D。16.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和保护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冻土,冻土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冻融现象,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冷点” 现象所涉及的冷空气下沉导致局部低温的原理,可以应用于青藏高寒区铁路建设中,通过人工手段营造类似 “冷点” 的低温环境,保持冻土的稳定性,C正确;东北沼泽区桥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沼泽的湿陷问题,A错误;西北沙漠区公路主要问题是风沙,B错误;东南丘陵区隧道面临的主要问题地形起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C。17.【答案】(1)特征: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处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处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制约条件:远离市场,输电距离远;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低;交通和基础设施滞后。(2)调整能源结构,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降低能源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优势,维持其能源产业地位。(3)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整体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区位于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线较为密集,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河西走廊发展太阳能的制约条件:远离东部市场,输电距离远,成本较高;该地经济较为落后,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资金不足;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2)太阳能的开发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传统能源的比重,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太阳能的开发能降低能源开发成本,带来收益,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属清洁能源,可减轻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上下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的优势,巩固其能源产业资源型城市的地位。(3)由材料可知,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通过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如文化旅游等,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模式。【点评】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且资源性产业在城市工矿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对资源不断的开采、挖掘和使用,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枯竭,城市发展处于衰退的一类城市。这类城市通常面临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等挑战。18.【答案】(1)临沧市年均降水量减少,水汽来源减少;临沧市年均温上升,饱和水汽压上升;人口增长,热岛效应加强,城区气温上升更明显;因热岛效应,对流加强,水汽扩散;城市下垫面硬化占比增大,绿地和水域减少,蒸发、蒸腾进入空气的水汽减少。(2)西南季风控制,进入湿季,降水量大,城区和郊区水汽都增加,水汽差异减小;西南季风控制,风速较大,将城区和郊区空气中的水汽混合;降雨多,太阳辐射弱,城区热岛效应减弱。(3)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提高实际水汽压;通过(冠层)削弱太阳辐射以及水汽增加,比热容增大,降低(白天)气温,降低饱和水汽压;导致相对湿度增大。【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分析】(1)题干提及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故相对湿度的重要参照物为实际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材料提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临沧市城区面积扩大,同时材料提及临沧市城区相对湿度有所下降。根据公式,若实际水气压减少,则相对湿度有可能会下降。从当下背景来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地气候有所影响。故临沧市有可能年均降水量有所减少,导致其城区水汽来源有所下降。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其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区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同时也因热岛效应,整个城市上升对流加强,其城区的水汽向外扩散。而城市发展的同时,其绿地水域有所减少,城市硬化下垫面占比有所增加,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城区的蒸发和蒸腾量,使得城区的水汽整体偏少。同时临沧市面积扩大,使得其城区年均温有可能上升,其饱和水汽压有所上升。(2)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我国云南省5~7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西南季风从湿润的印度洋携带大量水汽,其整体降水量较大,使得城区和郊区空气中的水汽都有所增加,城郊水汽差异有所下降。同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其整体城郊风力较大,城区和郊区空气当中的水汽容易混合,也使得城郊水汽差异进一步减小。而5~7月属于湿季、雨季,整体降水多,云层较厚,太阳辐射偏弱,这也使得城区的热岛效应有所下降。(3)城区绿化的增加使得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强了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可提高实际的水汽压。植被的冠层可以有效的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同时植被让空气中蒸腾水汽增加,也进一步的使得比热容有所增大,能够有效的使白天的气温有所降低,降低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上升,饱和水汽压下降,相对湿度有所上升。【点评】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它反映空气干湿程度,对天气、人体舒适度及诸多生产生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19.【答案】(1)形态:与甲地相比,乙地河道更窄,无分汊。成因:乙地已进入大峡谷, 山高谷深,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侧蚀和侧向堆积弱,且受两岸地形阻 挡,难以分汊、展宽。(2)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以宽谷为主,宽谷段多分汊(多沙洲)。(3)总体以抬升为主;宽谷段地壳抬升较快(幅度较大);峡谷段地壳抬升较慢(幅度较小); 地壳抬升速度(幅度)的空间差异大。(4)甲:灌溉、生活供水。乙:水能开发、探险旅游。【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处河道较宽,且河流出现多个分汊,与甲地相比,乙地河道更窄,且无分汊。成因:结合图中河流流向箭头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位置可知,乙地已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左图显示进入大峡谷后,河流流经山高谷深的地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强烈的向下切割基岩,而侧蚀和侧向堆积弱,是河谷窄而深,加之受两岸高大的山地地形阻挡,河道难以分汊、展宽。(2)读左图可知,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段河流总体落差不大,但也有几处(倒三角形所示河段)坡度急剧变化、河流流速突然加快的地区,这些陡坎处流速较快,下蚀较强,形成峡谷;而其它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下蚀较弱,侧蚀较强,河流较宽,以宽谷为主,且由于流速较慢,利于泥沙堆积,宽谷段多沙洲,导致河流多分汊。(3)左图显示仲巴-巴昔卡河段有多处坡度急剧变化,导致河流出现多处跌水,跌水处河流下蚀较强,说明该地总体以地壳抬升为主;仲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河段宽谷较多,但该河段整体海拔较高,说明宽谷段地壳抬升较快(幅度较大);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起点-巴昔卡河段以峡谷为主,但整体地势较低,因此峡谷段地壳抬升较慢(幅度较小),不同河段地壳抬升速度(幅度)的空间差异大。(4)甲处河谷较宽,利于泥沙堆积,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较深厚肥沃,是人口和农业的集中分布区,甲地河水主要用于灌溉和生活供水。乙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水流急,且风景秀丽,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河水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水能开发、探险旅游。【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地理(河南省)(学生版).docx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地理(河南省)(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