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 强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科学探究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解释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2.科学思维(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3.科学探究(1)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2)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潜水员潜水、水坝图片,潜水员潜水时为什么要穿抗压很强的潜水服?水坝为什么设计成上窄下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新知探究液体的压强特点教师分别展示下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观察第一张图片中侧面的薄膜为什么突出?第二张图片中下面的薄膜突出说明什么?第三张图片中为什么不同深度的孔喷出的水距离不一样?这些现象证明了什么?生:1第一张图片中说明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第二张图片中说明液体受重力,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第三张图片中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液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师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液体压强又具有什么特点呢?生:2.液体压强可能与深度、液体密度有关.教师讲解课本图8-16 U形管压强计的作用、构造、原理后,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不变,即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变大,即相同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换用不同液体,保持探头深度相同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变大,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三、课堂小结四、课堂训练1.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重力而产生的,因此液体内部的压强方向总是向下的B.在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一些C.在液体的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一般不同D.凡是和液体接触的物体或物体表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强2.如图,两管中盛有同种液体,这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比较( C )A.甲大 B.乙大C.一样大 D.无法比较五、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1.在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联系学生以前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物理是好学的.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导,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压 强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计算及应用1.物理观念(1)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2)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帕斯卡定律及其应用.(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2.科学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3.科学探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传递压强的区别.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连通器的概念和应用.难点:液体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1.液体压强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图8-17,推导p=ρgh.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1.公式p=ρgh各物理量的单位怎样?计算中应注意什么?生:1.密度ρ的单位是kg/m3,深度h的单位是m,压强p的单位是Pa,1Pa=1 N/m2;公式p=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ρgh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计算.师2.p=ρgh计算中应注意什么?生:2.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中的“h”不是高度,是液体中某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深度.师3.展示课件例题,请同学们估算海水的压力有多大,海水对脚背压力的大小.生:3.因为是估算,海水密度取ρ=1×103kg/m3,g取10N/kg,脚背的面积近似取S=130cm2=1.3×10-2m2,则7km深处海水的压强为:p=ρgh=1×103kg/m3×10N/kg×7×103m=7×107Pa.脚背受的压力F=pS=7×107Pa×1.3×10-2m2=9.1×105N,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所受重力G=mg=60kg×10N/kg=600N,假设脚背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当于n个成年人所受重力500.师4.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帕斯卡及其著名的帕斯卡实验.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性?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它们各自的底部互相连通,而且容器的上端都开口.师5.像这样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新知探究2.与液体压强相关的应用实例师1.演示课件连通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连通器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生:1.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师2.引导学生探究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总是相平的?生:2.在连通器中,设想在容器底部连通的部分有一液片“AB”,当两管液体不流动时,液片AB处于平衡状态,液片两侧受到压力相等(F1=F2),根据F=pS,液片两侧受到压强相等(p1=p2),根据p=ρgh,两管液面高度相等(h1=h2),所以两管液面相平.师3.请同学们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生:3.茶壶、锅炉水位计、水塔与自来水管、牲畜自动饮水机、船闸、过路涵洞,下水道中存水弯等.师4.教师展示课件:讲述船闸对发展的作用,以及三峡船闸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学生观看视频后,讨论交流,回答船闸的原理及轮船如何从上游开往下游?生:4.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轮船从上游开往下游的过程是3、1、4、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P192-P193拓展一步,观察图8-25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共同总结出帕斯卡定律的特点以及公式.帕斯卡定律的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公式:p1=p2师5.课本图8-26中液压千斤顶应用了什么原理?这个原理还有什么别的应用吗?生:5.两个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相接触,根据帕斯卡定律,施加于小活塞的压强被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给大活塞,大活塞便可以产生一个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的力,即=,F2=,帕斯卡定律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三.课堂小结四.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1N,容器中的水重7N,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100c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6cm,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水面高度h1=8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A.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200PaB.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7N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9N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2.如图所示,两个大小、质量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甲大端开口,乙小端开口,将它们都装满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压强相等B.图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压强大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压强相等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图甲压强大3.关于连通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A、连通器中至少有两个开口B、连通器中只有两个开口C、在连通器中倒入液体后,各液面一定相平D、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4.下列容器中,不是连通器的是( A )A、U形压强计 B、茶壶C、锅炉水位计 D、船闸5.一端蒙橡皮膜的玻璃筒,插入水中,如图所示,在逐渐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 B )A、逐渐下凸 B、逐渐上凸C、保持不变 D、不好判断五、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1.液体压强的应用是从实例抽象出物理模型,再应用于实例的过程。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关于介绍三峡船闸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船闸,或模拟船闸,使学生获得对船闸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连通器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物理科学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