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七年级下册4走进法治天地(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四川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七年级下册4走进法治天地(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一轮 教材复习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需要特
殊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
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我国保护未成年
人的法律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等。
一、特殊保护 3.保障未成年人 合法权益的六 道防线 ①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②学校保护:在未成年人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④网络保护: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⑤政府保护: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⑥司法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4.未成年人如何对
待受到的特殊保护 ①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②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1.法治意识的内涵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为什么要树立法
治意识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
的受益者。
②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③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⑤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
有的功能。
二、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3.为什么要依法办
事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②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4.依法办事的要求 ①树立法治意识,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
什么后果。
②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
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探究一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4·凉山改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
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
作出规定。该条例的施行(  )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高度重视 ②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
治保障 ③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④能杜绝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受
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未成年人保护。分析题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施行体现了党和国
家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网络保
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①②③正确;“杜绝”说法太绝对,④错误。
【答案】 A
探究二 与法同行 依法办事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下列
行为属于青少年依法办事的是(  )
①小华为了报复小王,在网上污蔑、辱骂小王 ②小伟提醒爸爸开车临近斑马线时要礼让行人 
③小乐在超市买到了过期食品后找商家协商退款 ④小刚拨打了市长热线举报学校附近的非法网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的要求。要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要学法、知法、守法,不
做侵害别人合法权益的事。分析可知,小伟提醒爸爸开车临近斑马线时要礼让行人,小乐买到了过
期食品后找商家协商退款,小刚拨打市长热线举报非法网吧,都是依法办事的表现,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小华污蔑、辱骂小王的行为是不对的。
【答案】 D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4·陕西)2024年5月6日,陕西省教育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陕西省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这一文件的出台( A )
①旨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③体现对学生的特殊关爱和
保护 ④解决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2. (2024·菏泽)阅读下面表格,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D )
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
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
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
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①国家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②该条例提升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③该条例
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了法治保障 ④优良家风有助于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3. (2024·黔南)近年来,面对全球新型毒品不断迭代更新的现状,为了给下一代筑牢“防火墙”,公
安禁毒部门坚持每年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二十三万余所学校组织学生接受系统禁毒教育;社
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筑牢的“防火墙”给未成年人提供了( A )
①政府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家庭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4. (2024·江西模拟)以下同学的发言体现了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的是( D )
A. 凯凯:“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B. 飞飞:“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C. 萌萌:“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D. 欢欢:“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D
5. (2024·宿迁)小杰在学校午休期间,趁同学思思起身之时,偷偷将其椅子向后拉离,导致思思坐
空,与座椅发生碰撞,致使其视神经挫伤。法院判决小杰及其父母向思思赔偿各种费用10万余元。
这一案例告诫我们要( C )
①学会包容他人 ②敬畏生命,增强安全意识 ③树立法治观念 ④以礼待人,消除矛盾隔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6. (2024·自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要求:学校
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国家
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等。这( A )
①有利于从法律层面保护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②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消除成长烦恼 
③说明青少年学生应该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④说明各类学校是未成年人线上线下
全方位保护的第一阵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A
7. (2024·江西)2024年4月26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
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对所有中小学校开展一次“起
底式”大排查。材料体现出( D )
①我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
②多方协同能确保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③国家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④政府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二、非选择题
8. (2024·绥化)材料 早晨,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饭后妈妈叮嘱我带好学习用品。爸爸送我去上
学,他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很多时间陪我,但在上学途中他会和我谈学习或帮我解决思想上的困
惑。爸爸妈妈的关心让我感到幸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方位筑起了防线。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保护?除此之
外,我国对未成年人还有哪些保护?
体现:家庭保护。
其他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
(2)我国颁布了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请写出其中两部法律名称。
示例: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结合未成年人自身特点,请谈谈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原因。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
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
9. (2024·泸州)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良法之治 回应民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中,面临不
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自2024年1月1
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重点规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防治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该条例要求坚持社会共治,确立与未成年人密切关联的各方主体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
责任义务,全面构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
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和关爱,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④网络中存在一些虚假不良信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未成年人网络
保护条例》的出台,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协同共治 护航成长】
(2)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汇聚各方合力。请你从不同角度为未成年人能合理有序
使用网络提几条建议。(可从政府、家庭、学校、学生等角度作答)
①政府:要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要求,加强对网络经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净化网络
文化环境。②家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
导和监督。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④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
意识,提高网络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共13张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一轮 教材复习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1.法律与生活的关
系 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服务当
下的生活,而且指导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
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
具 ,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内涵和重
要性 (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
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
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
具 
二、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表现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
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3.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
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
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
合法权益。
  探究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2024·衡水二模)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特征”,某小组整理了如下表格。将a、b两处的
内容依次补充完整,下列组合恰当的是(  )
特征 内容 举例
特征一 a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特征二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 …… ……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
爱心专座的李某 ④孟某等人为博取流量,用AI制作并散布不实信息被警方依法拘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表决通过,体现
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①说法正确;孟某等人为博取流量,用AI制作并散布不实信息被警方依
法拘留,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说法正确;题文中未体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约束力,②不符合题意;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属于道德范畴,③不符
合题意。
【答案】 B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 A )
A. 法律在身边,社会生活需要法律
B. 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C. 要自觉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
D. 法律的价值就是用来打击犯罪
A
2. 下列图示意在说明( B )
A. 人们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B. 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C. 法律能调整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
D.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
3. (2024·赣州一模)国家秘密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2023年10月25日至11月23日,全国人大就保
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
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由此可见,法律( A )
①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只对保密机关工作人员
有约束力 ④能杜绝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4. 2024年4月7日,在上海虹桥开往成都东的一班列车上,乘警在巡车过程中发现旅客周某在2、3号
车厢连接处吸烟,立即制止并向其普及列车禁烟常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
定,周某被铁路公安机关罚款500元。围绕该案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底线不可逾越,违法必究 ③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秩
序 ④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权益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B
5. (2024·唐山一模)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进一步完善惩治
腐败犯罪规定,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完善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相关规定。由此
可知( B )
A. 法治建立在民主基础上
B. 法律规范公民行为
C. 刑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D.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二、非选择题
6.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
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打击网络违法行
为,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1)材料反映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从法治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
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7. (2023·枣庄)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如:《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父
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义务
教育法》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未成年人保护法》
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
理;《民法典》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
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刑法规定,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上述法律规定共同说明,法律是怎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
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
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③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
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
法权益,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