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 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欧洲航天局的盖亚卫星发现一天体(编号:WD0810-353)正以 6658 km/h 的速度接近太阳 系。大约 2.9 万年后,它有可能撞击太阳系。该天体位于南天星座之一的船尾座方向,距离地球大 约 80 光年,密度很大,表面温度达 8000 K。图 1 示意天体系统结构。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天体属于
(
D.星云
D.河外星系
)A.行星 B.恒星 C.彗星
2.该天体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图 2 示意黑龙江省多年平 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 kw . h . m -2)分布。据此完成 3——4 题。
3.黑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A. 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B. 自南向北递增
C. 自西北向东南递增
D. 自东向西递减
4.影响黑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类活动 ②天气 ③纬度 ④植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大气本底是指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长期平均状态和变化特征。大气 本底站可以观测温室气体、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揭示大气运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对提高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贡献。据此完成 5——6 题。
5.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A.是动物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 B.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是大气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保温 6.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大气本底站选址需要
A.靠近交通线,方便物资的运输 B.远离地形复杂的山区
C.靠近污染源,便于收集污染数据 D.远离人类活动密集区
圣劳伦斯湾位于圣劳伦斯河口东南侧,海湾西起圣劳伦斯河河口,北到贝尔岛海峡,南至卡伯特 海峡。圣劳伦斯湾面积达 23.8 × 10 4km2,是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重要水域。夏季众多浮冰在洋流作用 下常汇聚到圣劳伦斯湾内。图 3 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附近海域等盐度线。据此完成 7——9 题。
7.圣劳伦斯河对圣劳伦斯湾海水物理性质的影响表现在
①汛期可以降低海水盐度 ②海水密度季节变化减小 ③增加海水无机矿物含量 ④海水水位季节变化 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相较于同纬度大洋中部,夏季圣劳伦斯湾海水的物理性质为
A.高温高盐 B.低温高盐 C.低温低盐 D.高温低盐
9.与圣劳伦斯湾相比,甲海域海水
A.盐度常年偏高 B.盐度季节变化大 C.密度年变化大 D.水温季节变化大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 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广泛发育。图 4 示意喀斯特地貌。据此完成 10— —11 题。
10.图中地貌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峰林与孤峰
B.石芽与石笋
C.石柱与石钟乳 D.石芽与孤峰
11.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径流少的原因是
A.下渗量多 B.水汽输送量少
C.降水量少 D.蒸发量大
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 跃的因素。图 5 示意土壤有机质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据此完成 12——13 题。
图 5
(3)若下图示意该时间段沙漠和绿洲之间的气压关系,请补充热力环流过程,并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 下垫面(沙漠/绿洲)。 (6 分)
12.不属于图中土壤有机质来源的是
A.草原的死亡根系 B.微生物的残体
C.森林的枯枝落叶 D.农田施用的化肥
13.不同植被发育的土壤剖面存在差异,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①甲——草原 ②甲—森林
③乙一草原 ④乙一森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当地时间 2024 年 11 月 10 日 11 时 49 分,古巴地区发生 6.8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km。在对古巴 此次地震进行灾情评估和救援指挥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 14—16 题。 14.地震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不包括
A.海啸 B.火灾 C.滑坡 D.寒潮 15.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救援中主要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用于精确测量震源深度和地震震级
B.提供震中位置周边地形地貌信息,辅助救援路线规划
C.只能分析地震发生后的余震分布情况,对救援行动没有直接帮助
D.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直接获取地震现场人员伤亡情况并反馈给救援队伍
16.古巴地区地震频发,当地在地震防御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居民地震防范意识
B.多建设超高建筑,增强城市抗震能力
C.大规模迁移居民到其他地区
D.拆除老旧房屋,不再进行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
正常情况下,干旱地区的沙漠和绿洲之间会出现昼夜交替的 热量差异。然而,甘肃某绿洲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有时候会出 现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 6 示意某日该绿洲和周 边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1)分析正常情况下,干旱地区的沙漠和绿洲之间会出现昼夜交 替的热量差异的原因。 (6 分)
(2)图示该时间段,该地主要吹 ▲ (填沙漠风/绿洲风),该风 风速最大的时间是 ▲ 。 (4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其海水运动规模庞大,形成大规模的洋流体系。图 7 为太平洋洋
流分布示意图。
(1)甲、乙、丙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 表层海水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4 分)
(2)图示①②③④⑤⑥中,表示寒流的是 ▲ ,判断依据是 ▲ 。 (6 分)
(3)图示甲、乙、丙、丁、戊海域中,最有可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 ▲ , 并说明原因。 (6 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
图 8 示意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部某河流部分河段,该河流流量丰富,不同河段发育有不同河流 地貌。图中 A、B 处发育有相同的河流地貌,C 为湖泊。
(1)图中C 湖泊类型的名称是 ▲ , 试说明该类型湖泊的形成过程。 (8 分)
(2)A、B 两处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 , 并说明二者地貌形态的差异。 (6 分)
(3)B 处有聚落分布,试说明聚落适合布局在该处的有利条件。 (6 分)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D 7.B 8.C 9.A 10.B 11.A 12.D 13.B 14.D
15.B 16.A
17. (1)沙漠和绿洲之间存在热力(比热容)差异; 白天,沙漠升温较快,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 夜晚,沙漠降温
也快,沙漠地表温度低于绿洲。 (6 分) (2 )绿 洲风 16 时 左 右 (4 分)
(3)作图如下: (下垫面 2 分,热力环流 4 分,共 6 分)
18 . ( 1)丙> 乙> 甲 甲> 乙>丙 (4 分)
(2) ②④ ⑥ (答 出一个给 1 分 ,共 3 分)洋流 自高纬流 向低纬 (3 分)
(3)丁海域(2 分)
原因:该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把底层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 量繁殖,易形 成大型渔场。 (4 分)
19. (1)牛轭湖(2 分)形成过程:在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常发育为“S” 形弯曲的河曲; 当洪水泛 滥时,河水可能 冲断河曲的颈部,弯曲河段被裁弯取直;使得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 湖 。 (6 分)
(2)冲积扇 (冲积平原)(2 分)差异: A 处地貌坡度较 B 处更大; A 处地貌沉积物颗粒较 B 处更粗 。 (4 分)
(3)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有利于聚落建设和耕地开发;沉积层较厚,土壤较肥沃,有利于农业 发展,支撑当地 聚落的生存和发展;靠近水源,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取水;该地地形有一定坡 度,有利于洪水期排水,减少洪 涝灾害。 (答出三点,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