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武汉市常青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考试时间:2025 年 1 月 16 日 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阿 姆 河 是 中 亚 水 量 最 大 的 内 流 河 ,源 于 帕 米 尔 高 原 ,河 水 主 要 来 自 上 游 山 区 , 中 下 游 进 入 平 原沙 漠 地 带 后 , 水 量 减 小 。 读 图 1 , 据 此回 答 1-3 题 。图 11.阿姆河的最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2.推测甲地径流量最大值出现的季节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阿姆河下游水量减少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咸海面积萎缩西 伯利 亚 位于 亚 洲北 部 , 自 北 纬 50 ° 直 抵 北 极 圈 内 , 东 经 60 ° 至 西 经 170 ° 附 近 , 西 伯利 亚 地 域 广 阔 , 资 源 丰 富 , 而 严重 的 人 口 问 题 制约 了 该 地 区 的 发 展 。主 要 表 现 为人 口 规 模 不 足 与人 口 分 布不 均 。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人 口 增 减 与经 济 兴 衰 互 为 因 果 。20 世 纪 末 ,受 苏 联 解 体 后经 济 危 机 及 全 民 医 疗 体 系 崩 溃 影 响 ,西 伯利 亚 地 区 人 口 数 量 出 现 了 显 著变 化 。表 1 示 意 西 伯利 亚 人 口 数 量 变 化 (1989— 2002) , 据 此 完 成 4-6 题 。高二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表 1 西伯利亚人口数量变化(1989—2002)地区 人口数量(千人)1989 2002全俄罗斯 147,383 145,187西伯利亚 25,236 24,277其中:西西伯利亚北部 1,756 1,940西西伯利亚南部 13,244 12,852东西伯利亚 10,236 9,4854.1989—2002 年,西伯利亚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寒冷漫长 B.老年人口较多 C.政府大量移民 D.经济增速放缓5.西伯利亚地区多数老年人迁往俄罗斯欧洲部分,是因为欧洲部分比西伯利亚A.工业发达 B.环境优美 C.交通便利 D.气候温暖 6.由于气候及历史开发问题,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A.东部区域 B.南部区域 C.西部区域 D.北部区域19 世 纪 后期 ,休斯 敦 是 得 克 萨 斯 州的 陆 运 枢 纽 ,加 尔 维 斯 顿 是 该 州的 水 运 枢 纽 。 1900 年 的 飓 风 摧 毁 了 加 尔 维 斯 顿的 港 口 。 1901 年 , 休 斯 敦 发 现 石油 ,经 多方 努 力 ,通 过 拓 宽 水 牛 河 这 一 天 然河 道 ,在 休斯 敦 与墨 西 哥 湾 之 间 开 凿 出 了 深 水 运 河 ,把 休斯 敦 与相 距 80 千 米 的墨 西 哥 湾 连 接 起 来 。 20 世 纪 30 年 代 ,得 克 萨 斯 州石 油 工 业 迅 速 发 展 ,总 长 度 6000 多 千 米 的 输 油 管 道 将 休斯 敦 与 数 百 个 油 田 连 为一 体 。此 外 ,联 邦 政 府 投 资 修 建 了 两 条 重 要 的 输 油 管 道 ,将 得 克 萨 斯 州的 石 油 运 往 东 海 岸 。读 图 2 ,回 答 7-9 题 。图 2高二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7.以下哪一个选项不是飓风带来的危害A.狂风 B.暴雨 C.风暴潮 D.海啸8.与加尔维斯顿相比,在休斯敦修建港口的优劣并存,下列关于在休斯敦建设港口 优劣说法正确的是A.休斯敦港口水位更深 B.休斯敦建港成本更低 C.休斯敦发展航运更安全 D.休斯敦港口腹地更窄 9.休斯敦石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区位条件有①原料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政府支持 ④空运发达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瓦 尔 帕 莱 索港 是 智 利的 最 大 海 港 ,智 利的 大 部 分 进 出 口 货 物 经 此 中 转 , 因 而 被 称为 智 利 的 “ 港 口 之 都 " , 城 市 依 山 而 建 , 从 港 口 码 头 遥 望这 座 城 市 ,可 以 看到 所 有 的 房 子 都 从 海 边 较 低 处 ,一 层 接 一 层 地 沿 着山 坡 向 山 上 蔓 延 。 瓦 尔 帕 莱 索 市的 另 一 个 特 点 就 是 这 里 色 彩 斑 斓的 民 居 ,过 去 修 船 工 将 修 船 剩下 的 油 漆 调为 各 种 颜 色 涂 在 自 家 的 木屋 上 ,形 成 了 五 颜 六 色 的 建 筑 景 观 。 读 图 3 , 据 此 回 答 10-12 题 。((a))(b) (c)图 3高二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10.关于瓦尔帕莱索老城区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筑选为木质是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B.依山建楼,傍海造屋,建筑群呈阶梯式排列是为了充分利用地形条件C.建筑色彩五颜六色是为了吸引游客D.刷油漆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11. 图 3(b)为瓦尔莱帕索沿海简图,为减弱盛行风带来的海浪对港口的影响,当 地政府在沿海修建了防浪堤坝,该地的盛行风向及防浪堤坝的最佳选址在A.西北风 ①点 B.西南风 ②点 C.东南风 ③点 D.东北风 ④点12.圣诞节期间,从瓦尔莱帕索港口运往中国的应季水果中,可能是A.车厘子 B.香蕉 C.榴莲 D.芒果在 掸 邦 高 原 西 南 部 ,有 一 座 巨 大 的岩 溶 湖 — 因 莱 湖 , 因 莱 湖 被 当 地 人 称 作 蓝 色 的 大 海 , 湖 水 湛 蓝 , 水 天 一 色 , 仿 若 大 海 般 浩 瀚 无 垠 , 却 保 留 有 湖 泊 的 清 澈 和 轻 盈 。 湖 中 有 两 百 多 个 水 上 村 庄 , 约 15 万 人 生 活 在 水 上 , 他 们 撑 船 捕 鱼 , 建 造 “ 吊 脚 楼 ” , 发 展 浮 岛 农 业 , 这 里 阡陌 皆 水 道 , 村 庄 尽 泽 国 , 宛 如 掸 邦 高 原 的 “ 江 南水 乡 ” 。 读 图 4 , 据 此 回 答 13-15 题 。(a)(b)(c)图 4高二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13.因莱湖上的捕鱼极有特色,渔夫用罩鱼笼捕鱼,罩鱼笼的笼骨和笼口用竹子围 成,在笼骨周边围上一圈网眼较大的渔网,站在船头的渔夫垂直看向水中,如果看到湖 中有鱼,便将罩鱼笼往水中扣去,鱼便困在笼中,鱼一旦挣扎就会被卷在笼外围的渔网 上。下列关于因莱湖特色捕鱼方式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湖水平均深度较浅,鱼笼长度刚好可以扣到湖底②湖水清澈,渔夫站在船头就能 看到水中的鱼③渔网网眼较大可以放走小鱼,有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发展④罩鱼笼体积大, 比撒网式捕鱼捕获量更多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4.生活在因莱湖中的居民创造出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民居样式—高脚楼木桩, 即用几根长达数米的木桩插入湖底,于高出水面三四米的位置上,在木桩上绑上横梁, 一根根横梁搭建出了人居层的骨架,而后再用苇草稻草编织的厚席或是木板,严丝合缝 地架在木桩上充当墙壁,房屋一般有两层。因莱湖居民给房屋设计“高脚 ”的原因是A.留出更多的水域,用以发展水产养殖B.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避免水位上涨淹没房屋C.架空层更高,便于船只通行D.湖泊常年较深,高脚适应深水环境15.当地农民把湖上漂浮的水草、浮萍和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覆盖上湖泥,从而 形成“浮岛 ”,并在上面种植各种蔬菜和其他农作物,成为当地独特的农业生产景观— 浮岛农业,下列关于浮岛农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围以山地地形为主,发展浮岛农业可以缓解当地耕地资源不足的局面B.地处热带,终年高温,适合水草生长,为浮岛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料C.利用浮岛种植农作物,浮岛可以根据湖水水位自由浮动,农业生产不受洪涝影响D.在浮岛上种植农作物,会对湖水造成污染,导致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7 分)高二地理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材料一:碳排放量指产品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时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产 品的材质、用途等会导致其碳排放量的不同, 图 5 为碳排放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图 5 2018 年全球碳排放量与增幅图材料二:在食品的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中,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 少的食品称为低碳食品。(图6 食品的生命周期)与外地和反季节蔬果相比,本地和应 季蔬果是更低碳的食品。图 6 食品的生命周期(1)分析我国碳排放量高居前列的原因。(8 分)(2)如何理解“与外地蔬果相比,本地蔬果是更低碳的食品 ”? (4 分)(3)你尝试为家人准备一顿健康又低碳的晚餐,在制作前请你从食材选择和制作 过程角度分析并写出低碳的制作方法。(5分)高二地理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分)非洲是“一带一路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重点地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会对东道国 产生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等多元辐射效应,共同推动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莱基自 由贸易区(简称自贸区)位于西非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尼 日利亚,是中非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典范。调研发现,莱基自贸区对所在拉各斯 州产生的多元辐射效应中,经济 、文化和社会辐射效应显著,但技术辐射效应仍有待提升。图 7(a)示意莱基自贸区在拉各斯州的位置,图 7(b)示意莱基自贸区产生的多元 辐射效应。图 7(1)分析我国在莱基自贸区的石化企业采取本地化产销模式的原因 。 (8 分)(2)指出莱基自贸区对所在拉各斯州的技术辐射效应有待提升的理由 。 (6 分)(3)说明莱基自贸区的部分中资企业实现劳动力本地化对当地带来的好处 。 (6 分)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 图 8 为坎帕尼亚大区位置示意图。高二地理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图 8材料二,位于亚平宁山脉南麓德坎帕尼亚大区,农产品品质优良,粮食作物逐渐被 园艺作物取代,该区分布着众多农产品加工厂,食品产业是该区的支柱产业;该区第三 产业发达,旅游业收入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菲亚特集团、奥利维蒂集团等大 公司在该大区都设有加工装配厂,坎帕尼亚大区交通便利,那不勒斯港是地中海地区重 要的客、货运港。材料三, 图 8 示意坎帕尼亚大区与意大利的失业率、工业化率和农业就业率情况。图 8(1)描述坎帕尼亚大区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4 分)(2)分析坎帕尼亚大区园艺作物逐渐取代粮食作物的原因。(6 分)(3)结合材料,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评价坎帕尼亚大区经济发展对该区人口迁移和 城市化的影响。(8 分)高二地理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武汉市常青联合体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B A D D B D C C C A A C B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 (1) 中国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占比较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相对较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赖于 能源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或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主导;人口总量大,随着人口 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对住房、交通、家电 等产品的需求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缓慢。(每点 2 分,任答 4 点得 8 分)(2)与本地蔬菜水果相比,外地蔬菜水果在六七成熟时便采摘,增添了保鲜环节,增加了 碳排放量;外地蔬菜运输距离更长,运输环节也增加了碳排放量。(每点 2 分)(3)使用应季的、本地产的、简易包装的食材;煮米饭或粥时考虑用薏仁、红薯等粗粮替 代部分白米;考虑用白肉替代红肉,如用鸡胸肉替代牛肉;考虑以凉拌方式做菜,可以省下 烹调时的能源使用;少油、少盐、少糖,减少调味料的使用,既健康,又减少碳排放。(每 点 1 分)17.(1)我国在莱基自贸区的石化企业于当地购买石油,石油资源丰富或价格便宜;可减 少原料的长距离运输,降低原料的运输费用;企业在本地进行石油的生产加工,产品销往 当地市场,可减少产品的运输费用;企业在莱基自贸区内生产,受当地的优惠政策支持可 减少税收。(每点 2 分)(2)尼日利亚本地工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教育和技术落后;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不 完善。( 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3 点可得满分 6 分)(3)企业为当地众多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企业通过职工培训 ,提高当 地劳动者的专业技能;促进工业化,进而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每点 2 分)18.(1)交通线稠密;交通线与港口相连。(每点 2 分)(2)城市化水平提升,园艺作物的市场需求扩大;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园艺作物的经济效 益比粮食作物高;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每点 2 分,任答其中 3 点可 得满分 6 分)(3)农业就业率高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坎帕尼亚大区工业化率低,对劳动力的吸 纳不足,城市化水平提升缓慢;以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为主,高素质劳动力迁入少; 该区第三产业发达,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每点 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