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考试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 1、必修 2、选择性必修 1。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自然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为基础,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城市水环境。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创新应用,可收集雨水,主要用于多种非饮用领域。图 1为海绵城市设计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1.下列不属于雨水收集技术应用场景的是A.绿化天台B.活化河道C.多孔路面D.蓄洪池2.受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最小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 D.下渗铁岭市地处辽北平原,全域耕地属典型黑土,素有“辽北粮仓”之称。近年来,铁岭市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包括实施秸秆覆盖、宽窄行交替种植、免耕播种等措施,还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技术体系。这些措施使黑土地质量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实现降本增效。据此完成 3—4 题。3.黑土是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但自然条件下形成所需时间很长,这主要是因为A.成土母质形成缓慢 B.生物作用过程漫长C.气候条件不易满足 D.地形影响土壤发育4.铁岭市采用秸秆覆盖土地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腐殖质来源 B.抑制杂草生长C.减少水分下渗 D.降低土壤温度北京时间 2024 年 12 月 5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 03 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 5—7题。5.当千帆极轨 03 组卫星发射时A.伦敦(0°)正值日出 B.纽约(74°W)已接近黄昏C.雅加达(107°E)正值半夜 D.墨尔本(145°E)阳光灿烂6.当千帆极轨 03 组卫星发射时,与北京时间同一天的经度范围占全球比例最接近A.1/2 B.3/5 C.4/9 D.7/107.该卫星发射后的 3个月内A.发射场正午物影先变短、后变长 B.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C.地球公转线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当地日出方向由东北转向东南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对流经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图 2 示意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乙洋流是由强劲的盛行风作用,引起深层海水上涌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据此完成 8—9 题。8.图示洋流中,A.甲洋流的性质为寒流B.乙洋流受季风驱动C.丙洋流汇入巴西暖流D.丁洋流为西风漂流9.乙洋流对流经地区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①生成海雾,影响航运 ②利于冷水鱼类汇聚 ③扩大珊瑚生存范围 ④导致沿岸雨林广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在欧洲 M 地留学的小明说:“这里冬季气温和国内南方地区差不多,但降水较多;夏季差别更大,和国内的湿热相比,这里夏季气候干燥,太阳辐射更强,不会出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图 3 为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甲地有湄公河流经。据此完成 10—12 题。10.推测与 M地的典型气候相同的地点为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1. M 地气候和我国同纬度气候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海陆位置 ②地形 ③洋流 ④大气环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推测冬季 M地和甲地的盛行风分别是A.西南风、东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北风 D.东南风、西南风图 4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 13—14 题。13.图中的变质岩有可能是A.片麻岩、大理岩 B.板岩、石英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片麻岩、板岩14.图中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天山山脉的植被类型特点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南北坡还呈现出不同的植被分布,其中北坡生长有 M 森林带,而南坡没有明显分布。图 5示意我国天山位置及天山自然带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 15—16 题。15. M 森林带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16. M 森林带在天山山脉南坡没有明显分布的原因是南坡A.热量条件不足 B.土壤肥力较差 C.水分条件不足 D.山坡坡度较陡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世界榛产业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主要集中在北纬 35° 45°。榛果可生食或炒食,也可作为精美蛋糕和高档补品的重要原料。我国用于干果生产的野生榛(以平榛为主)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华北地区。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平榛为母本,欧洲榛为父本,选育出了平欧杂种榛,俗称“大榛子”,兼具平榛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和欧洲榛果实大、丰产、果壳薄、出仁率高的特点。1999 年,平欧杂种榛通过品种审定,并开始推广,现在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栽培品种。图 6 示意 1985—2017 年我国榛果收获面积和产量。(1)描述我国榛果收获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趋势。(6 分)(2)从野生榛角度,说明我国选育平欧杂种榛的主要原因。(4 分)(3)试为推动我国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4 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黑石沙漠 40°78' 119°20' 位于美国西部内陆地区的内华达州西北部,是分布在晚更新世时期大平原上的拉洪唐湖干涸后留下的湖床区域,长约 110km,宽达 32km,平均海拔约 1173m。更新世时期相对现代气候较为湿冷。黑石沙漠的形成也与火山活动有关,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坚硬的黑色石头。现在,这里的内陆湖萎缩成了一个季节性的浅湖,平常表现为泥泞的盐沼和沙漠。图 7示意更新世时期美国西部的湖泊概况,图 8示意黑石沙漠的局部地表景观。(1)指出黑石沙漠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征。(6 分)(2)推测黑石沙漠季节性浅湖出现的季节,并说明原因。(6 分)(3)从外部环境角度,分析黑石沙漠的形成过程。(6 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图 9 为 1 月某日某时刻东亚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甲天气系统是北半球冬季的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对亚洲东部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乙天气系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变化影响深远。(1)指出此时 a地风向,并简述图示甲天气系统低空与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状况。(6 分)(2)比较 a、b两地昼夜温差及风力大小,并分析其理由。(8 分)(3)判断乙锋面系统类型,并说明 L岛在其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6 分)高二地理考试参考答案1.B 2.C 3.B 4.A 5.D 6.D 7.C 8.D 9.A 10.C 11.B 12.A 13.B14.C 15.D 16.C17. (1)我国榛果收获面积和产量总体增长;2000 年前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缓慢;2001 年后,我国榛果收获面积和产量开始快速增长,且总体上其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较 2000 年前快等。(6 分)(2)野生榛果实小,果壳厚,产量低,经济效益不佳;多为野生零星采集,采摘成本高。(4 分)(3)重视榛野生资源的挖掘利用,搜集、保存野生资源;加快榛果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 示范,在适生区建设榛优良品种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园,加快榛栽培的发展速度;促进 榛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提升榛仁的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增值空间等。(答出两点,4分)18. (1)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2 分)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全年降水稀少,具有明显的干旱特征(2 分);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2 分)。(2)春季。(2 分)原因:春季,冰雪融化提供充足的水源补给(2 分);春季,气温回升,但尚 未达到夏季高温,湖水蒸发损失相对较小(2 分)。(3)晚更新世时期气候湿润,形成大面积的拉洪唐湖(1 分);气候逐渐变干热,水源补给减 少,蒸发加剧,湖泊面积逐渐萎缩,水量减少(2 分);湖床暴露后,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沙漠地 貌(1 分);季节性降水和融雪形成短暂的季节性浅湖并带来沉积物(1 分);干季时期,湖床完 全干涸,形成盐沼和沙漠景观(1 分)。19. (1)风向:西北风。(2 分)运动状况:低空气流呈顺时针旋转,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4 分)(2)a 地昼夜温差和风力均大于 b 地。(4 分) 理由:a 地受陆地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昼 夜温差较大,且处于等压线较密集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2 分),b 地受海洋气团影响,昼 夜温差较小,且位于等压线较稀疏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因此 a 地昼夜温差和风力大于 b 地(2分)。(3)类型:冷锋。(2 分)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L 岛受冷暖气团交绥作用影响,出现明显 的降温、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L 岛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 升高等。(4 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