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23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46分)1. 答案:C。“智能太阳花”路灯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其仰角变化幅度取决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福建和新疆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相同,所以两地“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仰角变化幅度相同,A、B 错误;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冬半年昼短夜长,太阳视运动轨迹短,“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较小;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视运动轨迹长,水平转动角度较大,C正确,D 错误。2. 答案:B。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福建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当地地方时为 12时,新疆位于福建西边,地方时比福建晚,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所以新疆的“智能太阳花”“花朵”朝向东南,B正确;影子朝向西北,D错误;此时新疆地方时不到 12时,影子不是朝向正北,C 错误;“花朵”应朝向东南,不是西南,A错误。3. 答案:D。汤加位于南太平洋岛国,地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喷发活动,D正确;A、B、C选项错误。4. 答案: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增加土壤肥力,①错误;火山灰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②正确;大量火山灰会影响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通行安全,③正确;火山喷发与山洪、泥石流的发生没有直接关联,④错误。D正确。5. 答案:A。北京时间 2022 年 1 月 15 日 12 时 20 分,此时 180°经线地方时为 16时 20 分,赤道上昼半球范围是 25°E - 155°W,属于 1月 15 号的经度范围是 0°向东到 180°,所以赤道上处于昼半球且属于1月 15 号的经度范围是 25°E 向东到 180°,A 正确。6. 答案:B。图示为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组成,岩石水平层理结构明显,B正确;该地位于青海省,没有冰川广布,A 错误;丹霞地貌顶部不一定都很平坦,C错误;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与丹霞地貌成因不同,D错误。7. 答案:C。与山间小盆地相比,山体崖壁坡度较大,不易留存土壤,植被覆盖少,岩石裸露,丹红如霞,①③正确;山体和盆地都以红色砂砾岩为主,②错误;当地降水并非稀少,④错误。C正确。8. 答案:A。丹霞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再受风化侵蚀形成,A正确;与冰川堆积、风力堆积无关,B、C、D 错误。9. 答案:C。甲为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A 错误;乙为低压中心,是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B错误;丙为冷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C正确;丁为暖锋,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D错误。10. 答案:C。此时河西走廊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A错误;黄海近海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不会出现强烈风暴潮,B错误;华北平原受高压控制,风和日丽,C正确;长江中下游受高压控制,为晴朗天气,D 错误。11. 答案:A。德雷克海峡受西风漂流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Argo 浮标会随洋流运动,所以其大致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A 正确。12. 答案:D。德雷克海峡海域较为开阔,B错误;附近无大量河水注入,A错误;海水大量结冰会使盐度升高,C错误;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影响,西风漂流为寒流,水温低,蒸发量较小,盐度较低,D 正确。13. 答案:D。Argo 浮标沿南美洲东岸向北运动,说明沿岸洋流自南向北流,南下船只顺流航行,D正确;附近岛屿森林广布与浮标运动特点无关,A错误;浮标运动特点不能推断出沿岸渔业资源是否丰富,B 错误;也无法推断沿岸气候是否温和湿润,C错误。14. 答案:C。海拉尔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大气降水丰富,形成夏汛;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出现“双峰”现象,C正确;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夏汛一般不会出现“双峰”,A、D 错误;图中显示河流补给湖泊,B 错误。15. 答案:C。10、11 月份,海拉尔河进入枯水期,水位下降,呼伦湖水位相对较高,新开河由流向东北转为流向西南,C 正确;4、5 月份海拉尔河开始进入春汛,水位较高,A 错误;7、8 月份海拉尔河处于夏汛,水位高,B 错误;1、2 月份为冬季,河流封冻,新开河水流方向基本稳定,D 错误。16. 答案:B。海温距平低于 -0.5℃且持续 5个月以上出现拉尼娜现象,从图中可知,该时段拉尼娜现象出现 2次,B正确。17. 答案:A。2023 年 11 月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赤道太平洋海域中东部海温低,气流下沉;西部海温高,气流上升,形成顺时针大气环流,A正确。18. 答案: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D 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不会使全球变暖趋势明显减缓,A 错误;澳大利亚会出现干旱,森林火灾增多,B错误;秘鲁渔场海水温度升高,渔业资源减少,C错误。19. 答案:B。该山地基带为荒漠草原带,说明其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是天山,B 正确;秦岭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错误;长白山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喜马拉雅山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热带季雨林带,D错误。20. 答案:C。甲自然带位于亚高山草甸带和山地草原带之间,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推测甲自然带是针叶林带,C 正确;温带荒漠带应位于基带,A 错误;落叶阔叶林带不符合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B错误;高寒荒漠带应在更高海拔,D错误。21. 答案:B。该山地北侧自然带比南侧多,主要是因为北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带更丰富,B正确;光照、热量、海拔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 错误。22. 答案:D。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有重叠,A 错误;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也有差异,B错误;干湿区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C 错误;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D正确。23. 答案:D。甘肃省半干旱区成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主要是因为受海陆位置影响,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D正确;大气环流、地形地势不是主导因素,A、B 错误;纬度位置对干湿区呈狭长条带状分布影响不大,C错误。二、综合题(共 3小题,共计 54分)24.(20 分)(1)气温差异:甲地全年高温,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夏季凉爽,冬季温和。(4 分)降水差异:甲地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分配较均匀;乙地降水总量较多,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4分)甲地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2分)(2)6 - 8 月,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乙地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4 分)(3)“冰”:丙岛北部地区多被冰雪覆盖,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寒冷,有大量冰川分布。(3 分)“火”:岛上有 200 - 300 座火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3分)25.(14 分)(1)向斜(1分) 谷地(1分) 流水侵蚀作用(1分)(2)海拔变化:海拔升高。(1分)判断依据:台湾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断抬升,导致台湾山脉海拔升高。(4分)(3)台湾岛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山脉海拔较高,垂直差异显著,为多种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山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高,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小,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衍。(6 分)26.(20 分)(1)东北低山丘陵区高强度农业垦殖和山地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下降;(1分)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强;(1 分)在季节性冻土影响下,冻融作用使土壤变得疏松;(1 分)地表径流对疏松土壤的侵蚀加剧,从而发育众多侵蚀沟。(1分)(2)分布状况:东坡和南坡侵蚀沟密度大,西坡和北坡侵蚀沟密度小。(2分)东坡原因: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3分)东坡地势起伏较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2分)南坡原因:南坡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烈,土壤更疏松;(3分)(3)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侵蚀沟破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业生产效率;威胁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安全。(3分)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改变地表形态,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