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八学情评估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甲地降水量柱状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4题。1.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岸线较曲折,多优良港湾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C.热带沙漠气候是分布最广的气候D.气候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2.东非高原的许多野生动物逐水草而居。根据东非高原上甲地的降水特点推断,该地的野生动物大规模向北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2月 B.5月 C.10月 D.12月3.如图所示,乞力马扎罗山不同海拔出现不同的自然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盛行风 C.海拔 D.海陆位置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应该采取的改变措施是( )A.提高本国采矿技术水平,加大矿产的出口量B.加强本区域国家之间的联合,引进资金技术C.充分利用本国的矿产优势,发展生态旅游D.大面积的开垦草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中国的袁隆平团队在非洲设立了多个杂交水稻试验基地。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5~6题。 5.最适合开展水稻抗旱性试验研究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6.非洲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体现出的特征为( )A.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B.拥有先进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C.以资源型初级农矿产品加工为主D.发达的社会福利体系由中国承建的乌干达最大的卡鲁玛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于2024年2月6日成功发电并网。下图示意卡鲁玛水电站位置。据此完成7~9题。7.乌干达所属的温度带是(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南寒带8.该水电站专门设计鱼道以保证鱼类的生长繁殖,旨在( )A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提高发电能力C.增强对水电站的利用率 D.减少建设投资9.该水电站的建设彰显了我国( )A.丰富的资源 B.先进的技术 C.便利的交通 D.众多的人口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中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读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10~12题。10.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面向太平洋 ②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是我国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我国在南极地区的考察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处于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B.南极地区处于暖季,此时气温高,且白昼时间长C.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极光可为建站施工人员照明12.秦岭站建设的重大意义有( )①开展冰架—海洋观测与研究 ②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③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 ④拓展南极科考的国际合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北极熊主要活动于北冰洋附近,常以海冰为平台捕食海豹,冰雪消融时也会到陆地寻找食物。位于加拿大北部哈得孙湾的丘吉尔港被誉为“北极熊之都”,每年都有千余只北极熊在此聚集,等待哈得孙湾结冰后向北迁徙。下图示意北极熊生存范围。据此完成13~15题。13.丘吉尔港位于(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欧洲14.北极熊在丘吉尔港聚集的大致时间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15.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熊的生存范围( )A.北移 B.南移 C.西移 D.东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16.(11分)【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中刚合作课题资料:资料一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钴储量大约700万吨,远比亿万吨储量的锂、镍更为稀有;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钴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一半。我国企业与刚果(金)以“资源换项目”模式展开合作,即我国企业帮助刚果民主共和国建设基础设施,而刚果民主共和国政府将钴矿采矿权转让给我国企业。资料二 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位于下游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英加水电站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框架下,由我国参与建设的大型水电站。2023年中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将两国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合作拓展至教育、科研、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符合双方利益的各个领域。资料三 刚果民主共和国钴资源分布示意图、全球钴已探明可采储量主要分布情况。课题思考:(1)从钴资源分布的角度,说出钴资源的显著特点。(1分)(2)根据图文资料,简要分析刚果民主共和国吸引我国企业开采钴矿的优势条件及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2分)(3)结合图文资料,简要分析刚果河水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4分)(4)分析我国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多领域合作对于双方的意义。(4分)17.(12分)【案例探究】2024年2月7日,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探究一:科考时间南极科考站大致分为夏季科考站和常年科考站。夏季科考站是指纬度高、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只能在当地暖季(冬季无科研人员驻扎)进行科考的考察站;常年科考站则是在南极地区冬季也能继续科考的考察站。(1)推测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最可能是夏季科考站的考察站和秦岭站所属的考察站类型。(2分)探究二: 科考环境(2)说出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自然威胁。(3分)(3)列举我国科考队员在秦岭站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2分)(4)简析秦岭站采用模块建筑建站的意义。(3分)探究三: 绿色科考“绿色考察”理念将贯穿新科考站的建设过程。工作人员集约化管理建筑所需材料,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减少扰动南极地区现场的区域面积,减少临时设施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并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以达到绿色环保建站的目的。(5)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请归纳我国科考队员为保护南极地区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2分)18.(12分)【探究发现】探究名称:北极海冰的变化探究资料:资料一 人类活动正在影响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该地区的变暖速度明显比全球其他地区快,导致北极海冰面积不断缩小。资料二 按照目前北极海冰消逝的速率推算,截至21世纪中叶,普通商船在东北航道与西北航道均可实现通航。但与此同时也会造成北冰洋沿岸海平面上升、北极动物栖息地缩减等问题。资料三 北极航道及海冰范围示意图。探究思考:(1)概括北极海冰显著减少的大致区域。(2分)(2)推测海冰面积变化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列举一例造成此问题的人类活动。(4分)(3)根据材料,简述海冰覆盖面积缩减的影响。(2分)(4)针对海冰覆盖面积缩减带来的不利影响,请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4分)答案一、1.B 点拨:如图示,非洲的海岸线相对平直;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2.B 3.C4.B 点拨: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附加值低,加大矿产出口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联合,引进资金技术,扩大整体经济实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的是自然风光以及文物古迹等,不是矿产资源;非洲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开垦草地,加剧荒漠化等生态问题。5.A 点拨:读图可知,①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旱,②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③是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④是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寒冷。最适合开展水稻抗旱性试验研究的地点是①。6.C 点拨:非洲国家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落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7.C 8.A 9.B 10.A 11.B 12.C 13.A 14.D15.A二、16.(1)分布较集中。(2)优势条件:刚果(金)钴资源储量大:劳动力丰富且投入成本较低;有铁路线经过,交通相对便利等。困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受天气影响,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等。(3)刚果河流经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地势落差大;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4)对刚果(金):增加当地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医疗及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等。对我国: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科技的创新和进步;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问题,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等。17.(1)夏季科考站:昆仑站;秦岭站属于常年科考站。(2)纬度高,气候酷寒;烈风;降水少,气候干燥;积雪厚度大,地形不平。(3)太阳能;风能。(4)节约建设成本;节约建设时间;降低建设难度。(5)集约化管理生产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扰动面积,控制活动范围等。18.(1)亚洲以北的海域及阿拉斯加以北的海域。(2)全球气候变暖。工业废气排放、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乱砍滥伐、汽车尾气的排放等。(3)有利影响:利于北极航道的开发运行,可以缩短行程,降低航运成本等。不利影响:造成北冰洋沿岸的沿海低地被淹没;造成北极地区生物减少甚至灭绝等。(4)加强海冰变化监测;呼吁国际组织建立北极动物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签订合作条约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