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丹东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丹东市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思想政治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马跃姜南南田大鸣黄晶
校对及审核:尹红晔客之心谭晓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并赋予这一新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明确
称谓和科学定义,为唯物史观更系统、更全面、更完备的论述人类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
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秘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说道:“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
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
步。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对这段话解读正
确的是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发生在原始社会中氏族制度管理时期
②“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
③“阶级对抗的规律”表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说明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数字技术持续加持赋能下,资本主义的生产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数字资本
化的转型和数字资本主义的形成。有人认为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依托于全新硬件与软件基础
运作的资本主义新形态,这说明
①数字资本主义短期内不会消亡且可能会长期存在
②这是一场新型信息技术加持的运动但其本质依旧
③数字技术的发展能摆脱资本主义命运和经济危机
④数字资本主义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全新社会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8页
4.“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
自己的宜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共产党宜言》中的名句发人深
省,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是基于《共产党宣言》
①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谋解放
②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③能够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小明同学在参观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图片展览时,看到《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这张照片,
该照片能够体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②我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获得较快发展
③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
④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伟大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该决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
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此我们应
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总目标②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理论就是旗帜,理论就是方向。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为
全党树立鲜明的精神旗帜,引领正确的前进方向。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一找到了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②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一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一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一加强党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李大钊曾说过:“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邓小平
曾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
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上述论断解读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具有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②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以及发展
③在中国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