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解读】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案例,能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主导的相关性因素;能分析某一要素的改变对其他要素的影响。2.区域认知:通过案例,能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归纳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3.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能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4.地理实践力:能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评判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是否科学合理,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学重点难点】1.能结合具体区域,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重难点)2.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四课时【新课导入】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这里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400年,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从此,楼兰古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亡的,也就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多数人认同这样的说法: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植被死亡,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假如材料中的说法成立,楼兰古城的消亡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自主学习】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原理解析]如以我国南方红壤的形成为例:在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红壤在进行着脱硅和富铁铝化过程中,同时也进行着生物与土壤间物质、能量转化交换和强烈的生物富集,丰富了土壤养分物质来源,促进了土壤肥力发展。红壤就是在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整体性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就好;反之,则表现为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其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原理解析]以南美40°S以南地区为例。在地质历史时期,第①阶段,自西向东均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森林植被景观。随着安第斯山脉的不断隆起,第②阶段,其东侧形成背风坡,降水开始减少,无法满足森林植被的生长,植被由森林开始演变为需水量较小的草地。进入第③阶段后,东侧降水进一步减少,最终演变为荒漠景观。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开发利用某种自然资源,实际上也改变了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一要素。因此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2.为维护自然地理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思考交流】探究一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那时,这里河流两岸水草丰美,田地肥沃,一派“七里十万家”的繁荣景象。然而,到了公元400年,楼兰已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从此,楼兰古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楼兰古城究竟是怎样消亡的,也就成为一个难解的谜团。但多数人认同这样的说法:由于孔雀河改道、塔里木河断流,其下游的楼兰地区水源逐渐枯竭,植被死亡,居民的生计难以维系,纷纷离开故土,古城由此消亡。1.新疆楼兰古城遗址所在区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区域认知)提示: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假如材料中的说法成立,楼兰古城的消亡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地理实践力)提示:整体性。3.举例说明楼兰文明消失过程中某个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综合思维)提示: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减少,气候恶化,风沙增多。【针对性训练】下图为自然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C.③ D.④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C.⑦ D.⑧【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