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下4《海燕》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学会用重音、抑扬等语调来朗读本课海燕大智大勇、矫健勇猛的革命先驱形象。思维发展:学习象征的手法的作用;体悟乌云、狂风、闪电对海燕的烘托作用。文化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及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象征手法教学难点:体悟烘托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诗《海燕》。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他曾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后来,他通过自身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三、字词识记苍茫 高傲 海鸥 火焰 呻吟 飞窜 翡翠 蜿蜒 蠢笨 掠起 熄灭 四、学习文章的象征手法(一)体味《海燕》的音韵美1.播放《海燕》朗诵音频。请学生评说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屏显1)基调:刚健明朗文句:把握节奏情感:咬好重音2.老师选句指导学生朗读。(屏显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3.学生选句试读。——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4.学生分场景朗读。第一个场景:(风卷云集)海燕飞翔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鸥、海鸭、企鹅躲避暴风雨。第二个场景:乌云压迫海面,波浪跟狂风争斗,海燕和严峻的环境搏斗。第三个场景: 风吼雷鸣 海灭乌云 海燕呼唤暴风雨。(二)评说海燕的形象,理解文中其他形象的象征义。(1)根据文章内容评说海燕是怎样的形象。提示:使用了……动词(形容词、比喻、反复)写出了海燕……的形像。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海燕”比作“闪电”,使用了“叫喊”“飞翔”“穿过”“掠起”“摔”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的矫健勇猛和迅捷的战斗雄姿,赞美了海燕的英勇无畏。(2)结合背景说说海燕的形象。(屏显3)《海燕》相关资料个人经历: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下诺夫哥罗德到了彼得堡,参加了俄国作家协会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的特别会议,并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尖锐演说。3月4日,他参加了在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举行的学生示威游行,目睹了沙皇宪警对学生的血腥镇压。《海燕》是高尔基于190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诗,最初作为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一部分发表。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的革命斗争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以下是《海燕》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1900年到1903年间,俄国爆发了严重的工业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创作动机高尔基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之后,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揭露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散文诗 海燕 。(3)知晓 海燕 的象征义(屏显4)象征手法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体)。 (1)老师解说海燕象征义 (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2)理解文中其余各种象征意义。(屏显5)暴风雨——象征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五、学习文章的烘托手法(1)请同学们思考:大海、乌云、雷电、狂风等意象对海燕来说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苍茫的大海,浩瀚的天空,狂风卷集着乌云;乌云直压海面,雷声轰响,波浪吼叫……海燕在海天之间飞翔,唤起了大海的昂扬斗志,呼唤一场摧毁黑暗势力的被暴风雨。(2)学生评说:起到背景作用,起到烘托作用。因为风起云涌的背景烘托,海燕的矫健雄姿才更加鲜明。六、作业:请用“……象征 ……,因为……”的句式,说出下列意象的象征义。例如:松柏象征顽强坚毅的品格,因为松柏不畏严寒和人的顽强坚毅品格很相似。(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落叶、玫瑰、春雨、葫芦、花朵……)七、板书设计4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坚强自信、勇敢乐观反动势力 蠢笨、懦弱象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