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政治
一、选择题。
1. 2024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加剧经济前景的不稳定,引发了人们对爆发经济危机的担忧。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 个别企业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关键在于马克思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结合时代斗争的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 )
①社会主义思想
②资本主义发展
③唯物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
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纪元
③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因为,改革开放( )
A. 完全破除了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 B. 重新塑造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
C. 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 实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46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C.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梦的本质是( )
A. 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家安定
B.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 产业振兴、社会文明、环境优雅
D. 国家民主、社会安定、人民幸福
7.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伟大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下列属于“十四个坚持”的是坚持(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普照的光”,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公有资产只在总量上占优势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④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这有利于( )
A. 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C. 大力增强民营经济创新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D. 积极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发展的制度环境
10.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土地流转,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这体现了我国( )
A. 毫不动摇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C.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D.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 近年来,农产品“卖难”现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蒜你狠”“姜你军”“向钱葱”“猪坚挺”等几乎没有停歇,屡次上演的价格“过山车”行情已超出合理范围,严重地扰乱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经营决策。这说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是( )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④竞争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支撑,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内在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 )
①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②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
③破除地方保护,淡化市场监管 ④完善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发挥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以同步富裕为根本目标
C.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D.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4. 近年来,山东省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这有利于( )
①优化资源配置,把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
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③统筹城乡之间和谐发展
④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5. 小何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8000元工资;小何的妈妈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每月有7000元工资;小何的叔叔通过转让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每年有10000元收入。小何爸爸取得工资收入的分配方式是( )
A 按劳分配 B. 按资本要素分配 C. 按数据要素分配 D. 按土地要素分配
16. 某班在学习“我国的社会保障”时,有同学介绍说:他72岁的外公每月有退休工资,每年享受免费体检一次,还免费乘坐公交车,今年五月免费接种了流感疫苗。其外公所享受到的上述待遇,包括了( )
①社会保险
②社会优抚
③社会救助
④社会福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此,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谈谈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意义。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改革开放,神州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人民从此富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提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开始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德惠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大粮仓。大力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模式,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
还让农民朋友离乡不离地,不种地也有收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以“链式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化,不仅关注农业生产,还不断加长、加宽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吉林德惠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过程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高一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
1-5.CDDCD 6-10.BACBA 11-15.CACBA 16.C
二、非选择题。
17.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8. 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9. 【作答角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①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有效解决农业发展动力问题。②坚持协调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不充分问题。③坚持共享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20.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②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③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⑤坚持应保尽保原则,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