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七年级生物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其代号,涂于答题卷中。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根尖细胞与河豚肌肉细胞所具有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 B.线粒体、线粒体
C.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叶绿体、线粒体
2.为改善番茄果皮细胞显微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 B.果皮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
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 D.视野内有污点——应擦拭反光镜
3.下列器官与执行其功能的主要组织对应有误的是( )
A.股骨——保护组织 B.唾液腺——上皮组织
C.心脏——肌肉组织 D.大脑——神经组织
4.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 )
A.肺不够发达 B.用皮肤呼吸 C.体温不恒定 D.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5.同学们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细胞,其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
A. B.
C. D.
6.肉毒杆菌是罐头类食品中容易出现的细菌,曾经引发过食品安全事故。关于肉毒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单细胞生物 B.可能是厌氧菌
C.靠形成芽孢进行生殖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蛔虫可以寄生在人的肠道中生活,其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不包括( )
A.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B.运动器官发达,自由活动能力强
C.身体表面有角质层,防止被消化
D.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8.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动物分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填体温恒定 B.海豚属于类群②
C.蚯蚓属于类群⑤ D.④均为农业害虫
9.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可加入少许的水绵,在同一视野下可观察到这两种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丝状:的水绵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B.此时向右下移动玻片可将草履虫移至视野中央
C.水绵有带状叶绿体,螺旋盘绕在细胞质中
D.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10.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二者的共同点有( )
A.都;起保护作用 B.都有利于快速运动
C.都限制生长 D.都需要定期蜕去
11.2020年9月,我国科考队员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找到两种稀有苔藓植物——花斑烟杆藓和.耳坠苔。下列关于这两种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株比较矮小 B.有限、茎、叶的分化
C.叶中没有叶脉 D.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
12.小叶在暑假参观了动物园中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她发现蜥蜴、龟和鳄鱼等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爬行动物一般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B.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龟甲一般都比较厚实坚硬,有助于维持它们恒定的体温
D.扬子鳄是小型鳄类,肺呼吸是其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
13.蓝氏贾第虫(如下图)是单细胞生物,寄生于人的小肠中,可引起腹泻。下列有关蓝氏贾第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B.可以依靠鞭毛进行运动
C.依靠表膜控制物质进出 D.生活在肠道与人体共生
14.在雨后的马路上经常会看到不能及时爬回泥土中而死去的蚯蚓,造成蚯蚓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阳光照射,被其中的紫外线杀死 B.体力透支,疲劳而死
C.缺少营养,饥饿而死 D.体表变得干燥,呼吸衰竭而死
15.青头潜鸭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鸟中大熊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牙齿利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B.骨骼轻,可增加飞行动力
C.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 D.具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16.科研人员从锦斑蛾幼虫(害虫)身上分离出一种生物。该生物在实验室培养过程中早期呈白色,随后呈绿色。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白色部分为菌丝,绿色部分为孢子。由此推测该生物最可能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植物
17.通过对蝗虫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下列生物不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A B C D
18.近期,兰科调查队在西藏墨脱县发现一种绿色开花的植物,被鉴定为单子叶植物:纲兰科异型兰属新种,命名为墨脱异型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墨脱异型兰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墨脱异型兰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生物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D.在被子植物中,仅把果实和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9.如图是山椒藻,学名叫槐叶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茎细长,叶舒展于水面上,具有叶脉,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这种植物属于(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0.珙桐、银杏、银杉和金钱松都是我国的珍稀植物,在植物分类中的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门 科 属
珙桐 被子植物门 蓝果树科 珙桐属
银杏 裸子植物门 银杏科 银杏属
银杉 松科 银杉属
金钱松 金钱松属
A.同科比同属植物的相似程度更高 B.自然界中,被子植物门只有珙桐一种生物
C.银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D.四种植物中,银杉与金钱松的亲缘关系最近
21.秋冬季节大街小巷到处飘着糖炒栗子的香气,被吸引而来的路人纷纷购买品尝。栗子果实成熟前被包裹在带有尖刺的硬壳中,故俗称“毛栗子”,成熟后硬壳开裂果实从中脱落下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栗子果实被带有尖刺的硬壳包裹,故属于被子植物
B.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内
C.板栗属于单子叶植物
D.种子植物的受精作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类利用病毒造福的实例的是( )
A.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B.利用噬菌体治疗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
C.发明病毒杀虫剂控制农业害虫 D.给健康人注射流感疫苗
23.在大熊猫、棕熊、荒漠猫、豹和狮5种食肉目动物中,大熊猫和棕熊属于熊科动物,其他均是猫科动物,荒漠猫为猫属,豹、狮为豹属。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豹和狮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B.荒漠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大熊猫的远
C.在纲这个分类单位上,上述动物同属一个纲
D.大熊猫和棕熊间的共同特征多于大熊猫和荒漠猫的共同特征
24.人们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制作出多种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是: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和真菌能够大量繁殖,同时将食品原料中的某些物质转化为富含营养又独具风味的产物,例如泡菜、酸奶、酒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松软
B.制作泡菜时利用乳酸菌将蔬菜中的葡萄糖等有机物转化为乳酸
C.生产味精和制醋利用的都是棒状杆菌
D.酿酒过程中,应保证原料、器皿和操作环境的无菌清洁,避免杂菌感染
25.《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从202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资料分析法 D.实验法
二、简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在答题卷中作答,术语中的关键字写错该空不得分。
26.(9分)草鱼(图1)又名鲩(huàn)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是非常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的区域。我国南方采用饲喂蚕豆、流水养殖等方法养育成的草鱼,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而得名“脆肉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图1草鱼 图2鱼鳃及鳃丝的结构
(1)草鱼的______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______,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草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______部的摆动以及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2)草鱼用鳃呼吸,鱼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如图2)。鳃丝中有毛细血管,数量______(填“多”或“少”),利于气体交换。当草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______(填气体名称)就渗入鳃丝的毛细血管里,随草鱼的血液循环,被送至全身组织细胞处;而血液里的______(填气体名称)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3)人们在烹饪草鱼前,一般要刮掉鱼体表覆盖的鳞片。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______,能保护身体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
(4)我国有些地区有吃“鱼生”(生鱼片)的习惯,有些人因频繁吃“鱼生”,导致胆内寄生了华枝睾吸虫(又名肝吸虫),患上了肝吸虫病。华枝睾吸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根据以上特征判断华枝睾吸虫应该属于______动物。
27.(8分)高山倭蛙生活在青藏高原,其皮肤在应对高原低氧、低温、强紫外线辐射等极端环境方面有重要作用。
种类 分布的海拔高度(米) 皮肤表皮层厚度(毫米) 毛细血管相对含量 皮肤色素相对含量
高山倭蛙 4500 0.027 0.89 0.47
双团棘胸蛙 1800 0.033 0.03 0.37
棘胸蛙 170 0.042 0.03 0.35
(1)高山倭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______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2)研究人员采集与高山倭蛙亲缘关系较近的分布在不同海拔的蛙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上表。分析数据可知:高山倭蛙的皮肤具有______和______的结构特点,提高了其______效率,更好地发挥了皮肤辅助呼吸的功能,从而适应高原______的环境。
(3)除上述研究外,其他动物也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体表结构,试举一例并解释其如何体现了适应性______(2分)。
28.(8分)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8小时就能飞越接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
图1 图2
(1)斑头雁适于长途飞行,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如身体呈______,减小了飞行阻力;______轻而薄,可减轻体重;如图1所示,斑头雁的[ ]______上附着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快速飞行。
(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显著增高,据图2所示信息可知,环境温度和______大幅度降低。斑头雁在飞行中双翼上举,吸入的空气小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大部分则进入并储存在[ ]______中,两翼下垂时,再将这部分空气挤压到[ ]______中,完成气体交换后最终排出体外,因此斑头雁每呼吸一次就能够在肺内进行______次气体交换,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生活提供充足的氧气。
(3)下表为几种善飞鸟类的身体量度数据,分析可见,斑头雁具有更大的______,因此飞行时能产生更大的托举力。
种类 体长(cm) 翼展(cm) 翼展/体长
岩鸽 29 53 1.83
大天鹅 160 243 1.52
斑头雁 69 150 2.17
29.(9分)阅读以下我国被称为“绿色大熊猫”“植物活化石”的珍稀植物资料,回答问题。
桫椤 银杏 珙桐
资料一:桫椤,不开花,也不结果实和种子,靠叶片背面的孢子囊群来繁衍后代。孢子的萌发离不开水,所以桫椤总是自然分布在深山密林的山谷中或长在林区湿润的坡地上。桫椤一般高3-4米,最高可达25米,茎直立,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根系并不发达。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孑遗植物,指起源久远的植物,也被称为“活化石植物”),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人为砍伐或自然枯死,现存世数量已十分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红皮书)。
资料二: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的种子外层是杏黄色的肉质外种皮,表面有一层白粉,故名“银杏”;中种皮为骨质、白色,“白果”之名由此而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非法砍伐对银杏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野生银杏大树周边已经10年不见天然更新的幼树。
资料三:珙桐是我国的特有树种。每逢花期,珙桐一树白花在绿叶中摇曳,宛若千万只白鸽栖息于树梢作振翅欲飞之态。其实,珙桐像是白鸽翅膀的两片白色大花瓣是由珙桐叶转化而形成的苞片;苞片内有棕色球状花序,恰如白鸽的头部。因此,珙桐也被称为“鸽子树”。珙桐对研究古植物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以及森林砍伐、土地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珙桐已面临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桫椤不开花,也不结果实和种子,但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通过______繁殖。桫椤树形高大,有______组织运输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由此可以判断,桫椤属于______植物。
(2)根据文中信息可知,银杏种子外面没有______包被,属于______植物,俗称的“白果”是银杏的______(器官名称)。
(3)根据文中信息可知,珙桐又称为“鸽子树”,其中形似白鸽头部的是珙桐棕色球状______。珙桐和银杏一样都依靠种子进行繁殖,属于______植物。
(4)请综合上述三种植物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保护建议:______。
30.(8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图是4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图3所示甲、乙、丙、丁角种微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__;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因为它虽有[ ],_____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2)用放大镜观察发霉的橘子皮,可以看到许多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是微生物甲的______菌丝,菌丝顶端长有成串的______,将该结构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呈______色。
(3)微生物丙和丁共同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①都具有细胞壁 ②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③都能进行出芽生殖 ④都可用于制作酸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8分)泡菜开胃提神,老少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
图1
(1)乳酸菌是制作泡菜的主要微生物,可将蔬菜中的______转化为乳酸,得以制成泡菜。
(2)图1是泡菜制作的流程图,乳酸菌有耐盐性,在蔬菜装瓶时加入适量的盐水不仅可以______杂菌的生长,还可以调节食物的味道;另外泡菜的制作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进行发酵,所以制作流程中的______环节对于保证无氧环境很重要。
(3)泡菜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对健康不利的亚硝酸盐。研究发现,薄荷提取物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2。
图2
①该实验中变量是______。
②由图2可知,4组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呈现______的趋势,为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最佳效果为添加______%的薄荷提取物。
③实践活动过程中,有经验的同学曾提出“泡菜最好在腌制一星期之后再食用”,结合上述结果,尝试进行解释______。(2分)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DADB 6-10CBDBA 11-15BCDDD
16-20BABCD 21-25DABCB
二、简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9分)(1)脊柱 肌肉 躯干 鳍(2)多 氧气 二氧化碳(3)黏液(4)扁形
27.(8分)(1)鳃 肺
(2)表皮层薄 毛细血管相对含量高 气体交换 低氧
(3)昆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既能保护身体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分,答出一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8.(8分)(1)流线型 骨骼 [II]龙骨突
(2)空气含氧量 [B]气囊 [C]肺 两
(3)翼展/体长
29.(9分)(1)孢子 输导 蕨类(2)果皮 裸子 种子
(3)花序 种子
(4)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栖息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法规,禁止非法采挖等(答出一条即可,合理均可得分)
30.(8分)(1)乙 丁 ④DNA 甲、丙
(2)气生 孢子 青绿色(3)A
31.(8分)(1)有机物(或葡萄糖)(2)抑制 装瓶、密封
(3)薄荷提取物浓度 先上升后下降0.10
一星期之后泡菜内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最低,对人体伤害性小(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