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大版 初科 八上 3.1 密度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升高。在此过程中,下列有关水银的属性或特性发生改变是( )A.密度 B.比热 C.质量 D.熔点2.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A.弹性小 B.密度小 C.导电性能差 D.导热性能差3.下列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D.用ρ=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4.将一个体积不随温度变化的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温为5℃时,物体恰好悬浮在水中处于静止。此时在烧杯周围放置一些碎冰,使水温缓慢地降至0℃,在此过程中,浸在水中的物体的运动的情况是( )A.一直向上运动 B.一直向下运动C.先向下运动,后又向上运动 D.先向上运动,后又向下运动5.以下有关密度概念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剩余氧气密度的大小不会变C.将铜块截取二分之一,则剩余的铜块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纯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表示1立方米纯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6.在做“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7.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体积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C.质量变大,体积减小,密度变大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8.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同的两个球(已知ρ铝<ρ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C.铜球和铝球一定都是空心的D.铝球和铜球一定都是实心的9.50毫升水和50亳升酒精混合(ρ酒精=0.8×103千克/米),则该混合液的密度是( )A.大于0.9×10千克/米3 B.小于0.9×103千克/米3C.等于0.9x103千克/米3 D.无法判断10.为测量几种液体密度,小明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关于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的大小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ρa>ρb>ρc B.ρa<ρb<ρcC.ρa>ρc>ρb D.ρc>ρa>ρb二、填空题1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国际单位是 ,读作: ,另一个单位是g/cm3,它们的换算关系:1 g/cm3= kg/m3;1 kg/m3= g/cm3。12.在学习了测量物质密度后,爱探究的小明想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1)测液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g。(2)测液体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对他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明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1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现有下列4种与人关系密切的液体:其中属于乳浊液的是 (填字母)。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C.肥皂水 D.泥浆水(2)如图所示,离心式水泵起动前,要向泵壳内装满水,在动力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水会被旋转的叶轮甩到出水管里。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 (填“低”或“高”)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3)用冰块冷藏食物,应把冰块放在食物的 。(填“上方”或“下方”)14.如图是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1)这种晶体的熔点是 ℃;AB段处于 状态。(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水很深,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鱼却能在很深的湖底自由的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约为 ℃,理由 。15.如图是固体密度阶梯的示意图,若有相同质量的铁、铜、银、铅四种实心金属球,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北京亚运会纪念币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它是用金属 制成的。三、实验探究题16.温州城际铁路(城市轻轨) S1线,西起瓯海区桐岭站,东至洞头区双瓯大道站,全长535千米。(1)如图甲所示,为了减轻列车整车质量,使列车高速运行,下列符合车体所选材料的特征有 。A.密度大,强度高 B.密度大,强度低C.密度小,强度高 D.密度小,强度低(2)小文等车时发现,轻轨铁路站台边建有隔离墙(如图乙),并且人要站在黄线外等车,原因是 。(3)小文乘坐S1线,从起始站到达终点站,全程历时1.95小时,此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7.有一块火山石可以漂浮在水中,小何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这块火山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火山石的质量m,天平的示数如上图所示。②向量筒中倒入V1=50mL的水。③用细线系住火山石,放入量筒中,用细铁丝将其压入水中足够长时间,水面到达V2=55mL处。④取出火山石,水面降到了V3=48mL处。⑤小何认为火山石体积的测量不够准确,火山石的体积应该包含材质和其中空隙部分的体积,于是又向量筒中加水到50mL处,将刚才取出的火山石表面吸附的水清除后,再次投入量筒的水中,此时水面到达V4=56mL处。请解答下面问题:(1)该实验的原理为 (用公式表示)。(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50mL处的原因是火山石吸收了 mL的水。(3)请你根据小何的实验思路,将有关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的空白处。火山石的质量m/g V1/mL V2/mL V3/mL V4/mL 火山石的体积V/cm3 火山石的密度ρ/g·cm-3 50 55 48 56 四、解答题18.今年小科的爸爸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柑橘喜获丰收。小科想测一下柑橘的密度,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26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5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11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柑橘的体积是多少?(3)请计算出这个柑橘的密度。19.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温度有关。【解答】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选A。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判断。【解答】“极轻”,其实是指相同的体积时,新型符合材料的质量非常小。根据公式可知,其实就是这种材料的密度更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但是可以根据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故选D。4.【答案】D【解析】【分析】水有“反常膨胀”现象,即4℃时密度最大;分析水从5℃下降到0℃时水的密度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判断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可。【解答】当水的温度从5℃降到4℃时,因水热胀冷缩,水的密度增大,即此时大于物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当水的温度从4℃降到0℃时,因水热缩冷胀,水的密度减小,渐渐小于物体的密度,物体下沉。故答案为:D5.【答案】D【解析】【分析】 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着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解答】A:密度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B:氧气是气体,当氧气瓶中氧气用去一半,剩余的氧气 扩散至整瓶氧气瓶中,此时氧气质量不变,体积增大一倍, ρ= 计算,剩余氧气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C:铜块截取二分之一,密度不变,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D:叙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分析判断。【解答】在做“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则合理顺序为:①②③④。故选C。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质量的变化,根据公式分析密度的变化。【解答】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则当气体被压缩时,体积减小,但是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假设两个球都是实心的,根据密度公式分析两个球实心体积的大小关系,然后再根据体积相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因为 ρ铝<ρ铜 ,所以铝球实心部分体积大于铜球实心部分的体积;而现在是两个球的体积相等,那么铜球的体积就大于它实心部分的体积,即铜球肯定是空心的;如果铝球的密度正好等于铝的密度,那么铝球是实心的;如果铝球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那么铝球是空心的。即铜球肯定是空心的,而铝球可能是空心的。故选A。9.【答案】A【解析】【分析】先求出混合液的质量,再求出混合液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ρ酒精=0.8×103kg/m3=0.8g/cm3,50毫升水的质量=50毫升×1g/mL=50g,50毫升酒精的质量=50毫升×0.8g/cm3=40g,如果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为100毫升,则混合液的密度= (50g+40g)100毫升=0.9x103kg/m3, 而实际上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则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103kg/m3,故选A。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m=ρV,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图像上,横轴表示液态的体积,纵轴表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则m总=m杯+m液;m总=m杯+ρ液V。其中杯子的质量和液体体积都是定值,则总质量与液体密度为一次函数关系;即总质量越大,则液体密度越大。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相同时,总质量ma>mb>mc;则液体密度ρa>ρb>ρc。故选A。11.【答案】千克/米3(kg/m3);千克每立方米;1×103;1×10-3【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答】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其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另一个单位是g/cm3,它们的换算关系:1 g/cm3=1×103kg/m3;1 kg/m3= 1×10-3g/cm3。12.【答案】(1)49(2)30;偏小(3)0.8×103【解析】【分析】根据公式,要明确液体质量及对应的体积方可进行计算。【解答】(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砝码+游码=5g+20g+20g+4g=49g(2)图乙液体体积V为30mL,但由于将水从烧杯倒入量筒的过程中部分水珠会挂在烧杯上,从而导致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偏小。(3)由图可知25cm3的液体对应的质量应该是45g-25g=20g,故该液体的密度故答案为:(1)49 (2)30;偏小 (3)0.8×10313.【答案】(1)A;C(2)低(3)上方【解析】【分析】(1)悬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分散质是不溶性的小液滴;而溶液的分散质是可溶性的物质;(2)水占据了泵壳里的空间,当里面的水被甩出后,泵壳里面就形成低压区;(3)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冷空气向下运动,密度小的热空气向上运动。【解答】(1)A.纯牛奶是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形成的乳浊液,故A符合题意;B.矿泉水是由水和可溶性的矿物质形成的溶液,故B不合题意;C.肥皂水是由水和不溶性的小液滴形成的悬浊液,故C不合题意;D.泥浆水是由水和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悬浊液,故D不合题意。故选AC。(2)离心式水泵起动前,要向泵壳内装满水,在动力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水会被旋转的叶轮甩到出水管里。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3)用冰块冷藏食物,应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方,这样冷气会下沉,保证整个食物不腐败。14.【答案】(1)0℃;固态(2)4℃;4℃时水的密度最大,沉在最深处【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就是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前为固态,熔化后为液态,熔化中为固液混合态。(2)由于重力作用,密度大的向下运动,密度小的向上运动,根据图片确定水的密度最大时的温度即可。【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BC段时,晶体的温度保持0℃不变,因此该晶体的熔点为0℃。BC段为熔化中,则AB段为熔化前,即处于固态。(2)在北方寒冷的冬天湖水很深,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鱼却能在很深的湖底自由的生活,则湖底的水温约为4℃,理由:4℃时水的密度最大,沉在最深处。15.【答案】铁球;铜【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分析解答;(2)根据公式计算出纪念币的密度,然后再与图片比较即可。【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当金属的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密度最小的体积最大。因为铁的密度最小,所以铁的体积最大。(2)纪念币的密度:;根据图片可知,它是用金属铜制成的。16.【答案】(1)C(2)空气器流速越快,气压反而越小。站在黄线外,可防止由于气压差将人体压向车体的危害(3)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解析】【分析】(1)根据m=ρV可知,当材料的体积不变时,材料的密度越小,则材料的质量越小;(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3)根据公式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公式m=ρV可知,要减轻列车的质量,就必须选用密度小的材料,但是不能降低车体的强度,从而保证运行的安全,故选C。(2)小文等车时发现,轻轨铁路站台边建有隔离墙(如图乙),并且人要站在黄线外等车,原因是:空气器流速越快,气压反而越小。站在黄线外,可防止由于气压差将人体压向车体的危害。17.【答案】(1)(2)2(3)4.8;6;0.8【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2)火山石吸收水的体积等于原来水的体积和取出火山石后水的体积之差;(3)在步骤④中,放入量筒前的火山石已经吸足了水,因此放入前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之差就是火山石的体积。根据图片读出火山石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解答】(1)该实验的原理为;(2)在步骤④中,水面未回到50mL处的原因是火山石吸收了:50mL-48mL=2mL;(3)火山石的体积:V=V4-V1=56cm3-50cm3=6cm3;根据图片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那么火山石的质量m4.8g;那么火山石的密度:。18.【答案】(1)(2)(3)【解析】【分析】(1)排出水的质量等于溢水杯和水的总质量的差;(2)柑橘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即 ;(3)已知柑橘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计算出柑橘的密度。19.【答案】(1)解:柑橘排水质量:m排=m总﹣m剩=360g﹣240g=120g;答: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120g(2)解:柑橘的体积:V橘=V排= = =120cm3;柑橘的密度:ρ橘= = =0.95g/cm3;答:这个柑橘的体积为120cm3,密度为0.95g/cm3;(3)解:实验中,测柑橘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柑橘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柑橘的体积变大,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小。答: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小的。【解析】【分析】(1)用排水法测橘子的体积,橘子的体积= 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 - 测得溢水杯剩余水的总质量;(2)利用公式ρ=,求出橘子的体积;(3)此实验中,测柑橘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时,柑橘会带出一部分水,使排开水的质量变大、测得柑橘的体积变大,因此影响到最终的密度测量值偏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