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显示,人类遗骸中氮元素含量的高低,能反映其生前食物组成中肉类摄入程度的多少。仰韶文化时期,男性与女性遗骸中氮元素检测数值差距不大;东周时期,男性遗骸中氮元素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女性。这一变化表明东周时期
A.贫富分化加剧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女性地位下降 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2.南北朝时期,南方荆楚地区的腊、傩、寒食、端午、斋等岁时节庆,与庙堂礼典中的“五时读令”之礼遥相呼应。虽然岁时节庆存在南北差异,但无论南北,都继承了秦汉以来按时令运行节奏安排各种节日的传统。这反映出当时
A.大一统文化的发展 B.基层教化的强化
C.社会风俗的地域性 D.多元文化的发展
3.宋代农民可以相对自由地择业、流动,当时地权确立,农民的信息相当灵通,农民的生产兴趣很高,不断设法提高生产水平,同时从事各种副业、工商业生产。长江下游地区稻米亩产达到六百年之后清代的水平。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重视 B.市场的推动
C.技术的进步 D.人口的增长
4.中国古代修筑长城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但明朝收缩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侧。图1是明长城主要修筑时期与气温变化对比图,据此判断
A.明朝对蒙古防御能力不断增强 B.自然灾害刺激了明长城的修建
C.明长城是王朝国力衰弱的产物 D.气候变化与农牧战争密切相关
5.1888年,葛士浚在《皇朝经世文续编》中,于“六政之外,别立洋务一类”,包括机器制造、铁路及人才培养等诸多实政。190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却把“洋务”范畴限定在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项,诸多实政脱洋务而入时务。这反映了
A.洋务新政的失败 B.化西为中的社会变迁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中体西用的实践历程
6.《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图2是《申报》1912年7月2日登载的《言论界之笔》。报纸以“秃笔”“曲笔”“短笔”的报道揭示了当时
图2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新闻写作脱离现实
C.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D.共和政治有名无实
7.1935年4月,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成资源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推行重工业建设计划。资源委员会制订了从1937年起的重工业五年计划,具体产业有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第一年(1937年)的预算比1936年多出一倍。国民政府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
A.围攻革命力量 B.促进经济发展
C.对日战争准备 D.抵御经济侵略
8.在“乒乓外交”的发展过程中,徽章以低成本生产、多场景使用、高频次佩戴的优势而广受推崇。图3为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徽章,这些徽章在这一时期“乒乓外交”中的主要作用是
A.展现国家形象 B.阐释外交立场
C.推动大国外交 D.发展周边关系
9.图4为1979-2009年我国不同经济类型工业产值增长情况(单位:亿元)。导致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10.13世纪以来,市长制在英格兰特权城市中普遍确立。1301年约翰·勒·布伦德成功当选新任市长,随即进行宣誓。翌日,他来到代表王权的伦敦塔治安官处,再次宣誓并获批准任职。对这一事件的合理解释是
A.城市自治程度提高 B.国家治理的进步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D.世俗王权的削弱
11.西方学者将某历史事件描述为“对我们极具影响力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之母”“一种反叛和反抗当时道德和宗教观念的精神”“突然和光明”。其描述的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近代科学的兴起
12.棉纺织业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其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保持了持续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工厂制度创新使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信贷金融创新解决了资本难题,资源的全球配置控制了原棉供应和销售市场。据此可知,棉纺织业发展的关键在于
A.广阔的海外市场 B.蒸汽机的应用
C.政府持续性支持 D.体系化的创新
13.列宁认为,20世纪初俄国的两次革命“起初同“全体”农民一起,反对君主制,反对地主,反对中世纪制度······然后同贫苦农民一起,同一切被剥削者一起,反对资本主义,包括反对农村的财主、富农、投机者”。这体现了两次革命中
A.领导阶级的变化 B.斗争方式的差异
C.革命性质的转变 D.革命中心的转移
14.图5是世界舆论对某次著名国际会议的不同评价。这次会议旨在
A.以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B.维护新兴国家的独立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D.构建经济一体化组织
15.2003年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说道:“简单地说,朝鲜与伊拉克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对伊拉克,我们别无选择。伊拉克整个泡在石油的海洋中”。这说明
A.反恐战争遮掩了美国的真实意图 B.当今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局面
C.朝鲜与伊拉克问题有根本的不同 D.伊拉克问题是中东局势的核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王堆汉墓:汉代社会场景的再现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人的墓葬。700多件亮丽如新的彩绘漆器,恍若新织的衣物和绣品,1400余件帛书、帛画和简牍文献,长眠地下两千多年而不腐的一号墓女主人辛追,无不诉说着这座宝库的无尽价值,被称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表1是部分出土文物的介绍。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湖南省博物馆官网等
(1)提取材料信息,概括说明马王堆汉墓再现了汉代怎样的社会场景。(10分)
(2)探究马王堆汉墓的价值。(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末工商业政策的调整
1895年,光绪帝为实现变法自强向各省督抚征求治国方略。上谕云:自来求治之道,图自强而弭祸患······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
1898年,清廷发布上谕,令沿江沿边各督抚考察辖境内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处,会同总理衙门积极开为对外商埠。同年即自行开放了一些商埠,如湖南岳州、直隶秦皇岛及江苏吴淞等。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其后和农工部合并为农工商部。该部商务司主管国内外贸易,各省设立商务局,负责本省工商事务。
1902年,清廷发布上谕,鉴于通商事务日益繁多,令沈家本、伍廷芳参酌各国法律,制定商律。随后,清廷制定了一系列商务法规。如《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律》、《公司律》等,对商人的身份、公司的设立、组织、解散等权利和义务进行规范。
1906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奖给商勋章程》,章程规定:“其创制新法、新器以及仿照各项工艺,确能挽回利权,足资民用者,自应分别酌予奖励,或奖给一至三等商勋,或请商加二至六品顶戴”。
1905年,清政府颁布《出洋赛会章程》,鼓励商人参加国际博览会。并对参会的流程,税收优惠进行规定。此后,中国参加的国际博览会有:1905年比利时列日博览会、1906年意大利米兰赛会及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博览会等。
-据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1)概述清末工商业政策调整的特点。(4分)
(2)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清末工商业政策的调整。(10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劳动竞赛倡议书
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重型机床和锻压设备的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一个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闻名全国。共产党员马恒昌说:“要做工厂的主人,就要拿出当主人的样子!”他始终以身作则,不仅自己成为全国劳模,还带出一个声名赫赫的模范班组。
1951年1月17日,《工人日报》头版刊发马恒昌小组挑战书,号召全国工人积极响应“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竞赛挑战条件如下:
1.团结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学习,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以上,提前完成生产任务;
2.师傅要带好徒弟,保证把所有的徒工提高到一般技工的水平,徒工要保证爱护机器,整理工具,不影响师傅们到点开车;
3.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保证春节前后出满勤;
4.加强“四防”工作,保证全组机器和人身安全,爱护公物,克服浪费;
5.加强时事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
《倡议》发出后,反响巨大,全国共有18000多个班组热烈响应,积极应战。响应倡议的不仅有公营企业的班组,而且还有私营企业的班组,不仅有工矿企业的班组,还有文教卫商以及科研类的班组,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蓬勃深入、持续的开展起来了。
-据澎湃新闻《马恒昌小组精神故事:倡议竞赛,拉开序幕》
结合材料,以“一份劳动竞赛倡议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火药工业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
图6 英国出口到非洲的火药(磅)与从非洲运送到英国船只上的被奴役人口数量
材料二
1807年奴隶贸易被废除后,火药制造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必须将业务从奴隶贸易市场转移出去。部分工厂通过向矿工销售火药得以维持运营。虽然矿业无法完全弥补奴隶贸易的损失,但它为工厂提供了足够的销售额,使其在废奴后的初期得以维持。此外,利物浦的棕榈油贸易复兴也为北方工厂带来了新的市场。英国对棕榈油的需求激增,火药成为获取棕榈油的重要商品之一。
-以上材料均据侯冠宇《英国火药工业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18-19世纪初英国火药工业与跨大西洋奴隶贸易。(15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2.A3.B4.D5.B6.D7.C8.A9.C10.B11.A12.D13.C14.B15.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其中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5分。
16.(14分)
(1)政治角度:
“长沙丞相”印玺印证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实施,利苍作为长沙国的丞相,辅佐长沙国国君治理地方,又对其监督;
“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展示了长沙国对边疆的治理,为以后消除岭南割据政权奠定基础,也体现了古代高超的绘图技术;
经济角度:
丝织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证明了中国作为古代“丝国”的重要地位;
彩绘漆器,代表了中国古代漆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思想文化角度:
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出土,佐证了黄老之学在汉初的重要地位及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大量帛书、帛画和简牍文献,丰富了对先秦哲学、医学、天文等领域的认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辛追夫人遗体的完好保存,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防腐技术以及医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科技水平。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五点即可,共10分)
(2)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是研究汉初社会发展的一手史料,反映了汉初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治理的发展状况,展现了汉初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
马王堆汉墓以详实的史实,延伸了历史轴线,有利于增强文化的自信。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对中华文化的补充和丰富,对促进现代医学、工艺设计、文艺创作、旅游发展、社会教育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每点2分,从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现实价值等角度,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17.(14分)
(1)特点:①主动开放。为鼓励商业发展,清政府主动开放了一批对外通商的商埠;此外,清廷还制定章程,鼓励国内商人积极参与国际博览会,参与国际商业市场。
②设立工商业管理机构。先后设立了管理工商业发展的商部和农工商部。
③完善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公司律》、《奖给商勋章程》等多项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法律规定。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2)①背景: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剧,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日益严峻;国内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对西方商业政策及商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不断深入;
清政府为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蚕食,挽救统治危机,改变了传统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②认识:顺应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囿于清政府的腐朽封建本质,这些工商业政策的推行不可能挽救其统治危机,更无法挽救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18.(12分)
一份劳动竞赛倡议书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纪元,极大激发了广大工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工人阶级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和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与奉献精神,迅速投入到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抗美援朝的斗争中。
(每点2分,结合时代背景或倡议目的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倡议书突出技术革新,爱护机器,凸显主人翁意识;遵守劳动纪律,展示工人阶级高度的自律精神;加强时事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将爱国与爱岗结合起来。
(每点2分,结合倡议书的特点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开展,对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洋溢工人阶级无私无畏的可贵精神,激发崇高的爱国主义发挥重大推动作用;它团结和带领工人阶级为巩固共和国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支援抗美援朝,保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闪烁着他们崇高的主人翁精神,其“忘我生产、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精神,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动力。
(每点2分,从运动影响的角度回答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19.(15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大力对外殖民扩张,三角贸易出现,火药成为奴隶交换过程中的重要商品。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2)关系:非洲的火器、火药进口与奴隶出口在数据上呈现显著的联动关系,火器进口与奴隶出口同增同减;非洲火器进口的增加导致奴隶出口的增加,奴隶出口的增加吸引了英国向非洲投放更多火药,火药的增加将导致未来奴隶出口的上升;火药与奴隶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种枪炮与奴隶的循环往复。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3)影响:18世纪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英国火药工业的深远影响。为满足非洲市场对火药的巨大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火药工业的集中布局,火药工业因奴隶贸易的需求而迅速发展;又随着废奴运动的兴起,增长势头逐渐减弱,出现市场转型。火药生产在奴隶贸易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与奴隶贸易同起同落,又受到奴隶贸易的影响,二者共同见证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每点2分,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可,共5分。)
(4)认识:英国出口到非洲火药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和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也对非洲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客观上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特定历史条件下,产业受到特定市场需求的影响,又要随着社会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因时而变。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