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爬天都峰学校 XX小学 班级 四(1)班 科目 语文教学课题 第十七课爬天都峰教学目标 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攀”“颤”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能说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3.知道写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能说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2.知道写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教学难点 知道写一件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教 学 内 容 (含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块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翻到第五单元导读,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下面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也就是明白方法。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习作要求。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今天来学习《爬天都峰》。请大家跟我一起拿笔板书课题。(板书:爬天都峰。)爬要注意左边是爪,没有提点。都,右耳旁是悬针竖。峰,和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我们再来齐读一下,爬天都峰。板块二:预习反馈,强调字音 (1)汇报预习单1-4题,反馈。 (2)开火车读课文,出示词语,指读。 读音都正确了,再次强调。 读音错误,直接强调。(相:多音字) 好哩 石级 铁链 发颤 攀着 猴子 照相 纪念 辫子 汲取 笑呵呵 板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预习课文,同学们知道了哪些内容?(预设:谁爬天都峰 什么时间爬的 怎么爬的 爬上去了吗?天都峰什么样子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迅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到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那么,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试着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了一位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舞,最后爬上了天都峰。2.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清楚的呢?揭示并梳理: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怎么引导呢?●答不出来的情况下。(1)我们顺着课文往下看。课文是写爬天都峰这件事,哪一部分直接写爬山的呢?指名交流。 指名交流。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从这里开始课文的6、7自然段。观察仔细。找到了关键词句,“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这一部分是写的爬山中。(板书:6-7爬山中)(3)6-7自然段写的是爬山中。那前面应该是--爬山前。关键词句是: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第几到第几自然段写的是爬山前。2-5自然段(板书:2-5爬山前)(4)爬山前,爬山中,后面一部分应该是--爬山后。(5)由爬山前、爬山中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了爬山后,可是此时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下山了吗?还在哪儿?关键词句是: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所以是爬上峰顶后。具体段落:8-10(板书:8-10爬上峰顶后)(6)我们来梳理一下哪些段落分别写了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2~5,爬山前;6~7爬山中;8~10爬上峰顶后。(7)总结:看来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除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一下子答出来了。(1)你从哪些关键词或者是关键语句知道这是按照爬山的顺序写的。(2)从哪里开始爬山的?“我奋力向顶峰爬去”,观察仔细。找到了关键词,“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的......”一直到哪里?第七自然段结束,这属于--爬山中。好(板书:6-7爬山中)(3)6-7自然段写的是爬山中。那前面应该是--爬山前。关键词句是: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第几到第几自然段写的是爬山前。2-5自然段(板书:2-5爬山前) (4)由爬山前、爬山中自然而然我们就想到了爬山后,可是此时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下山了吗?还在哪儿?关键词句是: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上顶峰后。具体段落:8-10(板书:8-10爬上顶峰后)(5)我们来梳理一下哪些段落分别写了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2~5自然段,爬山前;6~7是爬山中;8~10是爬上峰顶后。(6)总结:看来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除了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爬天都峰就是按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板块四:细读探究,体悟情感。1.出示第2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爬山前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呢?老师示范写强调书写要领,我们写字有三看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学生练习并展示老师点评,书写正确美观大方。(板书) 链。链这个字中间的走之底在金字旁第2笔的位置起笔,缩在当中,车字旁和金字旁等高。(板书)引导交流:作者是从“想”的角度写清楚的。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山高”。心里想着“山高”。看着山高,心里发颤。(2)天都峰到底有多高呢?我们来看看现实的高。出示图片、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3)指导朗读。同学们,文中的“我”看到天都峰那么高,心里发颤。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课文吧。 (4)总结:我们发现文中抓住小朋友心里的想法,写出她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把天都峰的高和陡写清楚。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学着写出人物心里的想法,试着把一件事写清楚。(板书:怎么想) 板块五:拓展训练。1.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要详细清楚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接下来你们看看这些内容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序呢? ()我小心地拾起风筝,心里好不懊悔。()风筝终于又在我们的手中乘飞上了蓝天。()一阵风吹过,风筝像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斜斜地一头栽了下来。()我和哥哥激动得又跳又叫,又喊又笑。()哥哥鼓励我不要泄气,再来一次。()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哥哥去郊外放风筝。()哥哥举着风筝,我拉着线跑啊跑,风筝飞起来啦!2.总结:聪明的你们一下就排好了顺序,但是想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光写好事情发展的顺序还不够,那还需要哪些技巧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板块六:作业1.熟读17课;2.将17课的其他几个生字每个练写2遍。 板块七:板书 爬天都峰 相 攀 2-5爬山前 6-7爬山中 8-10爬上峰顶后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学写“攀”字2.了解作者抓住这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3.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总结作者写一件事情的方法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抓住这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2.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总结作者写一件事情的方法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总结作者写一件事情的方法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梳理写法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来把一件事写清楚呢?指名交流。知道了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同时可以写出人物内心是怎么想的。(板书:怎么想)二、品读课文,探究写法1.一开始,我的心理是发颤,不敢爬。但最终“我"和老爷爷都爬上去了,他们的心理是一成不变的吗?那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人物 爬山前 爬山中 爬上峰顶后“我”这么高,这么陡,我能爬上去吗?老爷爷都来爬了,我为什么不可以? 老爷爷能爬上去,我一定要克服困难爬上去。 要不是受老爷爷影响,我是没有勇气爬上来的。老爷爷这么高,这么陡,我能爬上去吗?这么小的孩子都来爬了,我为什么不可以? 小朋友都能爬上去,我一定要克服困难爬上去。 要不是小朋友的勇气鼓舞我,我是下不了决心的。用横线画出老爷爷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语言、动作,用波浪线画出我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语言、动作读一读,揣摩当时的心理活动。爬山前的对话,出示课文第3-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对话。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老爷爷和我的对话中都有“也”字,从“也”字中,你能读出他们怎样的心理呢?A."也"写出了老爷爷他当时非常疑惑,非常震撼,心想这么小的孩子也来爬天都峰,自己也应该能爬上去。"也"说明我当时非常震撼也非常受鼓舞,这么老的老爷爷都敢爬,自己也一定能爬上去。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他们互相鼓励,给予对方力量。这个部分课文通过对话把老爷爷和“我”在爬山前相互鼓舞的情景清楚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板书:怎么说)爬山中的动作,出示课文第6、7自然段: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默读课文,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预设:五个“爬”字和一个“攀”字。想一想文中五个“爬”字,“爬”的方式一样吗?"爬"字,文中把它归纳为"手脚并用",把两只手当脚,人用手和脚一起着地向前移动,像猴子一样向上爬去。大家能想象画面吗 大家试一试手脚并用往上爬,累不累 (累)而天都峰的路,脚踩在石级,人站直,伸手就搭到面前的石级了,可见路非常的——陡!“攀”的动作是怎样的?做一做动作,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一会儿攀……一会儿爬…”不停的换姿势,又说明了爬山的艰难。"爬呀爬"表明了爬山的时间久。请大家边读边做动作,齐读感受爬山的不同姿态,体会爬天都峰的艰辛和挑战。小结:“爬山中”这一部分,作者把“我”在爬山过程中怎么爬的动作写清楚了,也就是怎么做,(板书:怎么做)通过不同的爬山姿态让我们体会到这一老一小真是在向天都峰的艰难挑战呀。那这么艰难,他们放弃了吗?没有。那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XXX都能爬上去,我一定要克服困难爬上去。爬到峰顶后的对话,出示8-9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居然"说明老爷爷当初就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他是受到我"的鼓舞才爬上的。根据他们的对话,我们揣测他们的心理是:要不是受老爷爷影响,我是没有勇气爬上来的。B.要不是小朋友的勇气鼓舞我,我是下不了决心的。(2)生自悟,填写表格。(3)反馈3.再次观察表格。(出示)(1)你从他们心理活动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2)出示第10自然段: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指名学生读。通过对话,勇气和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明白了要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勇攀高峰,学做一名勇者,用乐观、自信的姿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三、对比阅读,揣摩选材1.出示表格(见右上表格):对比阅读。对话 爬山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出示表格。找同学朗读。(2)我们把两边结合起来,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很详细,写我们爬山的过程一笔带过。)2.思考:既然文章的题目叫爬天都峰",可为什么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很详细,写我们"爬山的过程却一笔带过呢?(1)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反馈。预设:这篇文章想表达的就是我"和老爷爷彼此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因此,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详写,而爬山的过程就一笔带过。3.总结:我们在决定选材详略的时候,要首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究竟想表达什么?然后根据写作的目的选择材料,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详写,不能充分表达中心的就略写或不写。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通过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并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写出来,就可以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今天的课就结束了,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教案.docx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