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无锡市2024年秋学期高一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地理2025.01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40题,共40小题80分)、综合题(第41题~43题,共3大题20分)两部分,共8页。2.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内作答,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上的答题要求。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2024年11月5日傍晚,我市某天文爱好者拍摄到金星伴月的景观(图1)。据此完成1~2题。图11.当日可能是农历( )A.初一 B.初五 C.十六 D.廿三2.此时,“金星伴月”的水平方位是( )A.偏东 B.偏南 C.偏西 D.偏北3.一周后,观察到的月相接近( )A. B. C. D.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最近发布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0月8日8时至10日8时,太阳先后发生五次明显耀斑爆发活动。据此完成4~6题。4.该太阳活动发生在(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5.2024年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按照太阳活动一般规律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13年 B.2016年 C.2019年 D.2022年6.当太阳活动增强时,给人造通讯卫星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最主要是( )A.卫星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 B.卫星被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击毁C.卫星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 D.卫星周围空间温度过低“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图2为“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图27.据图可知,“生命宜居带”的位置在( )A.水星和地球轨道之间 B.金星和地球轨道之间C.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D.地球和火星轨道之间8.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条件 B.大气成分 C.温度条件 D.行星体积9.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0.5倍,则可能出现生命的行星是( )A.木星 B.火星 C.地球 D.水星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10~12题。10.地质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是( )A.寒武纪和古生代 B.古生代和中生代 C.中生代和新生代 D.新生代和元古代11.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地理事物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裸子植物→蓝细菌→蕨类植物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12.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间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在中国北极科考期间,“雪龙”号科考船利用高空气球探空仪在北极太平洋区(70°N-85°N,150°W-170°W)开展探空观测,平均探空高度为31.15km。图3示意科考人员某次放飞的探空仪及其获取的低层大气垂直方向温度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图313.对流层顶部的高度因纬度不同而异。据图推测北极地区对流层顶部高度约为( )A.0~2km B.8~9km C.10~11km D.13~14km14.高空气球探空仪在上升到30km左右后易自行爆炸,主要是因为升空过程中( )A.臭氧浓度增加 B.宇宙射线增强 C.气温先降后升 D.气压不断降低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5为2024年无锡市连续两天的天气变化图。读图回答15~17题。图4 图515.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④ D.⑤16.图4中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⑤→④ D.②→④→⑤17.与2日相比,3日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A.①减弱,⑤增强 B.①增强,⑤减弱 C.③增强,⑤增强 D.②增强,③增强《台海使槎录》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日变化:“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图6示意鹿耳门港和厦门港位置。据此完成18~19题。图618.能反映厦门港“早西”(早晨吹西风)的热力环流是( )A. B.C. D.19.清代我国商船每日早晚借助风力(顺风)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 )①早晨出港 ②早晨进港 ③傍晚出港 ④傍晚进港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图7为2022年9月22日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图720.此时,北京的风向最有可能为(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21.该时刻,以下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北京 B.长春 C.西安 D.济南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008年建成的御咸蓄淡,变海湾为水库工程,为该国找到了一条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新方法。图8为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2~24题。图822.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低平,下渗量小 B.雨季短,年降水量小C.气温较高,蒸发量大 D.河流短小,储水困难23.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主要变化是( )A.盐度增大 B.密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潮汐规律改变24.以下属于新加坡推广的节水措施是( )A.修建水库 B.收集雨水 C.淡化海水 D.调整水价图9为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kg/m )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图925.①②③分别表示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温度、盐度、密度 B.密度、温度、盐度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26.在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的( )A.温度约为24℃ B.纬度约为12°NC.密度约为1026kg/m D.盐度约为36‰27.影响曲线③甲处数值最低的主要因素是( )A.径流 B.降水 C.温度 D.藻类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汐的规律,赶在适当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图10示意通过手机小程序查询到的2024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七)青岛港海域的潮汐表。据此完成28~29题。图1028.该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 )A.2时—4时 B.6时—8时 C.13时—15时 D.20时—22时29.与该日相比,10月17日青岛港海域的潮汐( )A.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B.高潮更低,低潮更高C.高潮和低潮均更高 D.高潮和低潮均更低快速城镇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图11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镇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据此完成30~31题。图1130.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对图示过程曲线的影响表现在( )A.Q1增高 B.△Q减小 C.Q2降低 D.△T增大31.图中△T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区域发生重要变化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水汽输送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图12为AI科大讯飞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32~33题。图1232.该景观处于( )A.石芽为主的时期 B.石林为主的时期 C.峰林为主的时期 D.残丘为主的时期33.关于该地貌景观的形成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石灰岩广布 B.风大而频繁 C.高温且干旱 D.山高且谷深图13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36题。图1334.图中土壤各层对应正确的是( )A.甲层—淋溶层 B.乙层—腐殖质层 C.丙层—淀积层 D.丁层—岩石层35.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质地 C.发育程度 D.土层厚度36.当地森林土壤颜色偏红,说明该地气候(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凉爽湿润 D.寒冷干燥2024年09月18日20时08分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14为浙江省丽水市某居民手机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37~40题。图1437.此次地震的震源在( )A.软流层 B.地壳 C.上地幔 D.下地幔38.由图中预警信息可知( )A.震中肥东县还未发生地震 B.丽水市震级小于合肥市肥东县C.丽水市与肥东县烈度相同 D.通讯信息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39.图中提供的地震避险指南信息可能是( )①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②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③选择就近的生命三角区躲避 ④选择空旷地带避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0.该居民的手机显示距震中460km,主要借助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数字地球二、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某学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宜兴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野外实习,他们挖掘了一个土壤剖面,发现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PH值接近4.5,质地较黏重(孔隙度低、通透性差)。图15为宜兴南部山区景观图,图16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图15 图16(1)说出宜兴的主要植被类型及气候特点。(3分)(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原因。(2分)(3)从适合农业耕作的角度,提出改良当地土壤的建议。(3分)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根据2022年2月17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了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图17为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警报示意图。图17(1)指出海冰灾害最严重的海域,并说出其海冰分布的特点。(3分)(2)说出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海域的原因。(4分)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到南方某地区进行泉水资源考察活动。该区内峰峦叠翠,林木葱笼,泉水出露较多,山体岩层以石灰岩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强。途中,可看到不少游客直接取泉水饮用,经检测确认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图18为学生绘制的该公园部分区域的地质地貌图及研学路线示意。图18(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3分)(2)简述①②两处泉水形成的原因。(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