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秋绵阳市安州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小明暑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旅游。当他与哈尔滨家人视频通话时,发现哈尔滨已晨光熹微,而乌鲁木齐依然夜色深重。读图,完成下面1﹣3题。
1.图中有关小明旅游经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领土最东端所在省份
B.经过我国领土最南端所在省份
C.经过我国领土最西端所在省份
D.经过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省份
2.当哈尔滨晨光熹微时,乌鲁木齐依然夜色深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我国(  )
A.东西跨度大 B.南北跨度大
C.地势起伏大 D.资源丰富
3.小明从哈尔滨出发,沿我国陆地上国界线旅游,沿途不可能经过的国家是(  )
A.蒙古 B.日本
C.俄罗斯 D.哈萨克斯坦
哈尔滨的小星暑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旅游。当他与哈尔滨家人视频通话时,发现哈尔滨已晨光熹微,而乌鲁木齐依然夜色深重。
4.从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划分来看,新疆是(  )
A.直辖市 B.特别行政区
C.自治区 D.民族乡
5.下列四地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哈尔滨 B.呼和浩特 C.兰州 D.乌鲁木齐
6.下面省区与其简称、主要少数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
A.①—新—维吾尔族 B.②—云—傣族
C.③—蒙—蒙古族 D.④—吉—朝鲜族
我国一般把16岁至退休年龄的人口列为劳动力人口,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进入老龄化。读图“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完成7﹣9题。
7.下列属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的是(  )
①人口素质有很大提高
②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③男女性别比趋向正常
④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我国要想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迫切需要(  )
A.宣传“全面三孩”政策
B.倡导低碳环保理念
C.提升人民科学文化素养
D.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9.2021年以来,我国开始依法实施“全面三孩”生育政策,主要目的是(  )
A.解决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B.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C.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缓解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10.下列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汉族、满族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B.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
C.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分布界线十分清楚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区
图1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2为中国某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
B.②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
C.③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D.④地区春季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12.南方多洪涝灾害,当你遭遇强降雨天气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及时关好门窗
②携带雨具外出玩耍
③远离洼地,不贸然涉水
④远离电线杆,防止漏电伤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丝路十分关,九分在甘肃。”家住陕西的小萱同学想利用寒假去考察河西走廊地区,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甘肃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
14.敦煌莫高窟壁画不易受潮变质,原因是其位于(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大
B.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北缺水问题
C.土地资源属于可在生资源,可以任意利用
D.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16.2024年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风险。山火燃烧产生的烟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森林火灾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土壤肥力增加 B.城市建设用地减少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空气质量指数上升
17.读图,完成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水田 B.林地 C.旱地 D.草地
18.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为(  )
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023年3月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因烧烤火爆“出圈”,为了从“爆红”到“长红”,政府迅速反应,协调开通了济南往返淄博的“烧烤专列”,市内增设“烧烤公交专线”,实施单价优惠等等,多措并举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为淄博烧烤保驾护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列“进淄赶烤”车辆属于淄博所在省份的是(  )
A.
B.
C.
D.
20.“小火炉”“小饼”“蘸料”是山东淄博烧烤灵魂三件套,山东作为面食大省,在吃烧烤的时候自然少不了面食的存在。淄博烧烤就完美地将面食融入了烧烤,下列属于山东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
A.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B.耕地以水田为主
C.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D.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
21.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可知,淄博所在的干湿区和温度带分别是(  )
A.湿润区 暖温带 B.半湿润区 暖温带
C.半干旱区 暖温带 D.湿润区 亚热带
22.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铁路线是陇海线
B.②铁路线是京广线
C.③铁路线是贵昆线
D.④城市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23.“无农不稳,无粮自乱”说明(  )
A.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B.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C.只要农业发展,其他部门无所谓
D.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24.如图所示的是我国哪个工业基地(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读图,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B.南京是本区的核心城市
C.我国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之一
D.河网纵横,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26﹣27题。
26.图文材料可反映出中欧班列(  )
A.速度越来越快 B.运费越来越贵
C.运量越来越多 D.运距越来越长
27.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
A.方便人们出行 B.加强经贸往来
C.保护生态环境 D.提高旅游收入
28.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据此完成下题。
我国从全面开放二孩到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的实施,这将有利于(  )
A.均衡东西部人口的分布
B.鼓励人口向农村转移
C.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  )
A.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B.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30.造成文中描述“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小说主人公及当地很多居民戴白羊肚头巾,可能的原因是(  )
A.冬季寒冷、风沙大 B.夏季多雨、气温低
C.山高谷深 D.防止蚊虫叮咬
读图,完成32﹣33题。
32.关于图中两条河流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B.乙河水资源丰富
C.乙河流量最大、汛期最长
D.甲河最终注入渤海
33.关于图中河流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流经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B.乙河上游水能丰富,适宜修建水电站
C.甲河下游江阔水深,水运便利
D.乙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
二、填空(34分)
34.(12分)《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如图示意黄河水系和部分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    (地形区),其干流的流向大致为    。
(2)黄河流经保护区甲时,水量    (增加/减少),从水系状况看,其原因是    。
(3)保护区乙所在的河段是    ,该保护区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4)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变    ,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下游地区治理“地上河”的措施有    。
35.(11分)假期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团队组织了一次“行万里路,看大美中国”活动,设计了三条研学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条路线(a、b、c)中,穿过三级阶梯的是    (填代号);暑假期间    (填代号)条路线全程降水相对较多,   (填代号)条路线能欣赏专门晾制葡萄干的荫房风光。
(2)①②两地中,年温差较小的是    (填代号)地;①②③三地夏季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
(3)如果想去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应该去图中的    (填数字代号)地,影响因素是    。
36.(11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示意图”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
材料二: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多样”或“单一”)。
(2)我国耕地所占比例    (选填“大”或“小”),这与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分不开的,请从地形特点的角度分析:   。
(3)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地,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地。
(4)请将人口,耕地、粮食三个关键词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
①   、②   、③   。
(5)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    、年际变化大。针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措施是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措施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B C A C D C C B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A D D D A D B A B B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D C B C B C B D A C B
34. (1)青藏高原;自西向东;
(2)增加;有支流汇入;
(3)中游;水土保持;
(4)缓;加固堤坝。
35. (1)a;c;b;(2)①;高温多雨;(3)④;地形因素
36. (1)多样;
(2)小;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
(3)林;草;
(4)人口;耕地;粮食;
(5)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