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威尼斯的小艇世界著名水城◎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目录任务一:据题质疑,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任务二:合作探究,感受威尼斯风情任务三:品词析句,感受动静结合之美任务四:对比阅读,关注表达方法任务五:总结提升,感悟文化意蕴任务一:据题质疑,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借儿童的眼光展开辛辣的讽刺,语言流畅诙谐。字音斯níshāoqiàomǔdǎo尼船艄翘起保祷告gù雇好huá哗威姆笑多音字哗huāhuá哗哗响喧哗喧哗;喧闹。拟声词。雨哗啦哗啦地下。哗众取宠字形姆祷雇簇哗码nísītǐngzòngshāoqiàodiànmǔdǎogùcùhuámǎ尼斯艇纵艄翘垫qiào半包围结构。“尧”不要多写一点,第六笔竖弯钩要向右舒展。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上下结构,第九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撇。cù威尼斯——世界著名的水城、桥城、古老之城作者为什么不写威尼斯的水、桥和古老的历史,却写威尼斯的小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说说自己的理解。【第1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整体感知思考:小艇为什么能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第1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zòng héng jiāo cuò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例:山脉纵横交错。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填一填。威尼斯的小艇小艇的特点静时如新月白天喧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动时如水蛇夜晚静谧任务二:合作探究,感受威尼斯风情合作探究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体会到小艇有怎样的特点?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语句,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小艇的样子,再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学习提示合作探究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两端翘起来,行动轻松灵活。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谁来说一说文中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船艄:船尾比喻动如水蛇静时如新月合作探究静静地停靠在岸边的小艇就像___________,行进中的小艇仿佛是_________。无论是停着的安静的小艇,还是行进中_______的小艇,都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谁来说一说文中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说说你的体会。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仿佛真的坐在小艇里,感受到座位的舒适,也看到了独特的景致。合作探究你们知道吗,由于这座城市以水路为主要街道,所以这里没有交通信号灯。所有的小艇都在河面上穿梭,会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呢?不会。因为从文中可以知道这里的船夫驾驶技术很高。合作探究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作者是如何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呢 合作探究谁来说一说,这一条条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浏览课文第 5~6 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时间 人物 乘 坐 小 艇 事件(活动)白天半夜商人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高声谈笑保姆、孩子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全家去教堂祷告一大群人戏院看戏合作探究展开想象,说一说:人们还会乘坐小艇去干什么?(1)清晨,迎着朝阳,( )坐着小艇( )。(2)傍晚,踏着夕阳的余晖,( )坐着小艇( )。(3)( ),( )乘坐小艇( )。任务三:品词析句,感受动静结合之美品词析句谁来说一说,夜晚小艇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其实是为了体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热闹繁华品词析句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安宁静谧以动衬静动态静态“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与其他的景物描写不一样,你发现了吗?品词析句用轻快活泼的语气朗读动态描写的语句,用舒缓沉静的语气朗读静态描写的语句。读出动、静之美!任务四:对比阅读,关注表达方法对比阅读读读 “阅读链接”,边读边把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圈画出来,然后填写下面的表格。文章 游览途经地 静态描写 与动态描写 作者的感受《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威尼斯之夜》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①三篇散文对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都有精彩的描绘,体现出写景散文的意境美。②三篇散文都体现了作者观察景物与描写景物的细致独到。③三篇散文从相同的角度写了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语言风格相同。④三篇散文都描写了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对比阅读读“阅读链接”,想一想,三位作家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有( )。(填序号,可多选)任务五:总结提升,感悟文化意蕴总结提升一座城市,一处风景。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威尼斯的小艇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我们了解了威尼斯,更对这座城市产生好奇。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以观赏品味的景物。牛刀小试选择一处有代表性的事物,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目标]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2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1个词语。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4.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2.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3.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方法上的相似之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2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1个词语。2.能说出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第2自然段的内容说出小艇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4.理解课文2—4自然段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体会小艇的重要作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喜欢旅行吗?有没有哪一个城市或景点令你印象深刻呢?2.揭示课题:本堂课,我们一起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乘着小艇去领略意大利古城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3.提醒学生注意“艇”的写法:“舟”中的一“横”变为“提”,不能出头;“廷”的第二笔“横”写得长,下面一横写得短。二、结合预习,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提出要求: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边读边思考“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2.课件出示关于马克 吐温的简介,带领学生认识作家、作品。3.反馈字词预习情况,正音辨形。(1)引导学生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和写字需要注意的问题。识字方面,提示学生:“艄”字读shāo,不要读成xiāo;“祷”可以结合“祷告”“祈祷”等词语理解;多音字“哗”可根据语境辨析读音:“哗笑”中的“哗”读huá,拟声词“哗”读huā。写字方面,提示学生:半包围结构的“翘”字,“尧”不要多写一点,第六笔竖弯钩要向右舒展;上下结构的“簇”字,第九笔是横折钩而不是撇。(2)选取三个易错字,讲解笔画顺序,带领学生书写。①“祷”:共有11画,笔画顺序为: 点、横撇/横钩、竖、点、横、横、横、撇、横、竖钩、点。②“雇”:共有12画,笔画顺序为: 点、横折、横、撇、撇、竖、点、横、横、横、竖、横。③“簇”:共有17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点、撇、横、点、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横、撇、捺。4.初步把握课文内容。(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课件出示补充资料,介绍威尼斯位置和城市特点。(3)指名回答。预设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预设2: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相机板书: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4)相机点拨:①第一段总起全文、点明中心。②“纵横交错”是形容道路等交错在一起。(5)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预设:主要写了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6)小结: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有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人们出行就要靠小艇。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小艇的作用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密不可分。三、细读文本,体会效果1.聚焦第2自然段,理解小艇的外形特点与“主要的交通工具”的联系。(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一说小艇的特点。预设1:小艇外形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是向上翘起的。预设2:行动轻快灵活。(2)让学生结合图片感知小艇的外形特点和行动上的特点。(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体会“像挂在天边的新月”“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的表达效果,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点拨:“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给人静的感觉,“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给人动的感觉。这样一静一动的描写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4)小结:大多数人没有真正见过威尼斯的小艇,课文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能拉近小艇与读者的距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艇的特点。(5)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提示学生联系第一段来思考。点拨:小艇独特的外形和行动灵活轻快的特点,使它能够适应威尼河道纵横交错、并不宽阔的环境,符合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条件。2.聚焦第3-4自然段,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与“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联系。(1)让学生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①假如此时你坐在小艇上,感觉如何?预设:很舒服,因为皮垫子软软的。②乘坐在小艇上还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预设1:能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景。预设2:惬意,是一种独特的享受。③小结:真切地写出了“我”乘坐小艇时的快乐感受。(2)指导学生围绕着第4自然段,体会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①哪些句子能够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预设1: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预设2: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预设3: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②引导学生抓住“行船的速度极快”“速度极快”“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平稳地穿过”“建筑物飞一般地倒退”等语句,来感受到船夫驾驶小艇在河道中快速地自如穿行的动态美。③过渡:这里的动态描写表现了船夫驾驶技术好。为什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④组织学生交流,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点拨:因为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久天长地驾驶小艇,熟能生巧,练就了这身好本领,所以驾驶时技术非常娴熟,也充满自信。4、总结所学,过渡课堂1.小结:通过作者对小艇的样子、乘坐小艇的感受和船夫驾驶技术的描写,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威尼斯的动、静之美。2.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马克 吐温的视角,去看看夜晚的威尼斯又有着什么样的景象,探讨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理解这部分内容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间的关系。2.能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了解它们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一、复习旧知,导入课堂1.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预设:主要写了小艇独特的外形特点、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2.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看看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何联系。二、再读文本,深入感知1.聚焦第5自然段,理解小艇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合作完成表格。预设:谁 交通工具 做什么商人 小艇 做生意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孩子、保姆 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着全家 上教堂去作祷告(3)提问:为什么课文在写每类人物、每种活动的时候都提到了小艇?预设: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小艇。2.聚焦第6自然段,体会动态描写及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1)指导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并给段落分层。提示学生根据水面上的变化来分层。预设:“半夜,戏院散场了……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是第一部分,“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是第二部分。(2)引导学生抓住“簇拥”“散开”“哗笑”“告别”等词语,来感受动态美。提问:这里的动态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预设:感受到戏院散场后的热闹、繁华。(3)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沉寂”“静寂”“沉沉地入睡了”等词语,来感受静态美。这一段静态描写让你有种怎样的感受?预设:夜晚的威尼斯十分安宁、静谧。(4)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感受威尼斯从喧闹到沉寂的变化,体会“人动则艇动,人歇则艇歇”的特点。3.小结:在威尼斯,艇动了,整座城就热闹了,艇停了,整座城就寂静了。艇动、艇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是静态美,都与“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有紧密的联系。三、对比阅读,形成关联1.指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的两个片段。让学生明确阅读任务:一,边读边把片段和课文共同写到的内容圈画出来;二,思考三位作家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表格。3.相机指导,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梳理出要点。预设:文章 游览途经地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作者的感受《威尼斯的小艇》 一座座石桥 两岸的古建筑 戏院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表达对威尼斯的独特感受《威尼斯》 火车站 大运河 小河道 圣马可广场《威尼斯之夜》 湖心 皇家花园附近 运河边3.小结:这两个片段和课文都是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的,都写了小艇,都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都表达了对威尼斯的独特感受。四、积累表达,布置作业1.假设你居住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一天的生活。提示学生按照“自己的身份”“可能经历的生活场景”“小艇与场景的关联”等步骤来展开想象。2.组织全班交流,相机点评。3.布置作业: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用上“沉寂”“笼罩”等词语,试着写一写某个夜晚的场景。[教学板书]外形:独木舟、新月行动:水蛇特点水城特有风光威尼斯的小艇操纵自如、快而稳船夫技术白天:各种人乘坐小艇夜晚:小艇动——热闹小艇停——静寂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8 威尼斯的小艇清丽迷人的阿里山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1.本文中重点介绍了 。A.阿里山的水 B.阿里山的森林 C.阿里山的热带植物2.下列对阿里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阿里山的姑娘像水一样,少年和山一样壮。B.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C.阿里山是地中海气候,早晚温差大。D.阿里山的山很绿。3.下面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什么用法?请选择。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突出强调 D.特定称谓(1)“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2)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4.怎样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这句话?5.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答案:1.B 2.C 3.(1)A (2)D4.从山脚到山顶,分布了不同气候带的植物。5.第一自然段:“我”喜欢台湾民歌《高山青》中的阿里山。第二自然段: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故乡,云的家乡。第三自然段: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荷兰的花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许是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 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 很执著的感情 在新垦的田野上 荷兰人种满了心爱的花儿 有郁金香 风信子 百合花 在茫茫花海中 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不但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的花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很久以前,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它出落得十分庄重、典雅,就像一位作家说的那样,“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2.按照提示,从短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提取词语。体现荷兰人爱怜郁金香的词语:描写郁金香的词语:3.短文最后一句话“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说明了 。4.读了短文,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兰的花,还了解了荷兰的人。荷兰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答案:1., 、 。 , , 、 、 …… , 。2.小心翼翼、捧、轻轻抚弄 庄重、典雅、艳丽、完美3.荷兰到处都种郁金香,郁金香非常多4.例:荷兰人勤劳,热爱土地,对花痴迷,有颗热爱生活的心,有双美化生活的手,还有让人敬佩的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doc 【五下课件】第18课 威尼斯的小艇.pptx 类文阅读-18 威尼斯的小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