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物态变化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物态变化 (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3.2物态变化(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的记载,如图所示。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A.萘、冰、石英 B.冰、石英、玻璃
C.铁、食盐、松香 D.金、海波、石蜡
3.雕塑艺术家刘开渠为韶山塑造了毛泽东铜像。铜像是把铜水灌入模具中浇铸冷却而成。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铜像成型过程的是(  )
A. B.
C. D.
4.根据以下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钨 金 铁 铜 铝 水银 氢
熔点/℃ 3410 1064 1535 1083 660 -39 -259
A.电灯泡用钨制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B.铝可以在铜锅里熔化
C.-250℃的氢气是固态的
D.在-40℃的环境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5.甲、乙两只锅,锅里都放有冰,甲锅放在火上加热,乙锅放在地上让冰自然熔化,两锅里的冰都没有完全熔化,那么锅里的水温(  )
A.甲比乙高 B.乙比甲高
C.一样高 D.不用温度计测量不能判断
6.如图甲是一款打印笔,笔中装有塑料条,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挤出的液态塑料冷却后形成固定的形状,整个过程中塑料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据此可知(  )
A.塑料是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7.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
A.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C.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到 0℃而开始熔化
8.如图所示为海波凝固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海波的凝固过程
B.海波凝固共用了5分钟
C.bc段海波温度不变,持续放热
D.海波属于非晶体,其凝固点为
9.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在模具中冷却成型,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铜料化为铜液,属于熔化现象
B.铜料化为铜液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需要放热
D.模具中的铜液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不变
10.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1.将一块﹣4℃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0℃水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
A.冰的质量增加了 B.冰的质量不变
C.水的质量增加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2.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  )
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所以先变软
C.柏油是非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就变软
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13.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内的水结冰,以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可以往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剂,这是因为加入防冻剂后(  )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降低 C.质量变大 D.比热变大
14.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  )
A.没有熔化 B.熔化一半
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过一半
15.冬季寒潮来袭,北方各地玩起泼水成冰,冰花四溅的场景很是壮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冰花四溅”的场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冰花四溅”是由于水液化形成了冰晶
C.“泼水成冰”的变化过程,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
D.“泼水成冰”的过程会放出热量
二、填空题
16.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化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凝固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白糖化为糖浆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2)糖浆凝固成固态时会 热量。
17.一袋3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内凝固成冰,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水凝固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若将这些水由神舟飞船带上太空,则水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8.北京冬奥会的人工造雪技术已成为了全世界焦点。据报道,新型造雪机是利用高压空气先将水流击打成细密的“雾状颗粒”,再遇到低温冷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雪花后被喷出,此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19.最近冬天流行的55度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水温在55℃左右,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55度杯能让热水快速降温的秘密是杯子的降温层中装有一种物理控温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常温下是一种固体,它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与晶体相同)。当杯内注入开水后,相变材料开始 (填物态变化名称),水温较快降到55℃;当水变凉时,相变材料 热(选填“吸”或“放”),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在55℃左右。
20.2020年1月19日,吉林松花江一小男孩舌头被冻在栏杆上,无法摆脱。此过程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现象。有人用冷水浇淋帮助解救,结果舌头被冻得更长,此过程水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写出你帮助解救的一种方法 。
21.下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
(2)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该物质可能为 (填物质名称)。
22.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固态水银 铜 固态酒精 锡 铝 铜 纯铁
- 39 1083 - 117 232 660 1515. 1535
(1)铝的凝固点是 。
(2)﹣200酒精为 态。
(3)在气温为﹣50的地方 (选填“酒精”或“水银”)可以用于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三、探究题
24.实验室里,同学们进行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P和Q,应先调整 (选填“P”或“Q”)的位置;
(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小科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①冰熔化过程中 ;
②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5.为了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装有液态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忽略外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1)由乙图中a曲线可知,海波的凝固点为 ;
(2)根据乙图中a、b曲线的变化情况分析,在8~10min时间段,海波是否仍在凝固?为什么? ;
(3)图丙是兴趣小组建构的物质三态变化模型的部分内容;则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状态对应该模型中的 (选填“A”、“B”或“C”)状态。
26.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55度保温杯在网店热销。往保温杯中加入热水,并可使温度快速降至55度并较长时间保持。项目小组想选择海波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一款48℃保温杯。
器材:易拉罐(导热性能好),铝箔隔热棉(导热性能差),海波,剪裁好的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
(1)方案设计:请你选择上述材料,通过画图,并注明所用材料,设计一个速冷保温杯;
(2)实验验证:盖上盖子摇一摇,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杯中水和海波的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发现并没有快速使水达到48℃,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
(3)方案迭代:在改进实验后,重复上述实验,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请利用题目信息结合所学科学知识,解释水能快速降到48℃并维持不的原因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3.2物态变化(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C C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A D
1.A
【详解】“铁化如水”物质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萘、冰、石英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都是晶体,故A符合题意;
B.冰、石英、玻璃中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铁、食盐、松香中松香属于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金、海波、石蜡中石蜡属于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铜像成型过程中,是凝固,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且铜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
A.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B错误;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正确;
D.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铝的熔点是660℃,铜的熔点是1083℃,低于铜的熔点,当铝在铜锅里时,达到铝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铝熔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的熔点是-259℃,-250℃高于-259℃,氢处于液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40℃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的温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雪是固态的水,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甲、乙两只锅内的雪都没有熔化完,雪水的温度都等于雪的熔点,是相等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由题意可知,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是非晶体;整个过程中塑料先由固态熔化成液态,再由液体凝固成固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盐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水,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BC.根据图象可知,bc段表示的是海波的凝固过程,海波凝固用了3分钟,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可知,海波有固定的凝固点,是,属于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铜料化为铜液,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熔化,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铜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铜液冷却成型过程中,物态变化为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无关,因此模具中的铜液冷却成青铜器后质量不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B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观察图像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其熔点是80℃,故AB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在15分钟中,处于熔化过程,正在熔化,为固、液共存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将一块﹣4℃的冰放入密闭隔热的盛有0℃水的密闭容器中,由于它们之间有温度差,会发生热传递,水已经达到凝固点,向外放热使一部分水凝固成冰,而温度为﹣4℃的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冰的质量增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炎热夏天的中午,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故选D。
13.A
【详解】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水不断的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凝固点。不放防冻剂时,水在0℃就开始结冰,而加入防冻剂后,水凝固时温度远远低于0℃,即它的凝固点降低了,导致水不容易凝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A。
15.D
【详解】A.“冰花四溅”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冰花四溅”的冰花是由液态水凝固成的固态的冰晶。故B错误;
CD.“泼水成冰”,液态的水凝固成了固态的冰,凝固的过程向外放出热量。水结成冰,体积会膨胀,水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熔化 放出
【详解】(1)[1]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2)[2]糖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17. 不变 放热 不变
【详解】[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水放入冰箱内凝固成冰,只是状态变化,而质量将不变。
[2]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和继续放热,水凝固时需要放热。
[3]若将这些水由神舟飞船带上太空,只是位置发生改变,而水的质量将不变。
18. 凝固 放热
【详解】[1][2]利用高压空气先将水流击打成细密的“雾状颗粒”,“雾状颗粒”是小水滴,小水滴遇到低温冷气变成了冰晶,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19. 熔化 放
【详解】[1][2]当杯内注入开水后,此时相变材料会从开水吸收热量而熔化,开水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当水变凉时,此时相变材料会凝固,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20. 凝固 放热 浇温水
【详解】[1]舌头被冻在栏杆上,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3]用冷水浇淋帮助解救,由于温度较低,冷水会凝固,不断放热。可以浇温水,让冰熔化。
21.(1) 晶体 0
(2) 不变 冰/水
【详解】(1)由图可知,熔化曲线中有一段是水平的,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属于晶体;
由图可知,图中水平段,即BC段对应的温度是0℃,则它的凝固点是0℃;
(2)由图可知,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不变;
冰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则该物质可能为冰。
22. 固液共存 增大 不变
【详解】(1)[1]由熔化图像可知,物质从第10min时开始熔化,到20min末熔化结束,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
(2)[2][3]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高于某物质的熔化温度,因此试管内的冰水混合物放出热量,部分水结冰,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大,冰水混合物在全部结成冰以前,只放热,温度不变,因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不变。
23. 660 固 酒精
【详解】(1)[1]由图可知,铝的熔点是660,故铝的凝固点也是660。
(2)[2] 固态酒精的熔点是-117,所以﹣200℃酒精是固体。
(3)[3]水银的凝固点是-39,而在-50的地方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已经凝固了;而酒精凝固点是-117,在-50的地方用酒精温度计可以测液体温度。
24. Q 使冰受热均 不变 等于
【详解】(1)[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所以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Q的位置。
(2)[2]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这种加热方法叫水浴法,该方法能使冰受热均匀。
(3)[3]分析图像后知道,①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4)[4]不考虑热量损失,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第2-4min和第10-12min加热时间相等,所以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
25.(1)48℃
(2)见详解
(3)B
【详解】(1)由乙图可知,海波的温度降低到48℃保持不变,由晶体的凝固点可知,海波的凝固点为48℃。
(2)海波没有继续凝固;凝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发生,一是温度降低到凝固点,二是持续对外放出热量;因为水温升至48℃时,海波与水没有温差,无法对外放出热量,所以海波无法继续凝固。
(3)物质三态变化时,固态吸热熔化变成液态,液态吸热汽化成气态,气态放热凝华成固态,所以丙图中,状态A为固态,状态B为液态,状态C为气态;由图乙可知,第3min时,海波的温度还没有降到48℃的凝固点,所以海波还没有开始凝固,故第3min时,试管内的海波还是液态,对应该模型中的B状态。
26. 海波的质量太少,水的质量太多,造成水温太高 见解析
【详解】(1)[1]方案设计:用导热性好的易拉罐做内胆,中间填入海波,外层用隔热性好的铝箔隔热棉,并用2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瓶盛装,如下图
(2)[2]实验验证:由图知道,海波熔化完后温度持续升高,说明海波的质量太少,水的质量太多,造成水温太高。
(3)[3]方案迭代:开水倒入杯中后,此过程海波吸收热量,当海波温度上升到48℃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水温也下降至48℃,不再发生热传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