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政治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政 治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3月22日,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跋山遗址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目前出土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下列情景中,可能会出现在当时所处时代的是( )
①石器工具已广泛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
②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
③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求索中,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党和人民发展需要,持续焕发出鲜活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 )
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
③科学社会主义为建立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④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描绘了一份中国现代化蓝图,但被认为是一种“空想”。如今,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远比百年前的设想壮阔。面对当年的那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实现“建国方略”( )
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是中国社会最强大的力量
②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主心骨”
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复兴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跨越
②是第一次全面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主张阶级调和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出发,从分析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一般性入手,进而指出商品及其商品生产和交换对资本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并由此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是资产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是创造出剩余价值的过程,构成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B.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资本主义制度终于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最终会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生相容的地步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认识资本主义如何产生、如何运行、如何发展,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意义.
6.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经过研究查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包括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1017件漆木器中有869件保存完整,其中不少漆器有“成市”戳记,说明是由成都官府作坊制造的。出土时,不少漆器外表仍然光亮如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
①能够反映出西汉初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表明西汉初期手工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
③说明漆器制造业在西汉初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充分反映了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看完微电影,小吴认为,由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人经济,到社会主义改革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我们又回到了历史的出发点。下列能够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条件②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趋势
③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方针政策的延续④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为更好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活动,某校高一年级部召开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学生自行收集信息中与历史相符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和正义原则出发,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D.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9.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曾经过四个阶段的演变。1946—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将地主土地变成农民土地;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也由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至今,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使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实践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意味着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突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高一学生小华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过渡时期的微视频。以下哪个镜头是最合理的( )
A.远景:村委会墙上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红色宣传标语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
C.近景:白石村通过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实现粮食大丰收
D.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上述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 )
A.指明了具体方向和路径 B.筑牢了基本经济制度
C.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D.提供了物质财力保障
12.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走过百余年“赶考”征程,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迈向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济南某中学举办“光影追溯·圆梦之旅”摄影展,同学们的认识与图片反映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
①小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小明: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小林: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④小磊: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某同学经过学习,不仅对改革开放的历程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简短概括。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
①民心思变,顺应时势开国门 ②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共发展
③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④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由此可见( )
①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②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发展就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2024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地实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取得这些进步的原因有( )
①一以贯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党用实际行动有效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③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地惠及广大人民 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2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闭幕。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连续第11次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圆满收官,并列金牌榜第一,创中国代表团境外奥运会夺金新纪录!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
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
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实现了“制”向“治”的转变。“中国之治”把国家制度体系的优势转化为我国的治理优势,把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要求和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转变( )
①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高“中国之治”的效能
②表明“中国之制”成就了“中国之治”的历史伟业
③体现“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④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制度根基和制度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 )
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道路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的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看到更新改造后的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由此可知( )
A.中国式现代化是摒弃西方现代化的全新道路
B.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C.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
D.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推进和拓展
2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
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在新时代的革命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
②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中国人民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④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发展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 )
①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理论
②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
③更加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④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科学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对应一致的有( )
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④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4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历时16日的第33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体育强国实现
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
③中国人民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下列金句与“十四个坚持”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一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825年,世界首次遭遇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这场危机起源于英国,并在1826年达到了高潮。在经济危机期间,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奇特的景象: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贫困与饥饿之中,流落街头;另一方面,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商品无人问津,大量的食物因无法售出而腐烂,甚至被大量销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复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实现生产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保障人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从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9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理论的引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指南,鲜活的社会实践是丰富和创新理论的宝贵源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是由于它透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变革与发展不断向理论创新提出新的要求,有生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迈入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2024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时刻。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举世瞩目的社会发展成就,向世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被高高举起,而且举得稳稳当当。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继续高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旗帜为什么能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举得稳稳当当?(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合理性。(12分)
材料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我国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习近平主席寄语新时代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关键词“新时代、新征程、时代新人”,写一篇短评,不少于250字。(9分)
2024年11月山东师大附中高一阶段性检测试题答案
选择题
1-5 CBCCA 6-10 BBDDD 11-15 CBBDC 16-20 BBCCA 21-24 DBBD
1.【答案】C,【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跋山遗址群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存,人们主要是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④符合题意。
①: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①与题意不符。
③: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B【详解】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体现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①正确。
④:科学社会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党和人民发展需要,在中国成功实践、创新发展,④正确。
②③:材料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相互成就,不强调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也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为建立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方向,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C【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诞生时还很弱小,其发展有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各种伟大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主心骨”,①错误,③正确。②:我国取得的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②正确。④:民族复兴大业尚未完成,④错误。故本题选C。
4.C【详解】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跨越,①错误。②④:《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②④正确。③: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③错误。故本题选C。
5.【答案】A【详解】A:材料提到“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是资产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了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是创造出剩余价值的过程,构成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A正确。
B:选项前半句与后半句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且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A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终于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B错误。
C: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时候,就会达到“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C错误。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有利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错误。
故本题选A。
6.【答案】B【详解】①③:由材料可知,马王堆汉出土的漆器能够反映出西汉初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说明漆器制造业在西汉初期有了进一步发展,①③正确。②: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②不选。④:漆器的制作工艺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不是生产关系的特点,④不选,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④: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所以可以反驳小吴认为,由社会主义改造消灭私人经济,到社会主义改革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我们又回到了历史的出发点的观点,①④符合题意。②③: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改造是1949-1956年,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8.【答案】D【详解】A: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不是新中国成立,A表述错误。B:改革开放使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B表述错误。C: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和正义等原则出发,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C表述错误。D: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D正确。故本题选D。
9.【答案】D
【详解】①: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①说法错误。
②:农业合作化的完成,促使我国农村逐步建立起集体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②符合题意。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说法错误。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而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取得突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答案】D【详解】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特写:村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在过渡时期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体现,D符合题意。
A:反映了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1980年2月“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的建立和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A不符合题意。
B:反映了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答案】C【详解】A:并没有指明了具体方向和路径,A排除。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与筑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无关,B排除。CD: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坚实的基础,C符合题意,排除D。故本题选C。
12.【答案】B
【详解】①:图片显示红船精神,代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有了主心骨,①说法正确。
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不是新中国成立,②说法错误。
③: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而不是三大改造完成,③说法错误。
④:图片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3.【答案】B
【详解】: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即“民心思变,
顺应时势开国门”,①排在第一位。
④: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这是在作出改革开放决策之后的事件,即“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④排在第二位。
③: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即“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③排在第三位。
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即“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共发展”,②排在第四位。
根据时间节点,正确排序是④→①→③→②。
故本题选B。
14.【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故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中指出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发展,这表明我国要坚持道路自信的前提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不意味着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答案】C
【详解】①③: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地实施,这表明2024年经济向好、民生向暖是基于一以贯之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②说法错误。
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答案】B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①正确。
②: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属于制度自信,②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③正确。
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属于理论自信,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答案】B
【详解】①④:“中国之治”把国家制度体系的优势转化为我国的治理优势,把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要求和制度改革发展的要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转变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制度根基和制度自信,有利于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提高“中国之治”的效能,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国之制”利于实现“中国之治”,但成就了“中国之治”的历史伟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②。
③:实现了“制”向“治”的转变是社会的进步,但不是“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排除③。
故本题选B。
18.【答案】C
【详解】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①排除。
②③: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和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道路,②③入选。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式,但为人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标准的说法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9.【答案】C
【详解】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由此可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C正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扬弃”,而非彻底摒弃,A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推进和拓展,排除。
故本题选C。
20.【答案】A
【详解】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说明在新时代的革命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①正确。
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新时代这十年,②错误。
③:。在新时代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③正确。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这一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④错误故本题选A。
21.D
【详解】③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科学关系,更加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历史文化沃土,更加根深叶茂,③④表述正确。
①:材料没有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理论,①与材料无关,不选。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根脉与魂脉的关系,②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22.【答案】B
【详解】①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大意是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强调要和谐共生,体现了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这强调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①④入选。
②:“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说明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②不选。
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体现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3.【答案】B
【详解】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体育强国只是中国梦中的一部分,①说法错误。
②③: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中国人民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不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梦,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4.【答案】D
【详解】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体现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不合题意。
②:“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体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符合题意。
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③不合题意。
④:“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体现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25.
①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1分)
②经济危机反复出现、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3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1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2分)
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
26.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1分)、 是实践的理论(1分)、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1分)。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断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生命力。(2分)
②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分)。
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分),我们将继续高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分)。
27.
(1)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2分)
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分)通过《决定》可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分)
③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分)通过《决定》可以系统谋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分)
(2)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2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2分)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2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2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分)
28.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分)
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
③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1分)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让青春在成长中绽放。(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