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1节 力第七章 力知识点力知1-讲感悟新知11. 现象探究 什么是力?实例分析知1-讲感悟新知探究归纳 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的推、拉、提、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特别提醒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受到了力,虽然没有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知1-讲感悟新知2. 对力的认识(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2)力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知1-讲感悟新知发散思考 (1)不接触的物体是否会产生力?(2)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发散结果(1)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会产生力。磁体吸引大头针、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都是不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例证。(2)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例如,如图1 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虽和墙面接触,但是墙和木块之间没有作用力。知1-讲感悟新知3. 符号 一般用F 表示力。4.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5. 一些力的大小(图2)人们为了纪念牛顿,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感悟新知知1-练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中,兔子不小心撞上树木而死(如图3所示);若以兔子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 。(均填“兔子”“地球”或“树”)例 1树就是受力物体。兔子感悟新知知1-练解题秘方:根据力的产生原因,明确力的产生过程,分析哪个物体施力,哪个物体受力。解析:以兔子为研究对象,兔子受力,树施力。感悟新知知1-练1. [母题 教材图改编题]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子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 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 绳子 B. 车C. 手 D. 沙子A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知2-讲感悟新知21. 现象探究 力的作用效果实 例 用力拉弹簧 用脚踢球 用脚停球小铁球从斜面滚下现 象 弹簧伸长了 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铁球运动快慢、方向发生变化分 析 力可以使物 体的形状发 生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快慢或方向发生变化知2-讲感悟新知探究归纳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知2-讲感悟新知方法技巧:转换法:力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这里利用了转换法。▲▲▲知2-讲感悟新知发散思考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物体是否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反之,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是否一定发生改变?发散结果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受力的关系感悟新知知2-练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B. 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C. 用力将实心球掷出D.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例2感悟新知知2-练解题秘方:想象题中情景,紧扣关键词,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答案:D解析:篮球从篮筐内竖直下落,速度越来越快;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都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感悟新知知2-练2. 如图所示是撑竿运动员比赛时的情景, 撑竿被压弯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人被撑竿弹起,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形变运动状态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知3-讲感悟新知31. 力的三要素现象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知3-讲感悟新知实例 力的大小不同 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点不同现象 大人力气大,弹簧被拉得更长 向下压,弹簧变短;向上拉,弹簧变长 在A 点容易推开门,在C 点不容易推开门分析 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知3-讲感悟新知探究归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1)概念: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2)作力的示意图的方法步骤:确定受力物体;确定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在箭头旁边标上表示力的符号(有时还要标出力的大小)。受力物体可以用方框或圆表示。知3-讲感悟新知(3) 理解:① 线段的起点和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②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③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④若已知力与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夹角的度数,则该度数必须标出。知3-讲感悟新知特别提醒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知3-讲感悟新知方法技巧:模型法: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力的示意图则将抽象的力用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出来了,运用的是模型法。用光线表示光,运用的也是模型法。▲▲▲知3-讲感悟新知特别提醒在一个物体上作多个力的示意图时,其作用点通常为一个,规则物体作用点画在其几何中心上;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感悟新知知3-练图4 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时,矿泉水瓶被推倒。该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C. 力的作用点 D. 受力面积例 3感悟新知知3-练解题秘方:可根据题中改变的量进行判断。答案:C解析:图中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感悟新知知3-练3. 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将手臂水平前伸,另一位同学用大小相同的力向相同方向,分别对手臂的A、B、C 不同部位施加水平推力, 来比较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推动手臂,这是体验影响力的效果因素中的(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C. 力的作用点 D. 三者都有C感悟新知知3-练如图5 所示,物体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27 N 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例4感悟新知知3-练解析:解:如图6 所示。感悟新知知3-练4. 如图所示,请画出车受到水平推力F 的示意图。解:如图所示。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4-讲感悟新知41. 现象探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4-讲感悟新知实例 球被踢开用手推墙现象 用脚踢球时,脚感到疼 用力推墙时,人会向后退分析 脚踢球时,脚对球施了力,脚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脚感到疼,说明球受力的同时也对脚施了力 手推墙时,手对墙施了力,手是施力物体,墙是受力物体,人向后退,说明墙受力的同时也对人施了力知4-讲感悟新知探究归纳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4-讲感悟新知物理与科技火箭升空火箭发射时向下喷燃气,给燃气一个向下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燃气就给火箭一个向上的力,使火箭上升。知4-讲感悟新知延伸拓展: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又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知4-讲感悟新知2. 理解力的相互性(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主次之分。(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感悟新知知4-练[中考·宜昌]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B. 田径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C.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 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例 5感悟新知知4-练解题秘方: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关现象中,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总是表现为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特征是判断相关现象是否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重要依据。感悟新知知4-练解析:田径运动员向前投铅球,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铅球向后推运动员,运动员应向后倾倒,题中运动员向前倾倒,故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答案:B感悟新知知4-练5. 如图所示, 静止的气球因向右喷气而向_____运动, 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的, 使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左相互气球喷出的气体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力运动状态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