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社会法治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本大题有 8 小题,每小题 1分,共 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T F F T T F F T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B D A C B A B D C D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A C B A C D D A B C三、综合题 (本大题有 5 个小题,共 52 分)29.(1)变化:数量增加;位置从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 分) 危害: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点即可,1 分)(2)成功说: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自强作出了努力。失败说: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洋务企业衙门式管理,腐败严重,效率低下;创办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辩证说:一分为二,既肯定洋务运动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两个方面,4 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中国经济、文化与社会风俗发生巨大变化,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三个方面,3分)30.(1)例 1:选择 A 和 B。1937 年 7 月 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全民族的抗战。1938年,中国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例 2:选择 A 和 C。1937 年 7 月 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全民族的抗战。1940 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对日作战,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例 3:选择 A 和 D。1937 年 7 月 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开始全民族的抗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本来是想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结果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之中,最终于 1945 年无条件投降。例 4:选择 C 和 D。1940 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对日作战,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有力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最终导致日本于1945 年投降。(4 分)(2)说明: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危害,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2分)意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2分)(3)警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警钟长鸣,勿忘国耻;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让战争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民族振兴的磅礴力量等。(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2分)31.(1)遵义会议;新中国成立。(2分)(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分)(3)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4分)(4)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2 分)32.(1)四川省,西藏自治区。(2 分)四川盆地,青藏高原。(2 分,写出横断山区也可给分)(2)需要穿山跨河;海拔(地形)落差大;地质灾害严重;气候恶劣等。(三点,3 分)(3)有利于优势互补,推动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等。(3分)33.(1)热爱祖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合理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等。(2分)(2)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尽己所能,关爱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文明有礼展现国家形象等。(2分)(3)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行政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4 分)(4)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有权使用网络,但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4 分)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分判断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三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请按照答题卷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1.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3.我国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逐级降低,大致成三级阶梯。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5.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6.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果断地格守诚实。7.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8.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尊敬和学习。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1839年,在广州虎门的外国人说:我们已把销烟的过程反复查看过了,他们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超出我们的意料,没有别的事能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了。这表明A.英国已经停止鸦片走私B.林则徐坚决进行禁烟斗争C.英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D.吸食鸦片已经被彻底禁止1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出发前曾说:“关于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但1901年时他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戊戌变法对制度的变革B.列强侵华兵力的不足C,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D.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1.“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则史料出自的文献是热的牛超餐的资田畝新往CD12.“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A“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B.“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C.“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D.“教亡图存”,进行戊戌变法1社会法治试题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5.1鄞州八上社会期末试卷.pdf 八年级期末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