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高二地理备课组课题: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课标解读】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补给特点和变化规律。2.区域认知: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分布。3.人地协调观:认识自然界的水体转化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关系。4.地理实践力:绘制陆地各类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陆地水体的分布及类型。(重难点)2.能结合示意图,分析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重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教学课时】 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年平均气温24-27℃,年降水量2400多毫米,但淡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新加坡通过大型蓄水计划,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环再利用技术,逐步实现淡水资源自给自足。说出新加坡的主要水体类型。简要分析新加坡各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自主学习】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1.陆地水体的类型(1)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沼泽水、生物水。(2)地下水。【拓展延伸】地球陆地上的水体主要以冰川为主,其中冰川又主要分布于南北两极地区,尤其以南极地区为主。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冰川约占地球冰川的99%。陆地水:是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一般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的水体。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 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0.34%。2.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3.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以从供应少、需求大两大方面分析(1)供应少的自然原因:①降水少。降水少的原因可从大气环流(信风带)、天气系统(高压)、下垫面(地形-背风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洋流-寒流、地面性质)等角度分析。②蒸发量大。纬度低;风速大;日照时数长都会加大蒸发量。③持水性差。土层薄或岩石透水性强如石灰岩容易渗漏。④难存水:有国土面积小,河流短等因素。(2)需求量大的人为原因:①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②工农业生产规模大,用水量大。③水资源浪费严重,循环利用少。④水资源污染严重,造成水质型缺水。【思考交流】探究一 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年平均气温24-27℃,年降水量2400多毫米,但淡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新加坡通过大型蓄水计划,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环再利用技术,逐步实现淡水资源自给自足。1.说出新加坡的主要水体类型。(区域认知)提示: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2.简要分析新加坡各水体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区域认知)提示:海洋水通过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水至新加坡陆地上,转化为河流水或湖泊水;有些湖泊成为河流的源头,将湖泊水转化为河流水;部分降水、河流水、湖泊水下渗至地下,转变为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注人海洋,转变为海洋水。3.据图估算新加坡主岛的面积,讨论该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淡水资源供给不足的原因。(地理实践力)提示:新加坡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难存水);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生活用水量大)。【针对性训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2.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